|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李海楠 4月2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实施好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更好发挥财政资金惠企利民作用。这意味着,2020年为应对疫情冲击等一系列不确定性因素,一度为基层企业发挥了雪中送炭作用的“新增财政资金直达基层机制”走向常态化。而与去年直达资金1.7万亿元全部为增量资金不同,今年主要为存量资金,资金总量达2.8万亿元。
截至目前,中央财政已下达直达资金2.6万亿元,其中超过2.2万亿元已下达到资金使用单位。在直接受益于去年乃至今年资金直达机制的基层贷款人眼里,这样的政策让其发展更无后顾之忧。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看来,正是众多受益于资金直达机制的基层主体共同构筑了经济趋稳向好的基石。相信常态化的资金直达机制会继续发挥定向精准支持市场主体效用,助力经济稳中加固。
资金直达保市场主体作用明显
去年以来,应对疫情影响,诸如金融让利、财政补贴等临时性举措一度为保企业主体生存发挥了积极作用。不同于临时性举措,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得以保留,其发挥对包括减税降费、兜底民生在内的积极作用不仅是市场主体所急需,更是经济整体回稳向好的重要基础。
山东当地果蔬大棚承包商老张,2020年初受疫情影响波及生产运输储存和果蔬育种,一度出现经营不下去的窘态。正是在财政资金直达机制的东风下,他在当地的农商行贷款50万元,完成了育种和果蔬的存储,今年年初,在还完前一批贷款半年利息之后,他又顺利贷款50万元,用于新增蔬菜大棚的维护和扩大生产。“今年还能贷到款有点儿出乎意料。银行的工作人员解释是资金直达新增涉农贷款延续政策,老百姓理解就是政府直接拿钱补贴给农民干事业。”
抵充因去年密集利好市场主体的政策逐步“退坡”影响,正是推动存量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常态化的要义之一。会议指出,下一步要突出直达资金使用重点。着眼促进经济稳中加固,将直达资金作为冲抵部分阶段性政策“退坡”影响的重要措施之一,继续主要用于支持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让资金流向群众希望、企业期盼的方向和领域以及基层保工资保运转,集中更多财力加大对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基本住房等基本民生的投入,支持农田水利建设。
“财政资金支持以新增贷款、减税降费等真金白银的方式直达市场主体,在特殊时期护航企业生存,经济稳定期则有助于扩大投资、带动项目落地,达到经济增长和扩充就业等积极作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汪浩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通过政府有形的手干预确保企业更有能力和条件生存下去,刺激消费保障民生,加之国家重大工程、大项目的推进,最终实现了进一步激活市场主体活力,让市场活跃度提升,更有助于推动市场自身活力的释放。
资金直达机制常态化有利精准施策
数以亿万计的财政资金直达,最终目的是要让上亿市场主体从中受益。
会议强调,要督促地方做好剩余直达资金下达和使用,保障相关政策及时落地生效。引导地方在中央直达资金基础上,因地制宜扩大地方财政资金直达范围。省级政府要继续当“过路财神”、不当“甩手掌柜”,把更多财力下沉,增强基层抓政策落实的能力。
会议还重申,要严格直达资金监管。通过强化资金直达的监管与使用,有助于确保精准定向,同时,越是定向精准的资金使用,越能降低金融风险。“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确保经济稳定发展,特别是更好服务于实体经济对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向好至关重要。”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党委常务副书记、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王晋斌对本报记者表示,通过提升地方政府对新增财政预算资金统筹使用能力,强化有约束地高效使用资金,有助于提升经济生产再循环效率。将财政资金直达基层机制予以常态化实施,也将让精准施策成为常态,有助于防范金融风险,利好稳经济的一系列政策手段生效。(来源: 《中国经济时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