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块   财经观察   陶冬:解码监管风暴和政策变化
返回列表
查看: 299|回复: 0
收起左侧

陶冬:解码监管风暴和政策变化

[复制链接]

6万

主题

6万

帖子

293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938107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1-8-9 15:12: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陶冬(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瑞信董事总经理、亚太区私人银行高级顾问)

  近来监管政策叠出,市场众说纷纭,先把结论摆出来。
  1)必须将三个层面的监管政策变化分开来,个别公司,整体监管,产业政策。在不同层面的政策思维不同,动态也不同,不宜混淆。
  2)整体监管层面的监管风暴,聚焦于三座大山,房地产、教育、医疗中的暴利行业。政策出台还没有完,但是最坏时间可能已经过去。核心思路是打破垄断,整治暴利,关注民生。
  3)产业政策触发两大变化,整合数据平台和支持产业冠军。中国的政策思路正在由发展服务业转向发展制造业,通过进口替代补产业链短板。核心思路是通过内需市场,实现产业升级、补缺。
  4)这些政策变化对于市场,短期利空,中期利好,个别产业盈利模式受到冲击,政策风险增大,但是机会也因此而出。
  在过去几个月,升起了许多监管风暴,令人目不暇接,香港股市也因此出现了暴跌,投资者对政策前景充满疑惑。笔者认为,必须分开三个层面来看待政策事件,这样才能捋清脉络。
  第一个层面是个别事件,例如个人讲话、突击上市,直接挑战政府权威,政府施以顶级监管制裁。这些问题对行业和整个市况的影响有限,不在此作进一步的阐述。
  第二层面是政策风暴的风眼,也对大市造成强烈的冲击。我们要问几个问题:1)为什么现在密集出台监管措施?2)监管风暴锋芒直向何处?背后的动机是什么?3)什么时候结束?
  为什么在过去几个月密集出招?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的公告里,有一句很显眼的话,叫做“要用好稳增长压力较小的窗口期。。。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通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堵点”。中国经济在过去十几年积聚下了许多结构性问题,几次希望解决这些问题,比如房地产问题,但是每次都因为经济的下行压力而虎头蛇尾草草收场。目前中国经济已经彻底摆脱了疫情的冲击,总体来看经济形势不错,所以政府利用这个窗口期,在过去几个月做了不少过去想做没法做的监管动作。
  笔者认为政府的监管锋芒是是指向对民生关系极其重大的暴利行业,媒体称之为三座大山:房地产、教育、医疗。这三个部门都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基础行业,但在资本挟持之下,出现了不规范、不听话举动。房价暴涨,严重影响民生,制造社会分化,也给经济带来系统性风险。
  教育原本是学校在校内做的事情,现在却外包化了,收费昂贵,不仅成为家长沉重的财政包袱,还侵蚀学生的课外时间。更重要的是,有没有能力支付额外教育的费用,带来了学生不公平竞争,固化社会上升的通道。医疗也一样,原本是公立医院的事情,现在通过各种途径变成额外收费的项目,有钱没钱成为老百姓能否得到有效治疗的门槛。这些问题其实已经存在了一段时间,现在趁着窗口期,一个一个解决。
  中国近年的消费出现了后继乏力的情况,因为越来越多的可支配收入被吸进了这三座大山。中国的人口老化问题也十分严重,这些和居住成本、教育成本和医疗成本等切实的民生之痛有着直接密切的关系,政府想从根本上入手,还行业之本质,解决内循环中的堵点、痛点。
  除此之外,低端劳工的基本社会保障、年轻人所沉迷的游戏以及短视频中的低级趣味也可能被纳入监管,只是提法上和监管力度上未必到“三座大山”的那个高度。
  监管风暴何时结束?笔者觉得还没有完,不过最坏时间可能已经过去。七月三十日的最近一次政治局会议中,把“窗口期”这个提法删除了,最高决策层开始对下半年经济增长感到担忧,甚至第四季度和明年第一季度可能加大财政政策的力度。笔者认为监管政策的力度、手法恐怕也要因此受到制约了,不过监管本身还会持续、深化。
  第三个层面,是行业政策的变化,与民生没有直接关系,但是也和国家安全有关。比如数据安全、平台数据流打通。数据平台上的数据搜集、分析、储存,一方面关乎国家安全,必须严格管控,另一方面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动力来源,需要打通堵点,增强宏观效率。
  另外一个重要的政策趋势是,政府将服务业降维,将制造业升维。中美之间的纠纷,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政府也意识到中国产业中的短板可能窒息经济发展。副总理刘鹤最近提出全力支持制造业的单项冠军,值得重视。
  美国的科技制裁,对中国短期的科技进步是一个打击,但是中国有庞大的内需市场,政府也不缺钱。以内需市场为撬点的产业升级政策已经开始,最终的目标就是进口替代。在国家安全的大框架下,这些政策是没得商量的。
  以芯片业为例,也许中国的芯片商在尖端生产流程上遭遇重大的制约,但是已经成熟的产品的订单蜂拥而至。扶植不同行业、产品的制造业冠军,是未来行业政策的大趋势。这个趋势之下,过去十年的政策热点服务业,可能不那么热门了,有进口替代能力的制造业受到政策上的优惠。
  再大一点的格局看,中国在从美英(盎格鲁萨克森)的服务业主导模式,转向德日的高端制造业主导模式。明白了这一点,再看十四五规划,用“自主科技”和“智能制造业”两个关键词,我们就可以破题解读了。
  这些政策变化对于市场,在笔者看来短期利空,中期利好,个别产业盈利模式受到冲击,政策风险增大,但是机会也因此而出。2021年是中国的政策变局之年。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0 | 帖子:1万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