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周子勋 日前,央行行长易纲主持召开金融机构货币信贷形势分析座谈会,透露的政策思路耐人寻味:要继续做好跨周期设计,衔接好今年下半年和明年上半年信贷工作,加大信贷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
从政策总基调来看,此次易纲的表态与7月3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和央行不久前发布的《2021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一脉相承,下半年重点是助力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和困难行业持续恢复。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态势虽然整体上是“稳中加固,稳中向好”,但下半年稳增长压力显然加大。
从宏观角度看,由于国内受疫情和汛期短期扰动等影响,国外面临全球疫情持续演变、外部环境更趋严峻复杂,以及国际经济关系的走向充满着不确定性,使得我国经济动能明显放缓。7月工业增加值、服务业生产指数、消费、投资、进出口、PMI等指标全面走弱已经将下半年稳增长压力展露无遗。
从微观层面看,我国经济恢复尚不稳固、不均衡,不少中小微企业依然面临成本上升、资金偏紧、效益下降、拖欠账款、投资动力不足、劳动力供给偏弱等困难。这一点从中央近期多次强调“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表述中可见一斑。
信贷需求的萎缩无疑是一大信号。从7月金融数据看,新增人民币信贷1.08万亿元,同比多增905亿元,略低于市场预期,但从结构上看,企业部门新增贷款的疲软表明,受疫情、房地产调控持续、外需放缓及经济减速共同影响,实体经济信贷需求的下降已成不争的事实。
在当前疫情等因素影响下,企业信贷减少无疑会造成企业资金短缺,生产萎缩,迫使企业无法扩大再生产,甚至无法维护简单再生产,致使企业经济效益转差,进而影响经济基本盘。当经济增速放缓,就业和收入必定带来不确定性,影响扩大内需战略实施,从而导致实现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和推动共同富裕的目标迟滞。
基于当前稳增长所面临的挑战,央行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坚持以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的思路是必要之举。可以预期,未来央行的货币政策很可能采取“静观其变”+“精准调节”的策略。
所谓静观其变,就是要把握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性变化和特征,做好政策储备,根据需要适时推出必要举措,注重既有力支持实体经济又坚决不搞“大水漫灌”的微妙平衡。
所谓精准调节,就是要根据经济发展规律因应施策,有力支持科技创新、绿色发展、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只有有效满足市场资金需求,才能稳定市场预期,不至于产生流动性危机和风险;只有保持合理充裕的市场流动性,才能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循环,实现高质量发展;只有将释放的金融活水正确引向真正有需要的市场主体,保障企业正常运转,保就业、稳就业就会迎刃而解。
当然,就总量而言,基于货币供应与经济增速的“匹配”,需要从跨周期的角度来考虑。央行强调“跨周期货币政策将衔接今明两年”无疑释放重要信号,表明央行仍希望通过结构性工具和政策的倾斜实现金融资源配置“循环”的畅通,以及整体信贷成本的降低;同时,通过利率机制改革和各种方式对信贷投向进行约束和引导。(来源: 《中国经济时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