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粮智庫

  版块   粮安論壇   非洲猪瘟发生对我国生猪产业发展影响
返回列表
查看: 825|回复: 0
收起左侧

非洲猪瘟发生对我国生猪产业发展影响

[复制链接]

6万

主题

6万

帖子

295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957722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19-10-9 09: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乔娟(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聂赟彬(中国农业大学博士研究生)

  非洲猪瘟 (African swine fever, ASF) 是由非洲猪瘟病毒 (ASFV) 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的猪传染病, 对猪有致命性, 其特征是高热 (达40~42℃) 、烈性出血、病程短、死亡率极高。迄今为止, 发现ASFV是唯一一种DNA虫媒病毒, 其结构呈对称的20面体, 具有高度的遗传变异性。ASFV不同于传统猪瘟病毒, 猪是ASF唯一的自然宿主, 能够让任何种类、任何年龄段的家猪、疣猪和野猪致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 (Office International des Epizooties, OIE) 已将ASF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 我国也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自2018年8月3日中国首例ASF在沈阳被确诊以来, 截至12月14日, 全国共有22个省份发生87起家猪感染非洲猪瘟疫情、2起野猪感染非洲猪瘟疫情。ASF传播速度快、范围广, 在给养殖户造成极大经济损失的同时, 也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我国的生猪全产业链。
  目前, 对ASF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关于ASFV的检测及疫苗研究。例如, 常华等基于ASFV的分子生物学视角分析了ASFV的形态、基因组以及主要结构蛋白等基本特征和致病原理, 提出关于ASFV诊断的技术方法, 为进一步研制该病毒疫苗提供参考依据。梁云浩等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使ASFV中P54蛋白能够表达, 并通过优化各反应条件, 建立了检测ASF血清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 该方法在检测ASFV方面具有敏感性高、重复性好、特异性好的特点。戈胜强等对ASF在灭活疫苗、弱毒疫苗、亚单位疫苗、DNA疫苗以及其他新型疫苗等方面取得的试验成果进行综述, 为我国尽快研制出ASF疫苗提供相关方案。另一方面是关于对ASF传入风险及防控措施的研究。例如, 张志诚等基于全球ASF发生状况构建输入风险模型, 结果证明从ASF风险国家输入猪及其产品会带来一定的输入风险。李勇生等通过分析ASF的流行范围和流行现状, 认为ASF传入我国的风险较大, 要尽早做好技术储备和综合防控, 防止疫情入境。祖立闯等同样分析了ASF传入我国的潜在风险, 并总结ASF诊断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 为进一步加强我国对ASF诊断及防控措施提供参考。
  前人对ASF及ASFV的基本性状、致病机理、检测及防控措施都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这对我国乃至世界能够尽早免遭ASF的危害提供了方案。然而, 作为一种致命性极强的病毒, ASF的发生必定会对疫区的生猪产业及全国猪肉市场产生极大冲击, 而目前有关此方面的研究较少。基于此, 本文主要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 分析ASF发生以来, 疫区生猪养殖和我国猪肉市场的变化以及产生的影响, 以期为防控ASF以及其他重大疫病提供一定的参考。
  1 非洲猪瘟简介
  1.1 非洲猪瘟疫情发生情况
  非洲猪瘟起源于非洲。1921年, 位于非洲东部的肯尼亚首次报道了非洲猪瘟的发生, 并记载了在1909-1915年间肯尼亚发生非洲猪瘟的疫情, 随后在非洲东部、中部、南部等地区相继出现。1957年非洲猪瘟病毒从非洲传到欧洲, 并于1971年从欧洲传入南美洲、拉丁美洲等国家。20世纪90年代后, 非洲猪瘟不仅在非洲再次发生大规模的传播, 而且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 在全球不断迅速传播, 并于2007年从东非传入欧亚接壤的格鲁吉亚, 且在俄罗斯南部地区迅速扩散。由于至今还没有研制出专门针对非洲猪瘟病毒的疫苗, 非洲猪瘟在非洲、欧洲、美洲、亚洲的扩散传播已对全球的生猪产业以及国际贸易造成极大的影响。
  我国于2018年8月3日在辽宁沈阳首次确认非洲猪瘟疫情, 此后在河南、江苏、浙江、安徽、黑龙江、内蒙古、吉林等22个省区相继出现疫情, 其中辽宁省、河南省、浙江省、江苏省的疫区解除封锁, 尽管对已有的疫情进行了有效的处理, 但非洲猪瘟疫情发生的频率在增加, 8月出现疫情事件5起, 9月份发生18起, 而10月份和11月份发生次数均为20余起, 这极大的增加了防控疫情传播的难度, 对我国生猪产业带来了较大的冲击。
  1.2 扩散原因
  非洲猪瘟病毒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力强, 可以在感染猪分泌物和环境污染物中长期存活, 并可以通过感染猪的血液、粪便、尿液和唾液污染、软蜱、肉制品等直接或间接传播 具体如下: (1) 调运感染猪是非洲猪瘟病毒扩散的主要原因。生猪 (包括仔猪) 调运过程中, 携带非洲猪瘟病毒的感染猪不仅能通过血液、唾液、粪便、尿液等将病毒传染给同一运输车辆的其他生猪, 而且因调运管理不规范, 非洲猪瘟病毒还能通过掉落在运输途中的排泄物 (粪便、尿液) 向运输沿线的临近地区扩散蔓延。(2) 通过感染猪的肉制品和泔水传播, 这是病毒远距离跨界传播的主要方式。相比活猪调运管制, 猪肉产品、香肠等调运管制相对宽松, 尤其是未经高温处理且带有非洲猪瘟病毒的肉制品残渣, 传播风险可能更高。国际案例显示也是如此, 比如1971年来自西班牙的贸易运输使非洲猪瘟病毒传入古巴, 2007年由东非经航的航运废物将非洲猪瘟病毒传入高加索地区。此外, 部分养殖户用厨余或猪肉加工的边角料喂养生猪, 使猪采食含有非洲猪瘟病毒的食料也极容易感染。(3) 野猪和软蜱交叉传播。非洲猪瘟病毒不仅可在蜱与蜱之间通过卵或交配方式传播, 而且可通过叮咬的方式造成野猪与软蜱交叉循环感染。随着野猪的活动和迁徙, 软蜱作为病毒繁殖的宿主和天然的储存库引起病毒远距离传播, 有学者推测非洲猪瘟传入马拉维与野猪和软蜱的野生感染圈有关。
  2 非洲猪瘟疫情对我国猪肉市场及生猪产业链的影响
  2.1 非洲猪瘟疫情对猪肉市场的影响
  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后的第一时间, 我国有关政府部门及时采取应急措施, 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各种新闻媒介向公众宣传非洲猪瘟基本知识, 解释非洲猪瘟是非人畜共患病, 不会感染人类, 并辟谣关于非洲猪瘟的各种不实报道, 进而在最短时间内缓解了消费者对非洲猪瘟的心理恐慌。然而, 随着疫区生猪的扑杀以及大量生猪被限制调运, 造成短期内猪肉市场的供需不均衡。如图1所示, 根据农业农村部监测的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来看, 从7月30日到9月20日我国猪肉平均价格呈波动增长趋势, 尤其是在非洲猪瘟发生初期8月3日到8月8日, 猪肉价格从18.18元/kg增长到18.85元/kg, 增长率为3.69%, 上涨的原因可能是在非洲猪瘟发生后政府下达将对疫区的生猪采取扑杀、限制调运生猪禁令, 猪肉的供给即将相对减少, 作为“理性的消费者”将会增加现期的消费量或储存起来, 使得当期的消费需求迅速增加, 猪肉价格上涨。此后, 随着人们对非洲猪瘟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及非洲猪瘟逐渐得到控制, 猪肉市场逐渐回归正常, 在中秋后 (9月22~30日) 猪肉价格小幅度的下降, 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猪肉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中秋节前季节性消费增加以及猪肉供给能力受到相对制约共同导致的。
11.jpg
  图1 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变化趋势
  注:猪肉平均价格数据来源于农业农村部监测的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
  2.2 非洲猪瘟疫情对疫区及周边生猪产业的影响
  辽宁、河南、江苏、浙江、安徽、黑龙江、内蒙古、吉林等省/区相继出现非洲猪瘟后, 政府相关部门启动应急响应机制, 对疫区的生猪采取封锁、扑杀、无害化处理、消毒等处置措施, 禁止非洲猪瘟疫区或高风险区内的生猪 (包括种猪、野猪等) 和未经高温处理的生猪产品调出。严禁任何个人或单位从疫区引进生猪和未经高温处理的生猪产品, 对发生疫情的县 (市、省/区) , 关闭省/区内所有生猪交易市场, 与发生非洲猪瘟疫情省/区相邻的省/区暂停生猪跨省/区调运, 并暂时关闭省/区内所有生猪交易市场。从禁止疫区所在地到相邻省/区的生猪跨省/区调运对疫区所在省/区乃至相邻省/区的生猪产业产生极大的冲击。如图2所示, 对于河南、辽宁等生猪输出大省/区, 在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后, 政府依法发布封锁令, 生猪跨区域流动受到限制, 满负荷存栏的养殖场户的生猪只能在当地进行屠宰销售, 作为生猪输出大省/区, 当地猪肉消费能力有限, 供给大于需求势必造成生猪价格下跌。例如, 8月16日、19日、23日河南、江苏和浙江相继确认非洲猪瘟疫情后, 在8月的第四周, 辽宁、黑龙江、河南等主产区的生猪价格下跌较大, 分别环比跌2.8%、2.1%、5.2%;选择延迟出栏的养殖场户, 继续饲养本应该出栏的生猪增加了养殖场户在饲料费用、人工费用等方面的负担, 养殖场户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危险;生猪屠宰加工企业的冷鲜肉及肉制品要通过冷链储运不得不面临冷链运输、冷库等费用增加的难题。总之, 非洲猪瘟发生在短期内会使疫区所在地以及周边生猪养殖场户等损失惨重, 对生猪产业的发展造成极大的冲击。
22.jpg
  图2 疫区及附近生猪生产经营者受到冲击状况分析
  3 对非洲猪瘟的防控措施及难点
  3.1 防控措施
  3.1.1 高度监测疫情动态, 及时下达通知文件
  早在2012年我国农业部 (现为农业农村部) 就将非洲猪瘟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并在《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 (2012-2020) 》中将非洲猪瘟列为优先防范的13种重大外来动物疫病之一。2017年3月, 俄罗斯远东地区伊尔库茨克州发生非洲猪瘟疫情, 该地区是远东地区重要的交通和商贸枢纽, 距离我国边境仅1 000 km, 与我国贸易和人员往来频繁。联合国粮农组织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FAO) 就此发布一份名为《非洲猪瘟对中国的威胁》的报告, 认为中国传入非洲猪瘟的风险很大。我国政府始终关注境外疫情动态, 积极主动地准备应急措施。为切实做好预防非洲猪瘟疫情应急处置工作, 2017年9月26日, 农业部农村部制定了《非洲猪瘟疫情应急预案》。当非洲猪瘟疫情在我国出现后, 农业农村部及时根据《非洲猪瘟疫情应急预案》启动Ⅱ级应急响应。8月7日农业农村部召开视频会议全面部署全国非洲猪瘟防治工作。8月10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颁发《关于防治非洲猪瘟加强生猪移动监管的通知》, 并在8月31日发布特急明电《农业农村部关于切实加强生猪及其产品调运监管工作的通知》, 严防因生猪移动导致疫情扩散蔓延。9月13日, 财政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非洲猪瘟强制扑杀补助工作的通知》, 合理保护养殖户利益, 保障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的顺利开展。9月21日, 农业农村部召开非洲猪瘟疫情防控专题会议, 研究当前非洲猪瘟疫情情况和生猪生产形势, 部署下一步工作重点。
  3.1.2 严格落实疫情处置措施
  第一, 根据《非洲猪瘟疫情应急预案》有关规定, 对发生非洲猪瘟疫点的生猪及时采取封锁、扑杀、无害化处理、消毒等处置措施, 禁止所有生猪及易感动物和产品运入或流出封锁区, 使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第二, 根据《关于防治非洲猪瘟加强生猪移动监管的通知》以及《农业农村部关于切实加强生猪及其产品调运监督工作的通知》, 规范生猪产品调运, 严禁非洲猪瘟疫区内的生猪 (包括种猪、野猪, 下同) 及其产品调出, 强化屠宰管理, 发生疫情的县, 暂停生猪屠宰活动。第三, 加大监测排查力度, 及时处置突发疫情。结合国家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计划, 积极开展监测排查工作, 高度关注野猪和家猪的异常死亡情况, 一旦出现猪只异常发病死亡等情况, 要按照《非洲猪瘟防治技术规范 (试行) 》 (农医发[2015]31号) 要求, 做好报告、采样、送检等工作, 严格规范开展应急处置工作。第四, 及时调整非洲猪瘟强制扑杀补助。非洲猪瘟疫病发生初期, 生猪发生疫病被扑杀的补偿标准是参考之前发生口蹄疫的补偿标准, 800元/头, 但随着非洲猪瘟疫情发展形势的变化, 为更好的消除生猪养殖户的恐慌心理和合理保障生猪养殖户的利益, 财政部和农业农村部联合及时地将扑杀补贴提升到1 200元/头, 从而保障非洲猪瘟防控工作顺利开展。第五, 及时向社会公布、向有关部门和国际组织通报疫情信息, 海关总署第一时间发布警示通报等, 同时加强宣传指导, 抓好群防群控工作, 消除公众的疑惑和恐慌。第六, 提高检测非洲猪瘟的技术, 加大支持研制非洲猪瘟疫苗的力度。
  3.2 防控难点
  尽管我国对非洲猪瘟采取了预防措施, 但由于防控的难度较大, 非洲猪瘟最终还是在我国发生。目前, 非洲猪瘟如何进入我国的具体原因还不清楚, 但我国防控非洲猪瘟主要有以下4方面的难点。
  3.2.1 国际贸易频繁加大疫病控制难度
  随着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 全球货运贸易日益频繁, 我国的猪肉消费量位于全球首位, 需要从国外进口大量的种猪及猪肉等, 与世界各国每天都有大量船只、车辆、飞机往返, 极大地增加了控制非洲猪瘟侵入的难度。随着对生猪调运管控力度的加大, 国际交流往来的旅客携带的猪肉产品、香肠等商品数量多、种类杂, 猪肉及其制品逐渐成为主要的潜在传染源, 而我国与俄罗斯、蒙古国等国家的人员往来密切, 这大大增加了非洲猪瘟传入我国的风险。此外, 猪肉走私入境也给非洲猪瘟入侵我国带来了可趁之机。
  3.2.2 非洲猪瘟从最初被感染到最终确诊期间存在潜在的传播风险
  尽管我国政府和有关部门对预防非洲猪瘟做了相对充分的准备, 拥有较为先进的非洲猪瘟病毒检测技术, 但仍无法避免非洲猪瘟在被感染后潜伏期和被最终确诊的检测期的客观问题。例如, 2018年8月1日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某养殖户的生猪发生不正常的死亡现象, 8月3日确诊该起疫情为非洲猪瘟, 而在期间很有可能使得疫区内其他尚未被发现的感染生猪流出疫区, 增加了在全国传播扩散的可能。发生在江苏、浙江以及安徽等地的非洲猪瘟疫情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3.2.3 我国生猪及猪肉可追溯系统建设还不完善
  尽管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取得巨大的成效, 是猪肉生产和消费大国, 但我国仍属于发展中国家, 与发达国家相比, 在农业方面的财力、物力、人力投资存在一定的差距, 生猪及猪肉可追溯体系仍处在建设阶段, 存在猪肉追溯信息不可查、不可信、不全面等问题, 这将大大增加了对非洲猪瘟溯源的难度。例如, 8月14日在河南省郑州市经济开发区某食品公司屠宰场的一车生猪发生非洲猪瘟, 产地检疫证明显示生猪来自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汤原县鹤立镇交易市场, 而收购商在收购生猪的实际过程中每一车次的生猪往往来源于多家养殖场, 这将导致无法准确快速地溯源到具体发生猪瘟的养殖场, 以及对厘清养殖场感染猪瘟的原因造成极大的困难。
  3.2.4 对野猪与软蜱的活动无法完全控制
  我国与俄罗斯接壤的地区存在野猪分布, 虽然多数地区安装了隔离装置, 但仍存在未隔离的区域, 增加了已感染ASFV野猪和软蜱进入我国境内的可能。此外, 我国地域辽阔, 横跨寒、温、亚热和热带, 除了青藏高原与戈壁沙漠外, 野猪广布在我国境内, 同时我国的西南、华东和华中等地区是软蜱的高发区, 而野猪与软蜱的活动又很难受到人类的完全控制, 若对感染非洲猪瘟的野猪种群无法快速、准确的溯源和扑杀, 将会大大增加非洲猪瘟继续扩散的风险, 有可能导致非洲猪瘟成为一种地方流行性疫病, 这将对生猪养殖产业及生猪国际贸易格局产生重要的影响。
  4 防控非洲猪瘟的建议
  本文通过对非洲猪瘟疫情进行概述, 分析了非洲猪瘟发生对疫区及周边生猪产业以及我国猪肉市场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阐述了非洲猪瘟发生以来我国采取的防控措施以及存在的防控难点, 进而为健全和完善有效防控非洲猪瘟以及其他重大疫病提供对策建议。
  4.1 建立监测预防系统, 完善生猪及猪肉可追溯体系
  非洲猪瘟短时间内就在我国的东北、华北、中原等多地发生, 足以表明建立覆盖全国范围的动物疫情监测预防系统和完善生猪及猪肉可追溯体系的重要性。因此, 有必要建立现代疫病监测、检测实验室, 强化对非洲猪瘟疫情的监测, 及时掌握我国与相关国际贸易伙伴的疫病状况, 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最新疫情报告动物疫病防控控制中心。同时, 尽快健全完善生猪、猪肉及肉制品的可追溯体系建设, 探索适合于我国自身的猪肉溯源管理模式, 保证发现疫情能及时准确溯源, 使疫病能够有效地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4.2 提高消费者意识, 保障养殖户利益
  一方面, 政府应当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报纸等各种信息渠道向公众开展疫病知识的宣传教育, 提高消费者对各种动物疫情的正确认识, 避免疫病信息不可查、不可靠、不全面等问题, 杜绝各种不实谣言导致消费者心理恐慌, 进而造成消费市场的较大波动。另一方面, 对于那些因上报疫情而遭受损失的养殖场户, 应根据仔猪、肥猪、母猪等不同种类和年龄段的价值对养殖场户进行合理赔偿。同时, 尽快健全完善生猪价格波动预警机制, 并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减缓生猪价格大幅度周期波动, 避免因猪价过低导致养殖场户损失严重而忽视疫病防控导致的疫病风险。
  4.3 发展适度规模养殖, 注重产业链整合与延伸
  改进散户养殖模式, 提倡规模化、规范化饲养, 鼓励发展适度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场, 规范配置设施设备、限制人员流动, 提高饲养管理和疫病防控水平, 有效降低疫病感染的风险。此外, 注重延伸和拓展整个生猪产业链, 鼓励发展紧密型“公司+养殖户”模式, 支持有实力的屠宰加工企业跨区域发展连锁经营, 建设现代冷鲜肉品流通和配送体系, 构建新型生猪及猪肉主产区与主销区关系, 形成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的产业链、价值链、利益链, 能够在养殖、屠宰加工、销售等产业链的各环节提升疫病防控能力。
  4.4 加强基层队伍建设, 加大动物防疫执法力度
  首先, 加强对养殖场户的技术培训, 提高疫病风险防范意识。常年在第一线生产的养殖者, 如果自身掌握一定的疫病防控知识和技能, 就能够在第一时间准确地发现突发的疫情, 为有关部门在后续制定应急方案和实施防控措施赢得时间和主动权, 使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其次, 要加强防疫人员队伍建设, 随着我国畜牧业快速发展, 防疫人员的数量和专业素质无法满足日益复杂的防疫工作, 一定程度上制约我国畜牧业健康持续发展。因此, 亟需进一步增加基层防疫人员的数量和提高防疫人员的整体水平及专业素养。最后, 加大对动物及产品调运监管力度, 加强对疫病传播关键环节的管理。一方面要严格对出入境的活畜、畜产品及其运输人员、车辆进行检验、消毒, 严厉打击各类走私活动, 降低各种疫病传入我国的风险;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国内活畜及畜产品跨区流动监管力度, 限制生猪跨省调运, 尽力掌握和监控野猪活动迁移的范围和整体情况, 严防各类疫病跨区域传播。此外, 政府要对疫苗研制及相关防疫物资储备等方面给予财政支持, 鼓励专门的科研院所开展疫苗研制及相关预警的研究, 进而使疫病能够彻底根除。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2 | 帖子:5040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