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冯留建(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01、端正学习态度激发理论武装的内生动力
真学是真懂、真信、真用的前提。只有端正学习态度,明确理论武装的重要意义,才能增强理论学习的自觉意识,主动、认真、深入地学习理论,激发理论武装的内生动力,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由“好学”变成“乐学”。
(一)端正学习态度,要明确理论武装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政治上的坚定、党性上的坚定都离不开理论上的坚定。干部要成长起来,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我们党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近14亿人口的大国执政,面对十分复杂的国内外环境,肩负繁重的执政使命,如果缺乏理论思维,是难以战胜各种风险和困难的,也是难以不断前进的。”
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为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是一个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政党,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学习型马克思主义政党,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会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只有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才能更好地发挥理论的引领作用,铸就强大的精神力量,创造伟大的人间奇迹。
(二)端正学习态度,要增强理论武装的自觉意识。
理论学习的目的,是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提升思想境界和理论素养,学以致用,笃学笃行。
有些党员干部缺乏理论武装的自觉意识,认为理论学习在实际工作中“无用”,不能解决升职、加薪等关系到切身利益的问题,理论学习流于外在形式,停留在读文本、记笔记、写心得的层面,宁愿把大量精力花在交际应酬上,也不愿静下心来学理论,没有真正主动学习、用心思考、联系实际。
长此以往,这种急功近利的思想势必会导致思想“生锈”,丧失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易受错误和腐朽思想的侵蚀,偏离人生和事业前进的正确航向。
思想是一切行动的先导,理论学习不深入、不彻底的重要原因就是思想上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理论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理论学习不能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
增强理论武装的自觉意识,要有“不待扬鞭自奋蹄”的自觉意识,将每一次理论学习都视为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对理论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真正转变思想观念,提升理论学习的效果。
(三)端正学习态度,要培养理论武装的行为习惯。
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过程,贵在持之以恒。党的理论是不断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的,党员干部如果不及时跟进学习党的最新理论和理论的最新内容,思想跟不上理论创新的步伐,理论武装就不够彻底,就难以做到融会贯通、活学活用。
只有坚持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才能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2021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全社会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的通知》,要求全体党员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及时跟进学、前后贯通学、联系实际学。我们党就是要通过系统的、有计划的学习教育,让理论学习成为党员干部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使之把学习作为工作来要求,把工作作为学习来推进,养成理论武装的习惯,成为一名学习型党员干部。
02、坚定理想信念增强理论武装的精神定力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真学才能真懂,真懂才能真信,真信才能真用。
(一)理论武装是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途径。
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李大钊等一批先进知识分子的引领下,全国各地兴起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和传播的热潮,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引下,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创立了中国共产党。
革命理论催生了革命政党,指导了革命运动。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深刻指出:“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他还号召“来一个全党的学习竞赛,看谁真正地学到了一点东西,看谁学的更多一点,更好一点”。在这次全会上,毛泽东同志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提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
全党由此形成了浓厚的理论学习氛围,通过学习,党员干部不仅学到了文化知识,更确立了重视理论学习的理念,促进全党统一了思想认识,加强了党性修养,增加了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如果没有科学的理论指导,没有建立在科学理论基础上的坚定理想信念,我们的党、国家和民族就会成为一盘散沙,就不可能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成功。
对于党员干部来说,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既是掌握知识、增强本领、做好工作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自身修养、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途径,这是党员干部的政治责任。
(二)理想信念是增强理论武装的精神定力。
马克思主义信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党和国家的精神旗帜,也是共产党人的命脉和灵魂。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
理想信念坚定,方向就会明确,就算历经挫折也会百折不挠;理想信念丧失,方向就会迷失,遇到一点艰难险阻就会妥协退缩。
党的“一大”代表有13人,革命初期都怀着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理想,但在之后的历史洪流中,陈公博、周佛海、张国焘却改变了“初心”,放弃了崇高的理想追求,走上反党、叛党、分裂党的道路。毛泽东、董必武等则始终不渝地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信念,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对革命事业保持客观清醒的认识,在心中扎下了共产主义的理想之根。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一百年来,为了人民的幸福和民族的复兴,无论是在革命的低潮时期还是在革命的胜利时刻,无论是弱小还是强大,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都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坚持不懈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党员干部,用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引导和激励党员干部,不断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由此可见,理想信念具有鲜明的导向和激励功能,为党照亮前行的道路,为党员指明前进的方向,是增强理论武装的精神定力。
03、领悟精神实质提升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论学习有收获,重点是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原有学习的基础上取得新进步,加深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大政方针的理解,学深悟透、融会贯通,增强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提高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能力”。
理论学习要想真正有收获,学懂弄懂是基础,学深悟透是关键,融会贯通是目的。只有对理论的内容认认真真学、原原本本读、仔仔细细悟,掌握其来龙去脉,扎实钻研和深究,才能领悟其精神实质,进而将理论消化吸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转化为行动的自觉,提升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让理论学习真正获得实效。
(一)领悟理论的精神实质,要深刻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共产党人的必修课”,“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学好用好《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原原本本学,熟读精思、学深悟透,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源”和“流”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源”,没有“源”就没有“流”,要准确深入理解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必须从它的源头——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学起。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就是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原著”“原文”是指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源。只有深入钻研到原著之中,才能全面透彻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真谛。恩格斯在指导约瑟夫·布洛赫研究马克思及其创立的唯物史观时指出:“我请您根据原著来研究这个理论,而不要根据第二手的材料来进行研究——这的确要容易得多。”
中国共产党人的看家本领,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中国实际,党员干部如果不学习和练就这一本领,就不能担当起党和国家赋予的重任,就不能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党员干部。
只有原原本本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才能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才能始终坚定理想信念,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二)领悟理论的精神实质,要提升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
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真用是真学、真懂、真信的目的。
加强理论武装,领悟理论的精神实质,要学以致用,通过学习理论知识来强化党性修养,增强工作本领,提升工作能力,把理论学习的成果转化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理论武装的成效转化为指导实践的能力和实效,同时用实践检验理论武装的成效,真正达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的学习效果。
科学理论的产生,既有历史和实践的基础,也是时代和人民的呼唤。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事业,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又具有鲜活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体现了科学理论的继承性、创新性和时代性。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揭示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并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提出了一系列与中国国情和实际相适应的路线与方略,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进方向,体现了对中华民族、中国人民与世界各民族、各国人民共同命运的关怀,表达了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追问和价值关切。
新时代我们党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和新目标,必须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武装全党头脑,统一全党思想,实现全党行动步调一致。能否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以致用,领悟其精神实质,是检验党员干部学习成效的重要标准。
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学懂弄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为核心内容和主要依据,全面深入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精神、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提高政治判断力和政策领悟力,自觉用这一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在解决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突出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紧迫问题上创造新业绩、作出新贡献,让科学理论在实践的土壤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04、’强化情感认同推动理论武装入脑入心
情感认同体现为主体对他人或客观事物产生的积极的、肯定的态度,进而吸收、内化为自身的感受,并通过外在的行为体现出来的过程。情感认同对于推动理论武装入脑入心具有驱作用。
正如列宁所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主体要想在情感和心理上认可并接受客体,在行为上按客体的规范行事,必须在思想认识上对客体在实践中形成的理论成果予以认同。主体的思想有了认同的内在基础,行为才会受思想支配,真正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一)理论的彻底性和说服力是产生情感认同的基础。
马克思指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而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
可见,理论变成物质力量的前提条件是经群众掌握,能让群众掌握的前提条件是理论能够说服人,而理论能够说服人的前提条件是理论具有彻底性,即理论形成了关于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科学认识,抓住了“事物的根本”,理论的彻底性是理论能够产生无尽力量的源泉。
马克思主义理论有着科学的思想理论基础,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提供了改造世界的科学方法,是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谋求幸福和解放的理论,具有彻底性和说服力。
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广大群众所认可并掌握,使之产生了强烈的情感认同,经过群众的广泛传播,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成为人民群众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转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
理论工作者的使命就在于深入研究事物,抓住事物的根本,使理论具有彻底性和说服力,被人民在情感上认同,从而能够掌握群众变成物质力量。
(二)理论的人民性和实践性是产生情感认同的根本。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根本属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中国共产党人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民性的价值理念,始终践行“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秉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赢得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带领人民打赢了脱贫攻坚战、疫情防控阻击战,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因其人民性的本质特征转化为人民的情感认同,得到人民的赞成和拥护,成为指引中国走向富强、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理论武器。
(三)在情感认同中推进理论武装入脑入心。
情感认同是人类内心深处最真挚的认同,情感唤起人心灵深处的感动,会使科学理论的影响力更加深远和持久。要在情感认同中推进理论武装入脑入心。
一方面,要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理论宣讲队伍,让理论宣讲更具感染力、号召力和凝聚力。
做好理论宣讲工作,要准确把握宣讲对象的所思所盼,适应对象化、差异化、分众化的特点,根据不同群体的需求提供宣讲内容,有针对性地对党的理论进行解读、解剖、解疑,主动回应受众者关心的深层次思想认识问题,使宣讲更具吸引力。
要掌握宣讲话语艺术。宣讲者应保持昂扬向上、平实务实的鲜明基调,运用通俗易懂的话语模式把专业的理论术语讲鲜活,把枯燥的理论内容讲生动,拉进党的理论与受众者的距离,使宣讲接地气、有生气、聚人气,让受众者听得懂、听得进、记得住。
另一方面,要不断创新教育方法和方式,让方法合理、恰当、有效,让方式丰富、多元、多样。
为此,要抓好互联网这个主阵地、主渠道,充分发挥媒体融合发展优势,把理论武装工作规律和网络媒体宣传特点有机结合起来,在网络平台上全方位、立体化、多声部地传播党的创新理论,切实让党的创新理论主导网络空间、引领网络生态。要以文艺实践传播党的创新理论。
将党的创新理论嵌入文艺创作,植入到各类文化产品、文化服务和文化活动中,在落细落小落实中春风化雨、入脑入心,使党的理论内化为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和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心,把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用理论指导实践,同时用实践检验理论学习的成效,不断开辟理论武装的新局面。(来源:《学术前沿》杂志2021年8月下《把握理论武装的深层规律》(微信有删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