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山东省庆云县位于渤海之滨、鲁冀交界,过去属于海侵区,是北方典型的资源性缺水城市,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为全国人均水平的9%。
近年来,庆云县以雨污分流为核心,系统推进全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构建起水清安澜、人水和谐的绿色发展新格局。
坚持溯源排查,找准污染源头
庆云境内有3条省管河道,流域面积501平方公里,还有11条县级骨干沟渠、61条乡级沟渠,水系情况复杂。
德州市生态环境局庆云分局党组书记、局长冯如冰告诉记者,2017年,庆云县在德州市率先推行河长制、塘长制,采取“第三方评估机构+三级河长清查”的方式,集中开展了3轮清河行动,累计整治沟渠352公里。
但是,在工作中出现了反复治理、反复污染的问题。为此,庆云县组织专家开展了溯源排查。
排查发现,庆云日产生污水5万吨,但全县只有1座污水处理厂,日收集能力为4万吨,每天有近1万吨污水直排入河;而且城区雨污混流排水管道全长约150公里、污水管道只有12公里,建成久远、淤堵严重,即使封堵了163处非法排污口,也有大量污水外溢直排入河。
在多方论证基础上,庆云县决心实施雨污分流工程。
坚持多方联动,凝聚治理合力
为避免“盲目上马、工程反复”,庆云县聘请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科学编制了《庆云县城区排水专项规划》,综合考虑路网改造、管线治理、污水处理厂建设、老旧小区管网改造等工作,确保整体优化、系统推进各项工作。
庆云分局党组成员、二级主任科员徐树峰介绍,庆云县委、县政府把雨污分流改造纳入重大民生工程,专门成立工作专班,组织26个部门单位建立联席会议机制,打破区域、部门、行业界限,“清单式”推动问题销号,形成属地管理、部门联动、条块结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为做好资金保障,确保工程建设进度,庆云县在争取上级专项资金1013万元基础上,多方考察、公开招标,与技术过硬、实力雄厚的北京城建道桥集团达成合作,采用PPP模式,累计撬动9亿元资金用于工程建设,同步建立资金使用监管机制,有效保障资金安全高效使用。
从2017年起,庆云县历时4年,至今已建成覆盖30平方公里的雨污分流工程,累计铺设管道257公里,在全省县级率先构筑起全城全域雨污分流格局。
坚持系统观念,推进综合治理
地下管网是城市血管,血管不通、百病丛生。
庆云分局水环境科科长郭春燕告诉记者,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庆云县坚持把雨污分流改造与治理管线乱象相结合,重新改造新建道路90余公里,把全县94个住宅小区管网全面接入主管网;组织行业部门重新规划,推动城市互联网、管网、供水网、路网、供热网、天然气网、弱电网七网链接,绘就了庆云首张城市地下网络图,让低成本“管网”发挥出高效能“管廊”的作用。
庆云县将雨污分流改造工程与污水污泥资源化相结合,投资1.2亿元新建成纯源污水处理厂,与康泉污水处理厂共同构建起双系统污水处理格局,城区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6万吨,年可削减环境污染物排放总量4579吨。投资1300万元,建成污泥处置中心,日处理污泥60吨,发酵生产的有机肥料全部用于园林绿化,实现了废弃资源高效利用。
与根治黑臭水体相结合,制定城区黑臭水体水质达标、生态修复方案,投资1亿元建成湿地净化、生态修复、引水管线等六大工程,全县污水处理厂尾水排入紫金湖生态湿地公园后,通过“潜流+表流”净化,水质达标后流入城区北海公园、小西湖湿地公园、清水河、玉水河,实现城区主要河道水系连通,彻底消除城区黑臭水体。
坚持共治共享,放大生态效益
经过多年不懈的治理,庆云县逐步实现从“治污”向“提质”迈进。
“通过雨污分流,污水实现了从产生到处理的全链条管理,从根本上解决了污水直排、外溢问题;雨水直接进河,有效避免水资源流失、增强城市泄洪能力,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碧水绕全城。”郭春燕对记者说。
随着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庆云城市人气加速汇聚,全县常住人口由29.47万人增加到31.81万,增加2.34万人,占德州新增常住人口的54.5%,增幅7.94%,分别高出全市、全省7.2个百分点和两个百分点。2020年庆云县商品房销售总数达6041套,其中30%为外地购房者。
城乡水清、岸绿、景美,群众生活有了新改善,休闲有了好去处,过去因污水浊流产生的信访问题也没有了,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走进千家万户,形成了全民治水新格局,群众满意度、幸福感全面提升。庆云跻身中国十佳幸福县市,成功创建中国绿色发展优秀城市、山东省文明城市、山东省园林城市、省级卫生县城。
为推动城市由“几处美”“一时美”向“处处美”“时时美”转变,庆云县还投资500多万元,建成德州首个生态环境智慧监管平台,推进大数据与建筑、生态环保、水利、城市管理等深度融合,实现生态环保系统全集成、执法全天候、监管全覆盖,实现精准监测、高效治理,用智慧点亮碧水蓝天。(来源:中国环境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