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在连续三个月收缩后,6月份制造业PMI重返扩张区间。 6月30日,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6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2%,较上月回升0.6个百分点,重回临界点以上。调查的21个行业中,有13个行业PMI位于扩张区间,制造业景气面继续扩大,积极因素不断积累。 受访专家表示,随着复工复产持续推进,企业前期受抑制的产需加快释放,货运物流也已基本恢复,三重压力均有明显缓解,国内经济活动已在6月份进入全面复苏期,但市场需求恢复滞后于产能恢复,小型企业相比大、中型企业的生产经营压力更大,是当前经济实现稳增长的关键“痛点”问题,接下来需要落实好助企纾困政策,保住市场主体。 保供保畅政策效果显著 物流配送的大幅回升是本月最明显的变化。6月份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为51.3%,比上月上升7.2个百分点,结束的近两年来的历史新低。其中,大型、中型和小型企业的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均重回扩张区间,分别为51.6%、51.6%和50.3%。 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截至6月24日,全国铁路货物发送量1077万吨,公路货运量1.16亿吨,主要国际航空口岸货邮运输量2.6万吨,邮政快递揽收3.36亿件、投递3.48亿件,其中6月24日全国高速公路货车流量达到了748万辆,比2019年同期增长18.3%。预计今年上半年全国铁路、水运、邮政快递货运量将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分别达到2019年同期的120%、115%、185%左右。公路和民航货运量也将分别达到2019年同期的93%和89%。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分析师文韬表示,货运物流进一步通畅也带动了物流成本下降。企业调查显示,反映物流成本高的企业比重为46.8%,较上月下降4.4个百分点,连续2个月下降。 除了物流的恢复,人员流动也在快速复苏。6月28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发布,优化调整了风险人员的隔离管理期限和方式。次日,工信部也宣布取消通信行程卡“星号”标记。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告诉记者,人员流动的进一步顺畅,不仅有助于解决此前因跨区域流动限制导致的复工难、招工难问题,也能刺激终端消费需求,从而提振整体的市场预期。 另一方面,前期较快上涨的大宗商品价格在6月份涨势趋缓,也使得制造业企业成本压力有所缓解。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为52%,较上月下降3.8个百分点,为2022年以来最低水平。 6月份能源、黑金、有色等大宗商品价格均有较明显的下跌幅度,与2021年大宗商品表现强势形成对比。近两年飙升200余点的全球主要大宗商品指数——CRB商品指数也自6月9日开始连续回调,截至6月30日已连续下降超30点。开源证券数据显示,从6月初至6月26日,焦煤下跌14.72%,布伦特原油下跌5.72%,铁矿石下跌17.81%,锡下跌27.39%。 值得注意的是,国家发改委6月29日发布消息称,当国际油价超过每桶130美元调控上限后,国内成品油价格短期内(不超过两个月)不再上调。后续如国际油价高于每桶130美元调控上限的时间累计超过两个月,将提前明确有关政策措施。 周茂华表示,6月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指数高位回落,国内商品保供稳价政策效果仍在加码,尤其煤价、油价均有了明确的价格红线,也疏解了下游生产企业的成本压力。不过当前国内需求整体偏弱,部分企业为加速现金回流,出厂价格也有所降低。目前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与出厂价格指数的双双回落,预计6月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PPI环比增长动能将有所减弱。 此外,物流和产品价格的变化也使得企业对库存进行了新调整。原材料库存指数为48.1%,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产成品库存指数为48.6%,比上月下降0.7个百分点。 “未来转向去库存已是大势所趋,上、中、下游制造业库存增速均已处于历史高位区间,后续的上行动力有限。”财信研究院副院长伍超明告诉记者,本月原材料库存提高,产成品库存下降,显示工业企业进入去库存阶段。 随着疫情等短期冲击消退,加上逆周期政策进一步发力显效,国内需求有望逐步恢复,有利于积压的库存消化。另外,根据历史经验,PPI增速与工业企业库存增速高度相关,未来随着国内PPI增速持续回落,将推动企业全面转向去库存周期。 供需缺口有所扩大 随着物流不畅这一关键堵点的打通,我国经济中存在的供给冲击、需求收缩和预期转弱三重压力都在趋向缓解。 从生产端看,生产指数和采购量指数分别为52.8%和51.1%,较上月上升3.1和2.7个百分点,都在连续3个月运行于50%以下后回到扩张区间。结合二季度以来的指数走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基本回到平稳增长的状态。 文韬表示,在国内产业链供应链较快恢复后,新动能短期内迅速回到快速增长通道,展现出较强的活力。其中,装备制造业PMI和高技术制造业PMI分别为52.2%和52.8%,较上月上升3.3和2.3个百分点,且两个行业的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有大幅上升,明显高于制造业整体供需指数上升幅度。 从需求端来看,市场需求整体回升,需求收缩压力降低。新订单指数为50.4%,较上月上升2.2个百分点,回到扩张区间。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9.5%,较上月上升3.3个百分点,也是2021年5月份以来的新高。 文韬表示,当前的新订单指数回升主要得益于企业产能恢复的拉动,同时各地政府的促消费、稳投资政策也在持续落地,进而推动前期被抑制的需求得以加速释放,但企业调查显示,6月份反映市场需求不足的企业比重为49.3%,处于较高水平,表明从企业感受来看,相比企业产能恢复速度,市场需求恢复相对滞后。 伍超明分析,制造业“生产和新订单指数差”由上月的1.8%提高至2.4%,供需缺口有所扩大,预计随着一揽子稳增长政策效果显现和疫情冲击影响减弱,内需渐次回暖将成为经济运行主逻辑,未来供需缺口或呈回落态势,制造业PMI也有望稳定在50%荣枯线上方。 随着市场供需两端持续恢复,加上稳经济政策不断落地,企业对后市预期也有了上升,6月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5.2%,较上月上升1.3个百分点。 周茂华表示,6月份PMI数据作为先行指标的导向性非常明显,各行各业已经呈现出全面复苏的一个态势,二季度经济有望维持正增长。不过小型企业PMI仍在收缩区间,而且对于原材料的购进压力也明显高于大中型企业,下一步还需要重点对小型企业进行精准扶持,从而保证经济在三季度全面恢复正常。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特聘副研究员刘典告诉记者,6月非制造业的商务活动指数也出现大幅回升,成为经济企稳向好的一个重要引擎,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相关制造业的需求预期。除了优化营商环境、稳定市场预期,下半年可能会面临一个政策的转轨,从应急纾困逐渐过渡到到常态化的稳增长政策,增强各个领域政策的协调性,从而维持住当前“V型”反弹的经济增势。(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