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你最近存钱了吗?“手里有粮,心里不慌”,国人“爱存钱”这种特质,在2022年显得尤为突出。业内通常将显著高于往年平常储蓄之外的储蓄称之为“超额储蓄”。近期广受关注的“超额储蓄”现象背后,究竟有什么原因? 居民消费需求被动减少,防御性储蓄意愿增强 在存款利率不断调降的背景下,我国居民部门的存款规模反而大幅飙升,这一现象被市场广泛关注。“事实上,居民存款大幅增长在2022年已经表现得十分明显,2022年居民存款17.84万亿元,同比增长80.02%。”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漆云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漆云兰认为,首先,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5.0%,为居民储蓄增长提供基础支撑。其次,居民消费需求被动减少,防御性储蓄意愿增强。受经济大环境不景气和疫情散点、多点频发影响,防疫措施在较大程度上限制了居民消费意愿和消费场景,特别是餐饮、出行、娱乐、线下购物等消费需求被动大幅减少。202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0.2%,其中餐饮收入同比下降6.3%。与此同时,受持续疫情影响,居民为应对收入减少、疾病等不时之需,防御性储蓄意愿增强。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2年第四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2022年四季度收入感受指数、收入信心指数较上季度分别下降3.2个百分点、2.1个百分点,就业预期指数较上季度下降2.4个百分点。同时,物价预期指数较上季度提高1.8个百分点。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工业经济研究所财经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孟凡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23年1月份居民存款大幅度增长的背后,并不意味着居民财富或收入能力的显著改善,而是居民预期、风险偏好以及资产配置结构等变化所致。 “居民收入、就业等预期趋弱,消费意愿不振。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上年实际增长2.9%,但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较上年实际下降0.2%。疫情等因素冲击下,经济不景气导致居民预期转弱,伴随物价上涨预期,居民预防性储蓄大幅增长,当期消费意愿不振。”孟凡达说。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赵廷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22年疫情严重冲击经济,影响了居民对未来就业和收入的预期,存钱意愿增强。为抵消未来可能出现的失业或收入降低对生活的影响,更多居民选择增加存款。2023年1月份虽然防疫形势已明显好转,但经济复苏前景尚不明朗,疫情“疤痕效应”较为突出,居民存钱动机依然较强。 居民投资意愿趋弱,财富配置方式发生变化 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在2022年住户贷款余额同比下降51.64%的基础上,2023年1月份,住户贷款增长额为2572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5858亿元,增幅降低69.49%。而同期住户存款增加6.2万亿元,同比多增7900万亿元。 “居民资产配置结构调整也是居民存款持续大幅增长、储蓄意愿上升的原因之一。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投资理财产品收益普遍下降,风险加大,居民购房意愿和投资理财意愿下降,储蓄意愿增强。”漆云兰说。 孟凡达也认为,居民投资意愿趋弱,财富配置方式发生变化。购房是居民财富配置的重要内容,此前房地产行业风险加剧、市场低迷,导致居民购房意愿下降,部分资金回归银行存款“持币观望”。此外,2022年资管新规正式实施,部分理财产品“破净”冲击投资者固有的“保本”预期,导致近期大量低风险偏好的理财资金回归银行储蓄。根据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2年)》显示,全国理财产品存续规模已从2022年9月底的30万亿元以上降至年底的27.65万亿元。 赵廷辰表示,一方面,新建住房销售疲软,减少了居民存款向企业存款的分流。居民购房行为会影响存款结构:二手房交易会使存款在不同居民间转移;新房交易会使存款由居民转移至房企,导致居民存款与企业存款此消彼长。2022年以来,我国房地产市场深度低迷。其中,新房销售弱于往年,且至今尚未出现明显起色。这减少了居民存款向企业存款的分流,进一步助推居民存款与上年同期相比明显多增。另一方面,理财“赎回潮”余波未平。银行理财目前已成为居民重要的储蓄投资工具,2021年总规模达29万亿元,全国有超过9000万个人投资者。2022年11月份以来,受债券市场波动、“资管新规”改革后投资者对理财净值变化更为敏感等因素影响,理财市场出现“赎回潮”,据估计四季度至少有2.3万亿元理财被赎回。2023年1月,理财“赎回潮”尚未平息,市场规模单月下降可能仍在8000亿元以上。大量理财产品赎回后资金转入银行存款账户,进一步推高居民存款。 “也应看到,随着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实施,部分积累的‘超额储蓄’正在转化为消费。国家税务总局最新发布的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今年春节假期,全国消费相关行业销售收入与上年春节假期相比增长12.2%,比2019年春节假期年均增长12.4%。”漆云兰说。 孟凡达认为,总体看,居民储蓄增量具有一定的临时性,收入改善、市场预期等因素将决定“超额储蓄”能否流向消费、投资。(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