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农业稳则天下安。当前,各地春耕生产正在紧张进行中。《经济参考报》记者结合近日对部分涉农企业的采访和浙江农林大学对多省份350个农业经营主体的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发现,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部分农产品消费需求明显下降,同时受运输不畅、农产品加工企业复工延迟等影响,一些农产品销售面临困难甚至出现滞销现象。与此同时,用工难和资金缺,也成为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遇到的两大“拦路虎”。
部分农产品滞销
“辣椒是县里的特色农产品,往年根本不愁销,主要销往湖北、湖南、浙江、江苏等地,往年同期的价格是一斤3元多,今年只卖到2元,即使降价销售效果也不好。”这位销售经理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随着气温的逐步升高,在田辣椒很快就会坏掉,到时损失会更大。
对于安徽省和县一家蔬菜种植有限责任公司销售经理来说,这段时间一直为销售辣椒发愁。这家公司流转了2000亩土地,去年秋季全部种上了辣椒,春节期间本是上市销售高峰,然而受疫情影响,用工比较紧张,蔬菜成熟后无法及时采摘和包装,加之销售渠道受阻,出现滞销现象,积压200多万斤辣椒,有近一半还没有销售出去。
在安徽、浙江等地,此类农产品滞销情况并非个案。
《经济参考报》记者从浙江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该厅对各市情况摸排调度发现,部分农产品滞销。从内销看,受疫情影响,当前农产品消费需求明显下降,同时受运输不畅、农产品加工企业复工延迟等影响,一些农产品销售面临困难。比如,金华市生鲜乳出现一定程度的积压;台州市预计肉禽压栏超过90万只,禽蛋滞销约200吨。
来自浙江农林大学的一份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近66.3%的农业生产者由于疫情期间大型农产品交易中心及大部分商超关闭、餐饮企业停业,加之网络购物平台物流限制,线上销售受阻,导致鸡、鸭、牛肉、蔬菜等农产品滞销问题严重。
为了深入了解疫情对农业生产经营的影响,浙江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组织调研组,近日以网络形式对多个省份350个农业经营主体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对象涉及蔬果、禽畜、水产养殖等多个行业。其中,22.5%为一般农户,19.9%为种植大户,26.1%为专业合作社,24.8%为农业企业,企业规模在50人以下占85.9%,73.5%的生产者2019年销售收入在100万元以下,500万元以上占11.1%,大部分是中小微企业。
“通过调查发现,疫情给农业生产经营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 浙江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王成军表示,其中一大影响是疫情阻断了农副产品销路。道路与物流不畅等导致草莓、茶叶等当季农产品错过了最佳上市时间,降低了产品的新鲜度和价值。近半数受访者反映销售价格下跌明显,部分农产品(如草莓等)价格甚至下降50%。55.9%的经营者反映一季度营业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30%以上,持平的仅占5.9%左右,增长的不到2%,收入损失很大。
浙江绿园禽业有限公司是产供销一条龙企业,有种鸡、种猪、饲料等,还与70多个农户签订供应合同,年出栏约400万只鸡,目前猪存栏1000多头母猪。记者了解到,这家企业与周边农户签订了协议,目前以保护价按时收购,比如一些鸡品种6.5元一斤,但销售给屠宰场,最低时只有1.3元一斤,一只鸡要亏20多元,但又不能不卖,鸡压栏也是亏损。
家禽业是安徽省农业生产中的一个支柱产业。“由于活禽交易市场关闭,家禽屠宰企业开工不足,导致全省6800多万只家禽以每公斤2-4元的低价出售,1.2亿羽苗禽销售受阻。”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卢仕仁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全省家禽行业损失较重。
疫情阻断了生产物资供应路,也是受访者关注的焦点问题。
由于疫情防控期间交通管制,很多农村选择暂时阻断进出村庄的道路,严格控制车辆与人员流动。农业生产物资的商户多关门闭市。浙江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问卷调查数据显示,饲料、农药、化肥、种子等物资缺乏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比如桃子、东魁杨梅、涌泉蜜桔等地方特色农产品由于化肥、农药不到位,作物的正常生长受到影响。
加工缺货 用工缺人 资金短缺
“加工缺货、用工缺人”,是业内专家分析此次疫情对农业加工业的影响。杭州龙冠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姜爱芹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公司500多亩茶园将在3月份全面开采,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一个是外地采茶工愿不愿意来,不少人考虑到安全,对外出有顾虑;另一个是来了以后,要怎么防控。“往年采茶季需要500至600名采茶工,今年用工缺口预计约200人。”
由于冬暖明显,2月5日起,浙南温州、丽水等地“乌牛早”春茶已陆续开采,较常年提早大约1周时间。在丽水市缙云县胡源乡,8000多亩的茶树已萌发新芽。一大早,茶农们就戴上口罩,在茶园里忙碌了起来。“能采摘多少是多少,把茶青加工成干茶叶放起来,等疫情过去可以拿到市场上卖。”茶农胡爱仙说。
多位茶农、茶企负责人表示,“用工荒”是目前最大的问题。茶叶生产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浙江等不少绿茶产地依赖大量外地采茶工,春茶采收在即,因疫情防控需要,受出行限制和人员不能聚集等因素影响,采茶工将面临严重短缺。
安徽科技学院研究员付光玺调研后认为,为巩固疫情防控成效,各地纷纷延长假期,推迟复工,限制人员密集流动,农业加工企业因此陷入多重困难,一是限制车流导致生产原料进不来、产品出不去,一面是受疫情“人传人”传播影响,企业招不进人,生产无法维持,农业加工企业“招工难””“用工贵”“生产成本上升”不同程度存在。
据王成军介绍,此次调查表明,交通管制导致员工返工返岗时间不确定成为影响复工最主要因素(75.5%),其次是防疫物资匮乏(50.3%)、复工审批难(39.5%)、新员工招聘困难(31.7%)等。在员工招聘上,由于返程返岗人数下降,企业用工需求无法满足。当前正值采茶时节,采茶工尤为短缺,鲜叶无法采摘,茶农损失巨大。
由于农村防疫物资缺乏,农业生产员工返岗难,农业企业难以及时恢复生产。
《经济参考报》记者从安徽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截至2月21日,安徽省127家生猪屠宰企业的复工率为79.5%;277家饲料企业的复工率为63%;230家化肥企业的复工率为50%;57家农药企业的复工率为56%;275家种子企业的复工率为47%。
“疫情阻断了农业资金循环路”是这份调查问卷的另一个直观结果。
68.6%的受访农业经营者表示,由于产品滞销、营业收入减少,导致流动资金紧张;33.6%受访者反映金融机构门槛高,贷款难,14%生产者表示销售回款难。为配合疫情防控工作,若3月1日后仍未复工,34.3%的受访者现金流仅能维持一个月,74.8%的经营者最多只能支撑3个月,近90%的生产者撑不过6个月。
安徽省农业农村厅近日对全省家禽屠宰厂进行摸底调查显示,有34家屠宰企业急需流动资金贷款。《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了解到,由于工厂、大学等集团化消费尚未完全起来,家禽屠宰企业生产的部分产品积压,销售不畅,流动资金需求急迫。
跨部门跨区域协作 精准纾困
“不仅疫情防控需要坚持全国一盘棋,春耕备耕等农业生产同样需要坚持全国一盘棋。”北京工商大学教授洪涛指出,各地农业农村、交通运输、商务等部门要协同作战,立足当前与放眼长远。
针对春耕备耕等农业生产面临的问题,中央和各级政府都在积极破解中。为方便农民群众和涉农企业反映问题,切实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农产品稳产保供,以及春季田管和春耕备耕等工作,农业农村部2月24日在前期公布受理电话基础上增设受理电话。
此次受理疫情防控期间涉农问题线索的电话,包括种植业产销秩序问题受理电话,受理范围为粮油、蔬菜生产所需种子种苗、肥料、农药、农膜等农资运输通行,农产品采收用工难、用工贵问题;农产品产销秩序问题受理电话,受理范围为农产品滞销卖难问题。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浙江省财政厅、浙江省发展改革委等近日密集出台支持政策。比如在疫情防控应急响应期间(从2020年1月23日开始),浙江省内家禽养殖龙头企业(含农民专业合作社,下同)和定点屠宰企业按原订单(合同)收购本省活禽10万只以上的,省财政按其实际收购量给予一次性临时补助,其中鸡、鸭、鹅每只补助2元,鸽每只补助1元。
安徽省近日出台17条政策举措支持涉农企业发展,其中对持有祖代以上有效《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养殖场(户),按每套30元标准给予一次性补贴。将生猪养殖场(户)贷款贴息补助范围由年出栏5000头以上,调整为年出栏500头以上。涉农企业用水、用气价格均下调10%,期限为3个月。因疫情影响不能按期缴纳税款的涉农企业,可延期缴纳税款,最长不超过3个月。
洪涛表示,要充分认识到农产品产销链条长的特点,跨区销售是重要环节,不能只负责产区生产,或者只负责销区销售,而要坚持系统性思维,产区销区政府有关部门协调对接,实现跨省区互联互通,协同解决链条上的每一个问题,推动“货畅其流”。
浙江一景乳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鸣、安徽柳丰种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刘超等建议,政府部门在财政金融、税费减免上给予支持,同时在防疫安全的前提下,尽早推动复工复产,并给予精准扶持政策,减缓疫情带来的影响。
“要重点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小微企业扶持。”付光玺表示,应建立防疫背景下的“三农”领域恢复生产应急机制,特殊时期要特事特办,完善企业复工绿色通道,努力做好本地企业复工复产的服务工作,督促将各级政府出台的涉农领域生产经营企业的税费减免及疫情损失补贴政策落实到位,帮助渡过疫情影响难关。(来源:经济参考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