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粮智庫

  版块   粮农科技   陈劲 潘信然:加快形成赋能农业科技创新的金融体系
返回列表
查看: 191|回复: 0
收起左侧

[科技策略] 陈劲 潘信然:加快形成赋能农业科技创新的金融体系

[复制链接]

6万

主题

6万

帖子

295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950694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4-4-15 10:26: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陈劲 潘信然(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波士顿大学城市学院硕士研究生)


一、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科技创新不仅可以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更是实现国家全面现代化、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驱动力。中国农业现代化起步晚,新时代中国要抓紧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转型升级带来的强劲动力,提高农业生产标准化,加快农业技术创新(陈雨、陈晖涛,2023)。在当前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国内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科技创新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核心策略。通过加强科技创新,中国不仅能够突破外部环境带来的限制和挑战,更能在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占据有利地位,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国家竞争力。实践也已证明,无论是在新能源、新材料、信息技术等传统领域,还是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物科技等前沿科技领域,中国的创新步伐不断加快,一系列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有效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国际竞争力的提升。而农业,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和保障粮食及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的关键,也是中国科技创新的重要舞台。农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农民的就业和生活质量,是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然而,随着全球人口的持续增长和自然资源的日益紧张,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食品需求,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保障粮食安全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

在这一背景下,科技创新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能够显著提高农业生产力,还能推动农业向着更加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首先,科技创新是推动农业产业转型的重要前提。科技创新通过推广节水灌溉、生物农药、有机肥料等环保型农业技术,可以有效减少农业生产对水资源的消耗及对环境的污染,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绿色转型。在安顺市平坝区乐平镇大屯村,传统农业村寨通过成立贵州众惠生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采用微生物技术改善土壤环境,实现了“三物共生”的生态有机农业模式。这种创新模式不仅达到了零农药、零化肥、零污染的目标,而且显著提升了农业产业的附加值,展示了农业科技创新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不仅如此,科技创新还极大地促进了农业机械化和自动化的发展,提高了农业生产的劳动生产率,为农产品的加工、储存和运输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增强了农业的对外竞争力。科技创新能够提升农业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增强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通过应用新技术,农产品可以满足更高标准的质量以及安全要求,更好地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现代农业机械如无人驾驶拖拉机、智能喷药无人机等,大大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灵活性。

其次,科技创新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新的增长点,保障了国家的粮食安全。在当今世界,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农业生产力提升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力量。随着全球人口的持续增长和自然资源的日益紧张,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食品需求,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保障粮食安全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通过促进农业机械化和自动化,为农产品的加工、储存和运输提供新的解决方案,提高农业生产的劳动生产率;通过农业信息化技术如农业大数据、云计算等的应用,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的决策支持,提高农业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以淄博市张店区“农舍云”数字平台为例,平台帮助打造农业园区,提供从数据采集、5G传输到数据库、建模、反馈控制的运作闭环,实现滴灌补水、卷帘通风、精准施肥、科学施药等管理过程的人工智能操作,光照风速、温度湿度、土壤状况等情况,不用去现场都能通过数据实时了解。通过“农舍云”大数据分析应用助推提高农作物的品质、产量和效益,实现动植物生长情况的全面监管,为农户节约人力成本50%以上,节约农资成本30%以上,为种植户提供购、种、收一体化全方位的物联网服务模式。近年来,中国在农业科技创新方面已取得显著成就,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3%,这不仅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动能,也为粮食安全和农业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最后,农业的科技创新是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推手。中国传统的农业模式存在一些弊端,这也使其难以适应现代社会逐步增长的粮食需求。从美国农业局农业基金会发表的《食品和农场事实》一书中得知,到2050年,随着全球人口的迅速增长,食品需求相较于2023年将激增70%,根据2023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2022年,全世界估计有6.91亿至7.83亿人受饥饿影响,按照推算区间中程数(2022年约为7.35亿)计算,2022年饥饿人口比疫情之前的2019年增加了1.22亿人。因此农业科技创新对全球农业而言都十分重要。科技创新促进了农业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一方面,通过科技创新发展设施农业、都市农业等新型农业模式,拓宽了农业产业链,提高了农业的附加值;另一方面,农业科技创新还促进了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业服务业的发展,如智能农业设备的研发和推广、农业电商平台的建设等,进一步丰富了农业产业体系,提升了农业的综合竞争力。通过不断推进科技创新,可以有效提升农业的生产效率和质量,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从而为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二、各国农业科技创新经验及金融业支持国际经验

在全球范围内,农业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力量。深入了解各个国家的农业科技创新经验对我国未来的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美国、德国、荷兰和日本等国家的经验表明,政府的主导作用、产学研的紧密结合、完善的法律制度以及有效的金融支持是农业科技创新成功的重要因素。

美国的农业科技创新是全球领先的,其成功归因于强大的研发体系、政府支持、产学研紧密合作以及先进的农业实践。美国农业部通过《农业法案》等一系列政策,建立起“教育、研究、推广”三位一体的推广体系,有效地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在美国,农业教育贯穿于从幼儿园到高等教育的各个阶段,这其中,赠地大学系统(Land-Grant University System)在高等农业教育和研究中扮演着核心角色,该制度起源于《莫里尔法案》,该法案为各州提供联邦土地,以资助建立致力于农业和机械艺术的大学,其主要目的是让工人阶级更容易接受高等教育,并将关注的重点放在农业和机械技术,而非理论知识。从19世纪中期开始,美国通过立法和政府支持,成功建立了遍及全国的农业试验站和赠地农学院网络,为农业科技教育和推广奠定了基础。迄今为止,美国已经拥有了超过100多个赠地机构,这其中包含了大学、学院以及传统非裔大学(HBCU)。这些机构不仅在科技投入、示范和推广方面发挥作用,还广泛传播了实用的农业知识,推动了农业科技的进步和应用。依托联邦农业服务机构与各州的赠地大学农学院及其附属机构的协作,显著增强了农业科技在推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2002年颁布的新农业法案进一步增加了对该体系的投资,增强了其功能,以适应农业与食品科学未来的发展需求。同时,美国农业的国际合作也不容忽视。1953年,美国农业部(USDA)正式成立了海外农业局(FAS),其致力于设计各种计划和活动为美国农产品开发国外市场,为美国生产商和出口商建立及扩大商业出口机会。不仅如此,该机构在塑造美国农业贸易政策和谈判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致力于确保国际贸易协定对美国有利。同时,海外农业局还承担着收集和分析全球农业生产、消费和贸易数据的任务,这些信息对于制定合适的政策以及让美国农民和企业了解国际农业市场至关重要。最后,美国在作物品种创新方面也有着独到的见解。农作物害虫对全球农业而言都是严重威胁,相比于使用杀虫剂,改善农作物本身的基因更加绿色环保。不仅如此,通过生物技术的进步,不仅可以提高作物产量,还能同时改善农作物本身的品质,使农作物变得不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相较于美国,日本的农业科技创新更侧重于精准农业和智能化技术的应用,通过国立研究机构支持新技术的开发,如通过无人机和人工智能技术来监测和管理农作物生长,日本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精准度和效率。日本是全球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据日本总务省统计,截至2023年9月,日本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29.1%,这样的现状也使得日本对智慧农业的需求更高。日本的智慧农业是对传统农业模式的革新,旨在通过高科技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品质,同时减轻劳动力短缺的压力。面对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短缺的挑战,日本积极引入无人机、无人驾驶农机、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实现24小时不间断作业、夜间作业,以及精细化管理农作物,从而降低劳动强度,吸引年轻人和女性加入农业生产。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如无人机遥感观测和农业多光谱相机的使用,为农业生产决策提供了数据支持,推动了农业生产和管理的可视化,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日本的Legmin公司开发了一款可以代替人工喷洒农药的机器人。相较于人工喷洒而言,Legmin所研发的机器人可以更好地应对各种气候问题,并且以更高的效率完成农药的喷洒,可以将工期缩短将近一半。目前,这款机器人已经投入使用并且反映良好,在这方面不仅是企业在努力,日本政府也在积极推动相关政策的出台,建立相关试点。日本的农业科技创新向我们展示了如何通过高科技手段应对社会挑战,如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短缺。通过智能化技术和精准农业的应用,日本正致力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品质,同时减轻劳动力压力,展现了传统农业模式向现代智慧农业转型的可能路径。这些努力不仅为日本国内农业生产提供了支持,也为世界其他国家面临相似挑战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荷兰在农产品出口方面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每年产出的蔬菜、粮食、肉类不仅满足了自身国民的需要,同时还可以为西欧大部分地区提供蔬菜,是名副其实的农业大国。荷兰从一个常年遭受海水倒灌威胁的国家成为举世瞩目的农业大国,农业科技创新在其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荷兰农业科技创新的核心在于家庭农场的高度专业化和合作社一体化产业链模式。荷兰的家庭农场主要分为专业化和多功能经营两种类型,以专业型为主流,专注于单一农产品的生产。家庭农场主自愿组成的合作社不仅是商业自治组织,而且是保障社员经济利益的核心。合作社负责农产品的收购、加工和销售,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同时也增强了荷兰农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荷兰通过建立合作社作为家庭农场支持的核心,实现了农产品的高值化处理和销售,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全球竞争力,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农业成就。不仅如此,荷兰还是许多农业科技创新的提出者,荷兰人开创了包括干细胞人造肉、垂直耕作等在内的一系列农业科技。荷兰对于农业创新技术的追求是从种子开始的。荷兰的公司是全球最顶级的植物和蔬菜种子的供应商。当然,荷兰所关注的远远不止这些,他们早已在环境保护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20世纪中期,为满足人类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世界农业对生态环境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李瑞鹏、吴广昊,2024)。荷兰的Agro Care公司是首批利用人造光对在自然光下长大的西红柿进行补充的种植者之一,目前已发展为欧洲最大的西红柿生产商之一,鉴于其对电力需求极大,他们成立了自己的小型能源公司。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会被用作作物的营养素并通过巨大的通风口输送到温室当中,借由其中的植物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大大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荷兰农业的创新成功是通过科技创新、专业化经营以及合作社模式的完美结合实现的,成为世界领先农产品出口国的典范,其通过不断追求农业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不仅确保了自身的食品安全和经济繁荣,也为全球农业发展树立了标杆。

德国的农业科技创新重点模式是“农业4.0”,是指基于对先进技术和工具手机盒传输的数据及信息进行精确分析,它在农业中开展的所有行动代表了信息化生态型农业发展的未来方向。这一模式依托于德国强大的工业基础,通过整合互联网、物联网和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农业全产业链的集约化、协同化发展。这些技术旨在为农民的活动以及整个农业供应链中的各方提供精准且有效的建议。德国现在的大部分养牛业已经进入了自动化时代。挤奶机器人以及自动喂料机几乎成为了养牛户的标配。挤奶机器人中安装了相应的系统可以保证随时跟踪动物的健康状况并实时同步到养殖户的手机当中。不仅如此,这种智能化设备的应用也可以帮助养殖户及早发现问题,并根据以往的经验及时进行调整。农业4.0模式的实施使得农业生产过程智能化、精准化,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实现了农业生产的高标准化。在这样的前提下,农业4.0模式的实施意味着农民可以更好地控制成本,能够非常精确地以最专业的角度规划有关作物生长的所有阶段,从而节省大量时间及金钱,当然这里的节省伴随着效率的提升。此外,德国通过农业4.0模式促进了农民的职业化和富裕化,农业不仅仅是粮食和食物的生产,还包括生物能源、再生原料等多元化产业的发展。农业4.0模式还强调了农业生产的生态化和农村的城镇化,通过绿色、循环、生态的生产方式,实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使乡村成为了宜居和休闲旅游的理想场所。

在农业科技创新领域,金融业的角色和贡献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提供资金支持、促进技术研发和应用、以及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及商业化。对于金融支援领域,全球各国政府及金融机构已实施多项策略以促进农业科技创新。美国的金融支持体系以其多样性和创新性而著称,主要包括政策性金融机构、商业性金融机构以及其他方式等。

美国农业信贷系统为农业科技项目提供了稳定的资金来源,包括联邦和州政府资助的项目、私人投资以及风险投资。特别是,美国政府通过农业研究服务(ARS)和国家自然资源保护服务(NRCS)等机构,为农业科技研发提供资金和资源。美国农业信贷系统通过政府支持和多元化金融机构,为合作社提供稳定融资。《联邦农场信贷法》的通过代表建立了农业信贷体系,包括联邦土地银行和农业信贷协会,专门为农业活动提供贷款。此外,新一代合作社通过发行优先股等创新融资方式,增强了自身的资金实力。这一体系不仅满足了融资需求,还推动了农业科技进步,提升了农业效率和竞争力。美国的风险投资对于初创企业和创新技术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促进了农业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应用。

日本的农业科技支持体系展现了银行和企业之间紧密的合作关系,这种模式在推动农业机械化和栽培科学化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银行不仅是融资的主要来源,还通过发展融资租赁业务,为农业机械化提供了必要的资金支持。这一措施极大地降低了农户获取先进农业机械的门槛,使他们能够利用现代化的农业技术来提高生产效率和作物产量。此外,日本政府与私营部门的合作在推动农业科技发展方面也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官民合作成立的农业投资基金,日本成功引进了一系列农业绿色发展技术,如智能灌溉系统、生态友好型肥料和病虫害管理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还有助于保护环境,推动了农业生态化发展的进程。

荷兰的金融体系在支持农业科技创新方面展现了其独特的高度组织化和系统化特征。这一体系通过整合政府、金融机构、科研机构和企业资源,形成了一个多层次、互相协作的支持网络。荷兰政府在这一体系中扮演着关键角色,通过实施一系列政策措施,如提供财政补贴、实施税收优惠政策以及直接对创新项目进行投资,有效激发了私人资本和银行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资兴趣。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荷兰的合作银行模式,其中拉博银行(Rabobank)作为一个典型代表,专注于农业和食品行业的金融服务,为农业企业提供了包括贷款、投资、以及专业咨询在内的全方位支持。拉博银行不仅为农业企业的日常运营提供资金支持,还积极参与到农业科技创新项目中,为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供必要的资金和资源。此外,荷兰政府和私营部门的合作在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建立创新基金和研发中心,促进了科研机构、企业和政府之间的紧密合作,加速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商业化过程。这些基金和中心不仅提供资金支持,还为农业科技创新项目提供技术指导、市场分析以及商业模式设计等服务,大大提高了创新项目的成功率和市场竞争力。

综合上述国际经验来看,农业科技创新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的主导作用、产学研的紧密结合、法律制度的完善以及有效的金融支持是其成功的关键。各国的农业科技创新实践和金融支持为中国农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三、强化金融支持农业科技创新的建议

作为生产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要素在减少贫困、增加收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肖宇、汪溢博,2022)。一直以来,中国在金融支持农业科技创新方面不曾懈怠。中国政府通过建立农业科技创新基金、推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等措施,加速了农业科技的进步。不仅如此,农业保险和贷款政策的颁布也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了稳定的金融保障。一个突出的例子是中国的“互联网+农业”模式,该模式利用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显著提升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吸引了更多私人投资和金融资本涌入农业领域。简言之,农业科技创新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的主导作用、产学研的紧密结合、法律制度的完善以及有效的金融支持是其成功的关键。各国的农业科技创新实践和金融支持为全球农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而在当前农业科技创新的关键时期,中国面临着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农业现代化实现的双重任务。为了强化金融支持农业科技创新,以下是对如何强化金融支持农业科技创新提出的建议:

优化政策工具以激励私人投资。政府应进一步发挥政策工具的作用,特别是对天使投资和风险投资的引导作用,以促进社会资本向农业科技领域流动。政府可以通过设立专项基金,如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及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提供初始资金支持,降低投资初期的风险。这些基金旨在为农业科技创新项目提供种子资金,促进项目从概念阶段向商业化阶段转变。不仅如此,政府应完善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为投资农业科技创新领域的企业和个人提供税收减免或退税等激励措施。这包括对投资特定农业科技项目的资本投入给予所得税优惠,以及对天使投资人在农业科技创新领域的投资给予个人所得税的优惠。此外,政府还可以与私营部门合作,建立多方参与的投资合作机制,通过公私合作伙伴关系(PPP)模式,鼓励私营部门参与农业科技创新项目的研发和推广。这种合作模式可以有效地整合政府和私营部门的资源及优势,共同推动农业科技创新的发展。同时,还可以加强对农业科技创新领域的政策支持和监管框架建设,确保投资环境的稳定性和透明度。通过建立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优化项目审批流程和提高行政效率,为投资企业和天使投资人创造一个有利的投资环境,增强其投资决策的信心和积极性。

创新科技保险产品。继续扩大产量保险、目标价格保险、收入保险的保障范围,重视对相关政策的跟进完善(吕萱娇、刘颖,2023),鼓励保险机构创新科技保险产品和服务,为科技企业的创新活动提供全方位的风险保障。加大对科技项目研发费用损失保险、知识产权保险、科技创新人才保险等新型科技保险业务的推广力度,为科技企业的研发和成果转化提供坚实的风险保障基础。为了加速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转型,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创新性地开发了农业及农促科技攻关保险项目,这涵盖了科技项目研发费用损失保险、科技成果转化费用损失保险以及科技项目研发责任保险等三大核心部分。2024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还与浙江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全国首单农业农村科技攻关保险,为其提供科技成果转化费用损失保障。通过这些高新科技保险产品,保险机构不仅可以帮助农业科技企业有效管理和转移风险,还能促进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加速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最终推动中国农业科技创新的发展。

改进银行业金融服务。银行业金融机构需积极完善信贷管理和贷款评审制度,以更好地满足农业企业技术创新的融资需求。银行应设计和推出专为农业科技创新企业和项目量身定制的金融产品。这包括低息贷款、信用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以满足农业科技企业在研发、生产、市场扩展等各阶段的不同融资需求。改革现有的信贷评审和管理流程,引入更为灵活和科学的信贷评估体系。考虑到农业科技项目的特殊性,银行应采用更多元化的评估指标,如项目的创新性、市场潜力、团队能力等,而非仅仅依赖传统的财务指标。不仅如此,银行还可以加大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支持,鼓励和支持农业科技企业利用其知识产权作为质押物获取融资,同时,银行应建立健全知识产权评估和管理机制,确保质押融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当然,除了自主参与,银行还可以加强与政府和科研机构以及保险公司的合作,共同设立农业科技创新基金,为农业科技创新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同时,通过合作获取更多关于农业科技领域的信息和资源,提高金融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与保险公司合作,开发农业科技项目的专项保险产品,如研发失败风险保险、新品种推广风险保险等,为农业科技企业提供风险保障,降低其创新活动的不确定性。

深化资本市场改革。为加速农业科技创新并促进涉农领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中国需进一步提升直接融资的比重。这意味着,应鼓励和支持农业科技企业及与农业相关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如股票和债券发行等方式直接筹集资金。直接融资的提升不仅能够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还能提高融资效率和速度,从而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更为稳定和充足的资金支持。此外,资本市场的债券产品创新也是推动农业科技创新的关键一环。通过推动资本市场债券产品的创新,如发展创新债券、知识产权支持债券等,并扩大这些创新债券产品的发行规模,可以为农业科技创新项目提供更多样化的融资选择。这些创新债券产品能够更好地满足农业科技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融资需求,特别是对于那些具有高成长性但缺乏足够抵押物的创新型企业来说更是如此。同时,稳步推进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的发展,如高收益债券、可转换债券、永续票据等,不仅为农业科技创新企业提供了更为灵活的融资方式,还有助于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增强企业的融资能力。这些非传统的融资工具能够为农业科技创新项目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加速农业科技创新步伐。

提高金融科技创新能力。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农业向人工智能方向靠拢是大势所趋,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AI)在金融领域促进中国农业科技创新也是必然的方向。大数据和AI技术可以帮助金融机构更准确地评估农业科技项目的风险,通过分析历史数据、市场趋势、气候变化等多维度信息,预测项目成功的可能性。这样,金融机构能够作出更加精准的信贷决策,为有潜力的农业科技创新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利用大数据分析农业企业和农户的具体需求,金融机构可以开发更加符合农业科技企业和农户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例如,基于产量预测、市场需求等数据分析,为农业科技企业提供定制化的贷款产品、保险产品和投融资服务。不仅如此,大数据和AI智能还可以大幅度提高金融服务效率,促进农业供应链金融发展。AI技术可以自动化处理大量的贷款申请、审批流程,大幅度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和响应速度。通过机器学习算法不断优化信贷模型,金融机构能够更快地响应农业科技企业的融资需求,加速资金的流动速度。用区块链技术结合大数据和AI,可以构建透明、高效的农业供应链金融平台,通过追踪和记录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全过程,为供应链上的各方提供更加便捷的融资服务,降低交易成本和风险。

最后要加强农业金融风险的防范工作。银行保险业务不仅是推动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推手,更是防范农村金融风险的薄弱之处。近年来由于放贷力度的加大、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管理体系的落后等问题,农村银行保险业务面临着比以往更加困难的局面。农村金融市场相对而言不成熟,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监管政策可能不够完善或执行力度不足,这也直接导致农村银行和保险机构面临着法律和合规风险。同时,农民的金融意识比较薄弱,很难快速识别诈骗。要着力提高农村居民金融素养,提升农民自身素养即获取信息的能力,为农业发展提供良好环境,激发新型的农业创新创业活力(苏培添、王磊,2023)。金融创新与有效监管并不矛盾,防范系统性的金融风险,更要鼓励金融创新(肖宇等,2022)。政府应当持续加强监管考核引领,推进涉农信用信息平台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建立和完善涉农信用信息平台,利用大数据提高金融机构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服务质量和效率。最后,提高农民的金融素养,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农民的金融意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使用金融工具,规避金融风险。

农业科技创新在中国具有至关重要的战略地位,它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升农业国际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以及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驱动力。因此,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提升科技在农业发展中的应用效率,对于中国实现长远发展目标、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大意义。而金融体系在创新之路中的地位也是不容撼动的。金融体系对中国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在于它为农业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提供了必要的资金支持和风险保障,从而加速科技成果的应用和推广,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竞争力。通过优化政策工具激励私人投资、创新科技保险产品、改进银行业金融服务以及深化资本市场改革,金融体系能够吸引更多的资本流向农业科技领域,降低创新风险,促进农业科技企业的成长和发展。这不仅有助于中国农业应对国内外市场和环境的挑战,还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关键因素。总而言之,中国应当走出自己的农业科技创新之路,加快创新进程,完善创新友好的金融体系,奋力绘就农业强国的壮美画卷。

《农村金融研究》2024年4月网络首发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0 | 帖子:3386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