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块   产业振兴   下好区域协调发展“一盘棋”
返回列表
查看: 148|回复: 0
收起左侧

[产业策略] 下好区域协调发展“一盘棋”

[复制链接]

6万

主题

6万

帖子

295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957380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4-6-26 13:18: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袁红英 (山东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山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提出,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因地制宜”已经成为各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法论。遵循因地制宜发展原则,不仅要立足自身优势打造独具特色的“一枝独秀”,还要放眼全局下好区域协调发展“一盘棋”,在全国形成地方特色突出、区域优势互补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格局。

   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在于整合地区优势并实现区域优势互补。各地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同时,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因此,各地在坚持特色发展的前提下,将地方发展置于区域发展大局中,结合自身优势主动融入,让区域协调发展成为地方特色发展的强劲支撑,使特色在协调中得到进一步彰显。一方面,要突出各地发展的优质化、特色化、差异化,实事求是、宜新则新、宜改则改,选择符合自身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另一方面,地方发展新质生产力过程中,要积极开展竞争性合作,预防和避免过度竞争、逐热而上,进而带来结构性产能过剩、资源浪费等问题。

   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区域合作模式创新必然成为这一新型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要加强区域间要素、产业、平台、机制四维协同,以要素融通、产业互补、平台共享、机制互利为重点,进一步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畅通区域协同渠道;另一方面,要织牢数据、科技、人才、文化、生态五大纽带,通过区域间互通的数据、互动的科技、互用的人才、互鉴的文化、互惠的生态,共同构建起全国性超高效生产函数,进而释放更加强大的新质生产力。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三大增长极,在新质生产力区域协同共进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发挥了典型示范作用。京津冀积极推动北京科创优势与天津先进制造优势、河北现代物流优势相互赋能,协同创新指数十年增长近3倍。长三角融合上海创新策源优势、江苏智能制造优势、浙江数字经济优势、安徽产业承接优势促进新质生产力同频共振,协同创新指数增长率屡创新高,年均增幅高达9%以上。粤港澳大湾区力促广东科创和现代化工业优势、香港现代服务业优势、澳门开放交通优势等“强强联合”,奏出高质量发展的合音,深圳—香港—广州已经连续四年成为全球第二大科技集群。

   当前,全国正在积极谋求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路径,各地纷纷拼政策、比速度,加紧布局新质生产力。越是竞争激烈,越要更加重视因地制宜,要高点站位、统筹谋划,处理好“定位”“抢位”“错位”的辩证关系,不断开创新质生产力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一是精准定位,融入大局。各地既要找准在全国大局中的战略定位,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增强地方发展与国家发展的适配性;又要将这种战略定位下沉到区域布局中具体落实,明确地区在区域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中的分工位置和功能特点,确定好各自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目标、方向和举措。二是科学抢位,谋求突破。依托各自禀赋优势和发展基础,主动谋划、集中力量、超前布局体现生产力新质态的优势产业或潜力产业,面向全局发展区域产业链,推动产业不断做大做强做优,努力在该领域构筑起新质生产力区域发展新高峰。三是有序错位,互促共赢。深化区域分工,以产业链为主轴,推动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合理优化布局;处理好“领跑”地和“跟跑”地的关系,加强创新引领区与其他地区的创新互动、产业联动;进一步完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促进生产要素在区域间自由流动,加快实现新质生产力全域一体化共谋共建共享。(来源:光明日报)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0 | 帖子:2585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