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成长春(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长江产业发展研究院南通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中心研究员) 近日,《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发布,为长三角未来发展重点明确了路线图和任务书,标志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向纵深推进。这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第三轮三年行动计划,前两轮三年行动计划重点任务完成率均在90%以上。从“硬联通”到“软联通”,从项目协同到制度创新,从项目显示度到民生感受度,长三角一体化不断走深走实,彰显了区域协调发展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作出了新的重要部署,强调构建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既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我国东西南北互济协同深入推进,新增长极不断涌现,更高层次上的区域协调发展正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澎湃动力。新征程上,增强区域间发展的平衡性和协调性,要求我们继续锚定中国式现代化目标,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持续发力,着眼全国“一盘棋”,形成各区域之间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生动局面。 坚持服务新发展格局的大局视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对于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高质量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应进一步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不断把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发展胜势。同时,畅通经济循环,强化不同区域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独特功能,进一步扩大东西双向开放,发挥沿海、沿边、沿江和临近交通干线等优势,优化区域开放功能分工,打造多元化的开放高地,让市场主体更好融入两个市场、利用两种资源。 发挥区域重大战略引领带动作用。区域重大战略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途径。高质量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多措并举、综合施策,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区域重大战略为引领,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构建完善跨行政区合作发展新机制。推动区域发展结构化转型,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边境地区、生态脆弱区、革命老区因地制宜实现跨越式发展;增强城市群都市圈示范带动效应,着力破解城乡协调发展难题,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构建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新格局。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新时代高质量推进区域协调发展需要紧扣“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核心,将民生福祉摆在突出位置,不断提升基础设施联通水平,加快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区域协调发展成果更显著地反映在人民生活品质的提高上。长三角推进异地门诊费用直接结算,目前已覆盖长三角全域41个城市;川渝两地推出311项“川渝通办”事项,行政管理一体化惠及就业、社保、就医等群众“身边事”;“澳车北上”“港车北上”政策相继施行,双向通关便利化助力粤港澳大湾区深度融合;京津冀三地民政部门携手并进,打造养老服务现代化建设区域协同的先行区、示范区……区域协调发展给人民群众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也必将凝聚起广大干部群众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强大合力。 坚持共同富裕的目标追求。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支撑,注重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应有之义。近年来,我国东西南北中纵横联动,区域板块发展平衡性持续增强。东北,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扎实成果;东部,创新引领活力蓬勃;西部,增长潜力持续释放;中部,动能转换势头良好。东数西算、西电东送、东西部对口合作、产业链承接转移、雄安新区建设等有序推进,区域间均衡协调发展为推进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不断促进发展结果协调、发展机会均等、发展条件均衡,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将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来源:光明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