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何德旭(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研究员)
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国内经济转型升级的新需求,在充分发挥我国市场广阔、经济韧性强、潜力大的基础上,随着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的进一步加大,我国适时推出了一揽子增量财政政策,积极财政政策加力提效,各类组合政策协同配合提质增效,政策的精准性和有效性不断提高,稳增长、扩内需、化风险等压力有望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也将进一步巩固。 第一,持续扩大政府支出促进经济增长。财政政策能够直接刺激消费和投资,并且见效迅速。而政府支出水平对增加社会总需求有着重要影响,政府支出下降是导致需求不足的重要原因。在财政收入增长承压的情况下,我国财政支出仍然保持必要强度,重点支出应支尽支,充分发挥了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功效。2024年1—9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18万亿元,增长2%。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4.3%。同时,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达3.9万亿元,发行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切实发挥了政府投资引导带动作用,为实现社会投资稳增长夯实了基础。1—9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78978亿元,同比增长3.4%;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7%;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3059亿元,同比下降2.2%,与预算水平存在一定差距。进一步调整并适当提高赤字率,通过转移支付方式补充地方财力,缓解地方收支矛盾,有助于巩固积极财政政策成效,克服各级政府财政收入面临较大压力的不利影响。事实上,我国中央财政赤字率常年处于3%水平,仍有较大的举债和赤字提升空间。 第二,优化结构性减税降费优惠措施促进经济增长。2024年1—8月,我国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的主要政策减税降费及退税规模超过1.8万亿元,主要包括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先进制造业企业增值税加计抵减、科技成果转化税收优惠等。减税降费政策为科技创新和制造业等实体经济提供了充分的发展环境。2024年1—9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其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1%,增速分别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1.7和3.3个百分点。另外,在已有税费优惠政策基础上,通过出台有利于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的政策措施,如通过专项债券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补助资金更好支持地方通过消化存量房的方式筹集保障性住房的房源,有利于促进房地产等重点行业的止跌回稳。
第三,更大力度支持基本民生保障,减少居民消费后顾之忧。有效需求不足仍是当前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和主要挑战。中低收入群体抗风险能力弱,不利于居民消费及内需的稳定和复苏。2024年,中央财政下达就业补助资金667亿元,支持地方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职业技能培训等工作。重点领域支出方面,1—9月,全国教育支出3万亿元;大幅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的最低标准,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94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提高至每人每年670元。社会需求得到有效释放,整体消费规模有所提高。2024年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2%,增速比8月加快1.1个百分点;汽车、家具类商品零售额的增速由负转正。财政政策通过持续发放生活补助、做好职业技能培训及提高保障水平等方式,加大对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及退休人员等重点群体的保障力度,有助于内需潜力的进一步释放。 第四,化解地方债务风险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地方债务尤其是隐性债务风险仍是地方财政风险的主要来源。中央财政在2023年安排地方政府债务限额超过2.2万亿元的基础上,2024年又安排1.2万亿元的额度,支持地方特别是高风险地区化解存量债务风险和清理拖欠企业账款等。地方债务风险整体缓释,化债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有效减轻了地方政府化债压力,为基层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三保”)提供了更充分保障,也大大降低了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在财政政策持续加力的背景下,中央政府加大力度置换地方隐性债务,减轻地方化债压力,防止地方有限财力被债务付息压力所挤占,有助于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