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粮智庫

  版块   粮安論壇   提高粮价能制止浪费吗?
返回列表
查看: 784|回复: 0
收起左侧

提高粮价能制止浪费吗?

[复制链接]

7189

主题

7194

帖子

27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74347

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20-8-17 11:00: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尽管中国完全有能力实现粮食自给自足,但确保粮食安全这根弦一刻也松懈不得,这次全球疫情就是一次警钟。在我国粮食供需紧平衡的时代背景下,食物浪费问题成为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威胁。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用仅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全球20%的人口。在此成绩之外,现实生活中我们仍然面对触目惊心的粮食浪费。中国粮食浪费的情况究竟怎样?哪里是“重灾区”?
  最近舆论对粮食浪费痛心疾首的同时,也开始反思问题产生的根源。还有不少声音认为,餐饮浪费之所以严重还在于我国的农产品价格太低。那么,靠提高粮食价格制止浪费可行吗?
  餐桌上的浪费
  有关资料表明,每年我国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有500亿公斤,接近全国总产量的十分之一,价值高达2000亿元。如果这些食物不浪费,能够养活2亿人的一年所需要的粮食。
  据世界自然基金会与中科院联合发布的《2018年中国城市餐饮食物浪费报告》指出,经初步测算,2015年中国城市餐饮业仅餐桌食物浪费量就在1700万至1800万吨之间,相当于3000万至5000万人一年的食物量。
  在物质条件日渐富裕的当下,“舌尖上的浪费”确实触目惊心:
  餐饮业的食物浪费。2018年,中科院等机构对北京、上海、成都、拉萨4座城市366家餐馆进行的实地调研发现,中国城市餐饮业人均食物浪费量约为每人每餐93克,浪费率为11.7%;每天,数以万吨计的食物被从餐桌上丢弃。
  家庭餐桌的食物浪费。2016年,中国人均家庭食物浪费量为每人每年7.6-10.9千克,全年家庭食物浪费总量为1055.6万-1501.6万吨;
  中小学校的食物浪费。2018年,城市中小学生每人每餐要浪费130克食物,浪费率为22%。
  从场所和群体来看,大型餐馆、游客群体、中小学生群体、公务聚餐等是餐饮食物浪费的“重灾区”。
  而且在此说明,关注粮食浪费问题一定要突破对“口粮”的狭隘认识,中国的粮食浪费,副食比口粮更加严重。我们往往一讲到粮食会想到大米、米饭、面食,这些是口粮。随着老百姓生活水平提高,在餐饮行业,不管是桌餐还是外卖消费,真正的口粮份量并不是很多,但是说到副食,肉、菜、蛋、奶、水产品、水果等,这些如果“不对口”,浪费的现象更加严重。在新兴的业态中,外卖确实要引起关注,但整体来说,桌餐浪费现象比较严重,快餐盒饭浪费整体相对要少得多。
  也许有人问,“煮多了”或者“点多了”都是自己的事,难道还能造成天大的影响?都是花自己的钱,凭什么要全社会来约束?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显示,全球每年约1/3粮食被损耗和浪费,总量约每年13亿吨。世界76.33亿人口中至少还有8.2亿面临饥饿,相当于世界上每9人中就有1人挨饿。联合国在2015年的可持续发展目标(SDG)中专门制定了一项具体目标:只有在零售和消费端将人均全球食物浪费减半,地球才可真正进入“可持续时代”。
  对中国而言,反对铺张浪费更是一笔“精神账”: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坚决清理整顿“舌尖上的浪费”、“酒桌上的应酬”,到制定《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从启动节俭养德全民节约行动,到发起吃尽盘中餐的“光盘行动”,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传统不能丢。
  浪费问题是该好好管管,但也望别一刀切,别再整成又贵量又少。而且关于浪费有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不好吃。特别是学校等公共场所的承包餐厅,不存在竞争关系和稳定的大流量客户,使得它们无所作为,饭做那么难吃,米饭夹生,虽说浪费不对,但夹生的米饭吃着也闹肚子不是。这方面也该管管。
  餐桌外的浪费同样触目惊心
  中国占有全世界约7%的耕地,但需要养活世界19%的人口,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成为一个重要问题。为此,粮食领域的“开源与节流”均异常重要。有关研究表明,产后损失中收获损失仅次于消费环节。
  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此前提供的调查测算显示,每年我国粮食产后,储藏、运输、加工等环节损失浪费总量达700亿斤以上。
  粮食收割后,一个重要环节是农户储粮。据统计,由于储存设施条件简陋,烘干能力不足,缺乏技术指导服务,每年因虫霉鼠雀造成的损失比例在8%左右。另外,全国粮食企业有近2400亿斤仓库属危仓老库,储粮条件差、损失大,损失损耗逾150亿斤。
  在运输方面,我国的粮食运输方式落后,专业化运输工具短缺。大多数粮食运输采用传统的包粮运输方式,即基本采用麻袋、塑料编织袋,在储存环节拆包散储,到中转和运输环节又转为包装形态,这样多次搬倒转运的包粮在装卸、运输当中的抛洒以及包装物的遗留造成的损失率高达5%以上。整个储运环节,损失损耗大约在150亿斤以上。
  在加工方面,以前大米加工去壳后简单清理就行了,但现在消费者要求“光鲜”,大多数大米都会进行抛光,甚至多次抛光。同样数量的稻谷,抛光越多,产出的大米成品就越少,既损失粮食营养素又明显降低出品率。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大米分会曾做过测算,以20%的大米被加工成特制米为例,我国每年就损失大米约80亿斤,相当于近千万亩稻田一年的产量、2000多万人一年的口粮。
  此外,虽然我国机械化收割水平不断提高,但目前我国只有小麦作物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玉米、水稻的机械化水平还有差距。这就造成我国粮食作物收获时收割能力不足,逢雨天致使谷物发芽霉变时常发生,也造成了大量的损耗和浪费。根据2018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主要农产品成本收益数据测算,若采用农机社会化服务可以减少水稻损失量2.18万吨(相当于节约耕地4.63万亩),减少小麦损失量22.44万吨(相当于节约耕地59.79万亩),合计节约两大口粮作物损失25万吨。据测算,仅水稻收获环节减少的损失就可养活15.06万人口,小麦收获环节减少的损失可养活155.32万人口,合计可养活170万人口。
  厉行节约,反对粮食浪费,应从生产收购环节的颗粒归仓,降低储存环节的损耗和运输加工环节的跑冒滴漏,餐桌上的光盘行动等方面综合考虑。
  耕地抛荒不容忽视
  粮食安全是系统工程,根除粮食浪费应从耕地抛荒浪费抓起,只有生产粮食基数扩大,粮食才充足。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不断加快,农民纷纷外出打工,耕地抛荒现象日益严重,由此可能导致的粮食安全成为了社会公众始终关注的热点问题。突如其来的疫情发生在春耕备产关键期,各级政府前所未有地把粮食生产放在重中之重的战略位置,如福州市就出台了制止耕地抛荒撂荒“硬核”措施:抛荒撂荒就要依法依规收回承包权或经营权,连续抛荒撂荒将被记录不良信用。
  中国的人均耕地资源远远低于世界平均值,14亿多人口户均耕地规模,仅相当于5亿多人口欧盟的四十分之一、3亿多人口美国的四百分之一。因此,“人均一亩三分地”使耕地成为中国最稀缺的生命资源。
  然而,一方面是耕地面积不断减少。据国家统计公布的数据,从1996到2006年10年就减少了耕地1.24亿亩,相当于内蒙古自治区的耕地面积。中央明确提出18亿亩耕地红线,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政策,捍卫人口大国的粮食安全。
  另一方面是耕地抛荒的势头加剧。有的是“季节性抛荒”,就是将原本种植双季稻改单季稻,从而减少了同一面积的粮食生产;有的是“非粮化抛荒”,就是基于比较效益,将农地改种甘蔗、烤烟、花卉等非粮经济作物;有的是“绝对抛荒”,主要是南方的山区和丘陵地带,由于人均耕地大多为几分地,难以维系农民的基本生存,大面积全年抛荒的耕地随处可见。
  人地矛盾十分突出的中国如果抛荒撂荒的耕地面积过多,如何养活自己就是一个不得不令人思考和忧虑的问题。
  我国粮食紧平衡的基本格局
  目前,我国粮食紧平衡的基本格局仍未能彻底改变,仍需进口部分粮食和大豆作为调节的重要抓手。总的来说,中国的粮食安全在中长期仍将维持紧平衡,保障所有人的粮食安全任重道远,要未雨绸缪。
  从粮食产生来看,中国的农业生产成本不断上升,自然灾害较为频繁,又面临绿色发展和资源环境保护的约束,持续稳定的粮食生产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从粮食需求来看,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会使人均口粮消费略有下降,但饲料和工业转化用粮将持续增加,这导致总的人均粮食消费增长,满足不断增长的粮食总需求并不轻松。
  从粮食交易和流通来看,中国的粮食生产继续向主产区集中,跨区域长距离的粮食交易和运输不断增加,粮食价格受各种复杂因素影响大幅波动的风险依然存在。
  我国的粮食缺口不是一天变大的。虽说在城镇化的道路上,国家要求占补平衡,严守18亿亩的耕地红线,但随着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的不断加大,种地变成很鸡肋的事情,越来越多的耕地被荒废,越来越多的人离开农田。
  2003年是中国粮食生产“十三连增”的起始年,当年产粮4.3亿吨,人均粮食消费量为334公斤。中国生产的粮食勉强够吃,粮食进出口基本持平。
  2009年,中国生产粮食4.84亿吨,这一年是中国粮食连续丰收的第6个年头,可这一年中国消费粮食4.97亿吨,从勉强够吃到不够吃了,粮食消费的缺口高达1300万吨。
  2013年,国产粮食达到历史小高峰的6.3亿吨,与2003年相比,整整增加了2亿吨,增幅近50%,可谓不小。人均粮食占有量为425公斤,却更加不够吃了。2012年,中国净进口粮食7000多万吨。不过两年,中国净进口粮食增加了490%!
  2018年相比2013年,国产粮食6.5亿吨略有增加,但进口粮食保持大幅度增加,稳定在1亿吨以上。
  目前,中国三大主粮的净进口已常态化,而大豆更是众所周知的严重依赖国际市场。
  根据《经济学人》智库发布的《2018年世界粮食安全指数报告》,西方国家占领了全球粮食安全系数排行榜第一梯队,中国则位列第46位,比2013年下滑4个名次。
  国内粮食产量越来越高,但国家粮食安全系数却越来越低,要解释这样的悖论,只能说国人的牙口越来越好,胃口越来越大。
  提高粮食价格是不是能制止浪费?
  有关专家认为,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的原因,还在于我国的农产品价格太低。
  当粮食的价格上去了,吃饭的成本也大了,谁还会轻易浪费粮食呢?比如,韩国大豆进口关税为800%,一公斤能卖到29元人民币;日本大米一公斤能卖到30元人民币。
  那么,靠提高粮食价格制止浪费可行吗?
  第一,粮食价格关系社会。粮食是一项战略储备物品,粮食的价格稳定了,人们的生活才不会有后顾之忧。如果粮食价格高到人们难以负担,大大增加了生活成本,很有可能导致拉动经济的这架“马车”瘫痪,从而制约经济的发展。
  第二,粮食问题既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是国家发展的“定海神针”。粮价是百价之基,关系物价稳定。特别是全球经济低迷的背景下,其“压舱石”的作用更加明显。
  第三,粮食问题经不起折腾,牵一发而动全身。粮食是社会稳定的基本,因此维持粮食价格相对稳定目前已经成为了不少国家的共识。如果粮食的价格上涨了,将势必带动社会其他资料价格的上涨,例如粮价涨了,人们的生活成本就会增加,老百姓的日子就不好过。
  提高粮食价格,势必会减少粮食浪费的行为,因为身边多数人可能连饭都吃不起了,又何谈浪费。所以说,想要想改正人们浪费粮食的现象,最主要的还是“转变思想”,提高珍惜粮食,反对浪费的思想意识。
  当然,粮食的价格还是会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越来越高的。(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央广网、新华社、澎湃新闻、红网、秦朔朋友圈、侠客岛等,中华粮网综合整理)

国粮智谷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2 | 帖子:4641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