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赵伟(开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 本文为作者在2021年6月23日由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主办的博智宏观论坛月度研判会——“2021年下半年宏观经济展望分析”上的发言。
近几年在市场研究过程中发现,转型“攻坚”阶段宏观研究有两大挑战:第一,不考虑结构的总量分析,容易给出方向性的错判;第二,不考虑微观的宏观分析,容易忽视潜在的机会或风险。疫情期间的宏观研究,尤其如此;疫情影响下,海外与国内的周期错位非常明显,国内经济运行的结构分化也在加大。
我们对通胀的界定有点模糊:首先,讨论海外通胀问题还是国内通胀问题,疫情干扰下,今年海外与国内的情景是背离的。其次,未明确界定通胀讨论的是消费端的CPI还是生产端的PPI,具体讨论也在模糊化处理二者的边界。我基于全球背景做了一些梳理,想提示下全球性的通胀问题,在未来一段时期不容忽视,值得重点关注。
经济“抗疫”的这轮全球大放水,是历史上放水最凶的一次。美欧日英四大主要经济体,M2增速创历史最高水平,达到22%。如此大规模放水,不需要付出成本,似乎不太符合经济学常识。从目前我们跟踪的情形来看,有几个方面对未来全球物价体系非常不利:
一是,往常危机发生到逐步修复的过程中,劳动力成本通常是先降后升,本轮大为不同,疫情期间,以美国为代表的经济体劳动力价格不降反升,劳动力市场也出现一定程度的“扭曲”,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回归正常状态,进而使得劳动力成本会持续一段时期存在“虚高”。
二是,疫苗供给的严重失衡,导致不同经济体经济修复的节奏不同。商品供给国,一方面疫苗供给不充裕,另一方面注射速度过慢,使得疫情反复对商品国经济活动持续产生干扰。我们从商品定价上也可以看出端倪,本轮商品价格大约在1年左右完成的涨幅,在前两轮周期中,分别用了近3年和2年的时间才完成。供给不足与流动性充裕,导致了商品价格的“虚高”,这种问题,在年内解决不了,可能还会对明年的一段时期产生干扰。哪怕短期商品价格见顶回落,依然高于正常经济运行状态的价格水平,“虚高”的价格,导致企业迫于成本压力的上升不得不提价,上游价格上涨向中下游的传导,相较前轮周期会更快。近期三一、徐工挖机价格的上提,即是对如此逻辑的反应,事实上挖机销量4月、5月较前期出现了断崖式下滑。
三是,供给端受冲击的不只是原料环节,中上游很多企业,由于较高的负债率,在疫情期间产能也受到了较大冲击。除此之外,供应链重塑的过程中,部分产能也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有效修复,比如近期讨论比较热门的芯片供给不足,对汽车生产能力的影响;再比如海运运力下降,导致运价上升乃至对部分进口国输入性通胀压力的推升等。
此外,油价和粮价上涨,对全球通胀的影响也值得关注。油价上涨的过程中,页岩油的钻井数并未上升,OPEC国家出于石油财政最优化的考虑,并不情愿提高产量。未来一段时期,伴随着部分经济体疫苗注射进度抬高至“全民免疫”的注射量级,石油消费的需求会明显上升,油价还会有上涨压力。粮食价格,目前已有多个品种接近历史最高水平;拉尼娜线向下气候异常的问题,对南北美两季大豆、玉米的生产会产生影响,会使得粮食价格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居高不下。
以上因素综合考虑,可能会导致本轮商品价格在见顶之后的一段时期,下行的斜率比上行时浅得多,“虚高”的价格向下游的传导持续进行。全球主要资本市场,对全球性通胀与流动性变局的定价不足,是未来一段时期经济金融市场的“潜在风险”,可能是一头“灰犀牛”。
经济层面,我来补充一些细节,与诸位专家领导互相印证。刚才大家提到,财政后移会不会导致下半年经济超预期。与伍戈博士互相印证,最近几年中国经济的特点是,经济走势更多由出口链和地产链影响。如果二者表现的很好,当年经济往往比较好,反之则比较差;与财政前移还是后移关联不大。根本原因在于,从高增长到高质量,地方政府的定位发生了很大变化,通过加杠杆实现GDP锦标赛的时代一去不返。资金角度显示,地方政府“三个”动力明显下降:基金投资动力下降、新项目开工动力下降、借债建设的动力下降。财政后移,可以有效对冲下半年经济下行压力,但比较难改变经济走弱的趋势。这也意味着,我们的政策不能出现大转向,需要继续保持中性的货币政策和稳健的财政政策,同时加快结构转型,这一点非常认同王小鲁老师的看法。
下半年经济展望,我们做了一些量化的测算,可以跟大家互相补充。第一个想提示的逻辑,如果下半年经济出现超预期下滑,很可能是出现在地产链条。贷款集中度考核下,已经有一批银行个贷占比超标了,我们以上市银行的财报为分析基准,作了些情景分析,虽有些粗略,也能看出一些问题。假设所有银行个贷占总贷款额度的比重,到年底保持不变,那么两年复合增速,后7个月个贷规模相比前5个月,要下滑10个百分点以上。现实中,这可能还是一种相对乐观的假设情景。换而言之,年初以来银行抢放信贷的行为下,货币金融环境对地产销售的支持作用是很显著的,这种支持在下半年会明显减弱。具体影响有多大,是否需要相对的政策对冲,还得具体跟踪、应对。
提示的第二个逻辑,海外生产能力的修复,对中国出口份额的抢夺已经在进行。如果用两年复合增速来衡量,中国出口增速已经见顶,在回落的路途中了,截至年底我们测算两年复合增速可能会回落至6%左右,放在近些年来看不算低的一个水平,也可能是未来一段时间相对合理的一个增速区间。出口对国内经济的拉动力,会从去年以来的“过热”逐步回归到正常状态。海外生产能力加快修复,订单更容易被抢回去,大部分是分布在偏中下游消费类商品,中上游很多制造业企业的订单不会被全部抢回去。(来源:财新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