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刘奇(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粮食安全事关国运民生。从世界范围看,粮食消费已经形成口粮、工业用粮、饲料用粮4:2:4的总体结构,中国是一个有着14亿张嘴需要吃饭的人口大国,粮食安全的首要任务是保障口粮安全。当今时代,世界各国无不把口粮安全视为实现社会稳定和国家发展的基本前提,每遇不确定性的重大突发事件,各国首先想到的是如何保证国民的吃饭问题。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之初,为了稳定国内社会,一些粮食出口国迅速反应,实施严格的粮食出口管控制度。
近年来,我国不断强化粮食安全措施,粮食总产量已连续6年稳定在1.3万亿斤水平以上,口粮更是多年产大于需。但这并不代表着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已经高枕无忧,高产出的代价是对耕地、水等资源的高消耗,粮食的持续增产增收压力正在逐渐加大。即便是现在,我国每年进口粮食也超过1亿吨。尽管其中以饲料用粮和工业用粮为主,但如果饲料用粮价格过高,养殖企业就会用口粮替代,出现人畜争粮的现象。例如2020年以来玉米价格大涨,很多农户和养殖企业在饲料配方中采用小麦替代,导致小麦拍卖成交火爆,截至2021年5月,今年小麦拍卖成交已达2779万吨,同比增长2245万吨。还应清醒地认识到, 粮食安全是国家关心的事情,农民只关心如何实现收益最大化,一旦种粮不赚钱,农民就会选择非农或非粮。玉米的教训还历历在目,2015年时,玉米的临储库存差不多相当于一年的消费量,但价格下跌后,只用了几年的时间,就从供过于求变成明显的产不足需,市场价格大涨,引发世界广泛关注。这种现象如在口粮领域发生,那就是天大的问题!一个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一旦自救不成,口粮靠国际市场调剂, 空间十分有限。比如国际市场大米贸易总量仅800多亿斤,不足我国大米消费的三成,都买回来,也救不了我们,况且都被我们买光,我们就成了上百个需求国的公敌了。因此,我国应把口粮从饲料粮、工业用粮中分离出来,制定稳定可控的口粮安全政策,这样既能减轻国家粮食安全的巨大压力,又可满足居民健康口粮的消费需求,还可缓解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资不足的问题,也方便管理,稳定社会,不致因口粮造成恐慌。解决这一问题可从口粮农业、口粮农地、口粮农民三个方面入手制定有关政策。
(一)发展“口粮农业”
饲料用粮和工业用粮重点解决人们的生活品质问题,汽油贵,我们可以几天不开小汽车,猪肉贵, 我们可以调整膳食多素少荤,而口粮满足的是人们的基本生存和社会安定问题。一日三餐,人人需要, 缺一不可,这是铁律。要保证口粮供给的绝对安全和持续稳定,应对口粮和非口粮进行政策上的区分:口粮由国家把控数量和质量,实行统购统销;饲料用粮和工业用粮交给市场,完全放开。国家应出台针对口粮的专项制度:顶层设计上, 由中央农办或农业农村部设置专门部门负责口粮的生产与购销,从宏观上把控国家口粮安全。但这种统购统销不同于上世纪的统购统销, 应借鉴管仲盐铁专营的做法,放开生产端,发挥社会活力,管控住经销环节。生产管理上,建立起科学的口粮生产消费估算系统,相对精确地测算出每年口粮的产量、消费和损耗,根据测算结果发布宏观生产指标,并结合遥感卫星和数字乡村建设精准确定口粮生产地块面积。口粮售价上,由政府根据国民经济情况、当年生产情况、人民需求情况等综合确定,既要确保农民生产口粮有利可图,又要保证普通市民消费不吃力、多样化需求有保障。质量保证上,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由国家根据标准大力推行有机种植,严控化肥农药使用量,严格把控成品口粮供给品质,保安全、保健康。这也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防止病从口入的百年大计。
(二)建设“口粮农地”
按照现行标准,到2020年底, 我国已经建成了8 亿亩高标准农田,但每亩1500元左右的建设费用,用于基础设施投资尚且勉强, 土壤改良更无从谈起,想要实现耕地设施和质量的全面提升,一般每亩要花费6000—7000元甚至上万元。我国拥有18亿亩耕地,全部改造成高标准农田所需财政资金总量太大,短期内难以保障,低投入改造建不成高标准农田。因此, 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必须集中资源保重点,优先保障口粮生产用地建设。国内的口粮主要是水稻和小麦,参考当前水稻和小麦种植规模, 应划定8亿亩左右的耕地集中建设, 专门用于生产口粮作物。这里的“专门”有两层含义:既要保证这8 亿亩耕地全部种植口粮,又要保证口粮全部集中于这8亿亩耕地之中,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好宏观统筹, 确保绝对安全。同时,在建设过程中要从基础设施、土壤结构、有机质含量等多个方面制定科学合理的高标准建设指标,并严格按照指标标准进行验收和动态跟踪。还要开发好现代种业、做好科技支撑、做好现代化服务配套,实现口粮田的真正旱涝保收和可持续发展。
(三)培育“口粮农民”
高标准口粮田建好后,土地集中连片,基础建设和地力相对一致,易于扩大生产规模,建议由地方政府主导,因地制宜确定单户经营规模,并负责进行土地集中流转,控制土地使用权限,聘用专业“全科农民”进行口粮生产。对于口粮农民的选择,可以采取鼓励一些经验丰富的农民主动申请,经过严格的培训、考核、审批后,正式授予口粮生产资格证的做法,同时规定只有口粮农民可以生产口粮, 原则上应优先从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具有种植经验的农民中选拔。口粮农民必须树立生态道德理念, 遵循生态农业规律,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生产。产品由政府确定合理价位,签订生产合同,确保口粮农民的合理利润空间。有了合理的口粮定价、旱涝保收的口粮田、适度规模的经营面积,种植口粮也可以成为具有竞争力的职业,在竞争条件下,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更高、责任心更强,口粮的生产和供给必将更加优质和稳定。
建立口粮农业制度是由中国特殊国情决定的,古今中外无成规可循、成例可鉴,这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循序渐进,不断探索,逐步完善,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只要沿着这个方向走下去,口粮农业制度一定会在不久的将来成为可期可待的成熟制度。(来源:中国发展观察 2021年第18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