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粮智庫

  版块   政策导航   张晓强:不断提升现代化水平 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
返回列表
查看: 748|回复: 0
收起左侧

[国家政策] 张晓强:不断提升现代化水平 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

[复制链接]

7189

主题

7194

帖子

27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74347

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9-10-17 10: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国务院新闻办14日发表《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介绍中国的粮食自给能力、对世界粮食安全的影响和贡献、建设现代粮食流通体系等问题。我国如何建设现代粮食流通体系?日前,国家粮食安全政策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执行局主任张晓强接受新华网专访,对此进行解读。
  新华网:如何加快我国现代粮食流通体系建设?
  张晓强:现代粮食流通体系建设的根本标志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粮食流通领域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一个重大理论观点,进一步明确了粮食流通体系改革的市场化方向。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先后实施了统购统销、合同定价、粮食收购保护价、最低收购价、临时收储等主要粮食流通政策。随着市场形势的发展变化,国家审时度势,自2014年起先后取消了大豆、油菜籽、玉米等粮油品种国家临时收储政策,完善了稻谷和小麦的最低收购价政策,进一步降低了政策性收购比例。
  一系列粮食流通的体制机制改革逐步趋于让市场机制在配置粮食流通领域资源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激活了市场,取得了实效。针对粮食连年丰收、收储矛盾突出的新情况,国家适时启动政策性收储,引导多元主体积极入市收购,有效防止了农民“卖粮难”。2004年政策放开后,具有粮食收购资格的主体从2.9万个增加至2012底的8.3万个;其中,“非国有”主体从1.73万个增至6.7万个;国有主体从1.2万个增至1.6万个。近年来,全国各类粮食企业收购总量连创新高,2016年最高达到4.6亿吨,占当年粮食总产量的四分之三。通过价格托底、优质优价、整晒提等、产后减损等措施,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增收,保护了种粮农民利益,调动了地方政府抓粮积极性。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取消后,收购回归市场,玉米库存消化成效显着。
  古人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但是,融三尺之冰亦非一日之功。我国粮食流通体系还是存在库存大、价格形成机制不畅等问题。
  因此,加快我国现代粮食流通体系建设,首先要完善稻谷和小麦的最低收购价政策。其次,完善玉米和大豆的“市场定价+生产者补贴”政策,合理制定补贴标准,引导种植区域向优势地区集中。第三,全面提升各类粮食市场功能。结合推动大中城市骨干粮食企业转型发展,支持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齐全、具有一定规模的公益性全国和区域性粮食批发市场,建设面向国内外的特色杂粮批发市场。提升省级粮食交易中心和区域性、专业性批发市场的粮食集散功能,保障区域性大宗粮食供给需要。整合提升规模小、层次低、同质化明显的初级粮食市场,迁建关闭不符合城乡规划、日渐萎缩的小型集贸粮食市场。构建多种经营业态统筹推进、融合发展的粮食零售市场网络体系,确保粮食供应数量足、质量好。
  新华网:如何加强我国粮食的仓储物流建设?
  张晓强:粮食的仓储物流体系是国家粮食安全的至关重要环节。如果一个国家的粮食仓储物流体系不能与实际需求相匹配,富余的粮食无法安全存放,产区的粮食无法安全到达销区,“粮食安全”无从谈起。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实施了“粮安工程”、“优质粮食工程”,在加强粮食仓储设施建设和维修改造、仓容规模增加的同时,仓储设施功能不断完善,安全储粮能力和粮食流通效率进一步增强。2017年,全国粮食流通总量达到4.8亿吨,其中跨省物流量2.3亿吨。粮食物流骨干通道全部打通,公路、铁路、水路多式联运格局基本形成,原粮散粮运输、成品粮集装化运输比重大幅提高,粮食物流效率稳步提升。截至2018年底,全国共有标准仓房仓容达到6.7亿吨,简易仓房仓容2.4亿吨,有效仓容总量比1996年增长31.9%;食用油罐总罐容2800万吨,比1996年增长7倍。推进粮库智能化升级改造和储粮新技术、新装备运用,2018年实现环流熏蒸、粮情测控和机械通风的仓容分别达到2.8亿吨、6.6亿吨和7.5亿吨。围绕贯彻落实“一带一路”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新一轮振兴东北战略,打造了一批重要粮食物流节点项目,“建了一批新仓、修了一批老库”,仓容规模进一步增加。粮食接卸发运设施、粮食中转仓、铁路专用线、专业化粮食码头,粮食中转效率得到提升,粮食物流集中度不断提高。
  但整体来看,我国粮食仓储物流建设仍存在一些不足。针对现有问题,加强我国粮食仓储物流建设应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围绕优化布局、调整结构、提升功能,鼓励合理改建、扩建和新建粮食仓储物流设施,持续推进粮库智能化升级,增强安全运行保障能力。比如,支持粮食流通企业加强信息化改造,推动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技术在流通领域的创新和应用,创建智慧化仓储管理系统,发展自动化物流仓储中心,建立智慧化物流分拨调配系统。另一方面,优化大型粮食物流园区布局,构建一批粮食进出口物流通道和重要节点,提升粮食物流重点线路流通效率。比如,加强东北、黄淮海、长江中下游、华东沿海、华南沿海、西南和西北等粮食物流通道建设,支持产地集配中心、综合性加工配送中心等跨区域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了一批多功能粮食物流园区,构建现代粮食仓储物流网络。同时,鼓励有条件的粮食流通企业建设境外营销、售后服务和仓储物流网络,推动国内流通渠道向境外延伸,构建全球布局的流通网络。
  新华网:如何构建我国现代粮食产业体系?
  张晓强: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粮食产业体系不断完善,不断向“粮食产业强国”迈进。2017年,全国纳入粮食产业经济统计的企业2.23万家,粮食加工处理能力达11.9亿吨,加工转化粮食5.3亿吨,加工转化率达86.3%;全国入统粮食龙头企业达3008家,建立优质原粮基地7288万亩,关联1431万农户;全面加强粮油品牌建设,吉林大米、广西香米、宁夏大米、山西小米等区域性粮油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持续提高。目前,与国家平台联网的省级粮食交易中心已达29个;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南、湖北、青海等7个省级粮食管理平台基本建成;适应市场化改革新形势和粮油消费升级新需求,粮食交易形式从传统线下交易到线上线下交易融合发展转变,现代粮食营销体系不断创新,有效解决粮食流通“最后一公里”瓶颈问题。
  但是,我国粮食产业体系仍然存在粮食流通经营链条短,产品质量不稳定,产品品质单一,精细化程度低,加工行业同质化严重,一些附加值高的优质粮食产品市场供给不足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要坚持高质量发展要求,发展粮食精深加工与转化,大力推进主食产业化,不断增加绿色优质和特色粮油产品供给。比如,积极推进米、面、玉米、杂粮及薯类等主食制品的工业化生产、社会化供应,完善销售网络,拓宽销售空间和渠道,推动粮食市场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有条件的地区可发展“网上粮店”,推广“网订店取”、“网订店送”等新型粮食零售业态,构建粮食交易中心和现货粮食批发零售市场电子商务信息一体化平台建设,不仅能够有效解决长期困扰我国的市场集中度低、碎片化、组织程度低等问题,还可以提升我国粮食流通效率和降低流通成本。开展主食产业化示范工程建设,推广“生产基地+中央厨房+餐饮门店”“生产基地+加工企业+商超销售”等新发展模式;紧紧围绕“农头工尾”“粮头食尾”,着力开发粮食精深加工产品,延长产业链,增加专用米、专用粉、专用油、功能性淀粉糖、功能性蛋白等食品以及保健、化工、医药等方面产品的有效供给;综合利用粮食原料,大力开发米糠、碎米、谷壳、麦麸、麦胚、玉米芯、饼粕等副产物,增加产品附加值。加大粮食加工过程中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力度,努力实现节能减排、提质增效。加大粮食绿色科技投入和创新力度,发展粮食绿色流通新业态、绿色优质粮油新产品,引导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的健康发展。(来源:新华网)

国粮智谷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0 | 帖子:6254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