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块   财经观察   宗良:202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确保行稳致远
返回列表
查看: 353|回复: 0
收起左侧

宗良:202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确保行稳致远

[复制链接]

6万

主题

6万

帖子

293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938107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2-1-11 10:02: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2021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我们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我国对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沉着冷静、效果明显,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良好开局为“十四五”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近期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充分肯定当前成绩的同时,对2022年的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2022年经济发展的目标、机遇、挑战等相关问题,专访了中国银行首席研究员、本报专家委员会委员宗良博士。
  2021年中国经济运行特征总体表现为“三大分化”
  问:回望2021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全球经济放缓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态势如何?2021年,经济运行整体上具有哪些特征?
  宗良:2021年,我们站在新的起点,迎来了“十四五”开局之年,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扎实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出新步伐,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宏观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经济稳步复苏,较好地完成了经济发展目标,2021年,全年增长可望达到8%左右,明显高于年初6%以上的目标。出口超预期增长,新动能不断增强。物价温和上涨;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国际收支显著改善,出口超预期高增长带动货物贸易顺差扩大,服务贸易逆差缩小,直接投资呈现较大顺差。但与此同时,也应看到,国内经济恢复不稳固、不均衡问题比较突出,困难和挑战也明显增多,进入三季度后,由于疫情多地反复、洪涝灾害频发、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楼市迅速降温等多因素叠加,经济景气度明显下降,下行压力显著增大。
  总体来说,2021年中国经济运行特征总体表现为“三大分化”:一是需求分化。内外需分化,外需超预期强劲,内需相对低迷。消费恢复速度分化,商品消费恢复快于服务消费,高端消费表现好于普通消费。线上消费习惯持续强化,增速显著高于线下消费。投资走势分化,三大投资分化明显,基建投资表现疲弱,制造业投资持续回暖,房市加速降温,房地产投资增速前高后低。二是行业分化。工业增长呈现“两头低、中间高”的特征,工业企业效益“上游热、下游冷”,服务业分化明显。三是上下游物价分化。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行导致生产价格指数(PPI)涨幅持续攀升,由于内需表现疲弱,消费回升动力不足,下游消费品价格也受到较明显压制。此外,由于下游市场竞争充分、终端需求较弱,PPI高涨无法及时传导至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剪刀差”扩大。
  问:本次经济工作会议,中央重提“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传达了怎样的信号?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未来的经济发展路径?
  宗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认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全党都要聚精会神贯彻执行,推动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这向市场释放了明确、坚定的信号,有利于消除近期市场上出现的一些误解与不良预期,让全社会把思想更加统一到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上。
  经济发展不是发展的全部,但却是发展的核心。发展的问题,首先是一个改变落后、赶上先进的问题。在今天的中国,实现经济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仍是发展最核心、最基本的内容,没有量的快速增长与质的有效提高,其他各方面的协调发展就难以实现。
  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我们既要正视困难,又要坚定信心,我国经济韧性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我们要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不断做强经济基础,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稳中求进,加强统筹协调。
  2022年既要“稳字当头”,又要“稳中求进”
  问:基于当前国内外形势,2022年,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哪些压力和考验?如何研判2022年整体经济形势?
  宗良:2022年,全球经济放缓、供应链修复道阻且长、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加速演变,中国经济面临的外部环境依然复杂多变。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运行的影响还将延续,不同国家和地区疫情防控水平分化严重,尽管预计短期全球要素流动仍将受限,进口国为保障供应链稳定仍将偏好中国产品,但随着欧、美退出宽松政策,新兴市场生产恢复,中国出口替代效应减弱,出口增速或将放缓。
  从国内来看,多地疫情反复,疫情对我国经济仍将产生持续影响;楼市预期发生方向性改变,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上升,中小企业经营困难增大,投资增长面临的掣肘因素较多;结构性就业压力增大、收入增速放缓、市场预期不稳,消费恢复依然面临诸多困难。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发展阶段,经济结构加速转变,新动能加快培育,创新已成为经济发展新引擎,绿色低碳转型将为中长期发展提供新动能,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大方向不会改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必须看到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2022年,经济形势依然严峻,全年国内生产总值 (GDP)增长可考虑在5%~6%之间。新的一年,既要“稳字当头”,又要“稳中求进”,“稳”解决基本盘,“进”解决优化发展盘,稳健有效地实施宏观政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警惕未来供求两侧的问题
  问: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已近两年,未来疫情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还将延续,2022年,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重点关注哪些问题?如何助力内需释放,优化内生动力?
  宗良:目前我国已有效控制住了新冠肺炎疫情,整体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但抗疫远没有完结,2021年三季度以来多地疫情反扑,对经济运行短期冲击加剧,长期将存在更多的不确定性,必须格外警惕未来供求两侧的问题。
  供给方面,应继续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畅通国内大循环,突破供给约束堵点,补齐短板,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正确认识和把握初级产品供给保障。在生产领域,推动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增强国内资源生产保障能力,加快油气等资源先进开采技术开发应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房地产供给,要在坚持“房住不炒”总基调的同时,更加强调“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多措并举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调控政策由全面收紧转向松紧适度,支持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因城施策,恢复部分地区的房地产市场信心,解决房地产长期供需不平衡、区域不平衡问题,实现房地产市场的良性循环。
  需求方面,内需作为内循环的核心动力受到更高关注。坚持就业优先政策,削弱收入增速放缓的负面影响,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带动力,稳定现有岗位,努力创造新就业岗位,健全灵活就业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障政策。牢牢兜住民生底线,将促进消费、投资和解决民生问题相结合,加大对医疗、养老、健康、教育、文化、体育等民生领域的投资,补齐这些领域由于供给不足造成的消费短板。优化分配,减轻负担,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加快培育日渐崛起的新型消费,鼓励线上线下融合,加深、拓宽消费增长点。加大对高科技、新业态领域的投资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帮助高新企业稳健经营和健康成长,形成对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
  调整政策和推动改革应把握好时度效
  问:展望2022年,宏观经济政策怎样做到“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宗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2022年将召开党的二十大,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要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稳住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具体策略上,应加强政策协调配合,坚持开展跨周期调节。
  实施宏观经济政策要协调联动。货币政策应为实体经济提供合意的融资环境。继续发挥再贷款、再贴现等工具的指引作用,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力度。密切关注全球流动性逆转可能带来的负面冲击,跟踪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积极的财政政策须加力增效,继续维持减税降费政策,加强财政支持力度,在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前提下,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推动财力下沉,完善财政资金直达机制,落实助企纾困政策,推进重大工程、基本民生项目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提高政策实施的系统性,加强财政、货币、产业、环保等政策的协调配合。因地制宜推动培育新动能,在科技创新、绿色发展、乡村振兴等方面进行持续创新探索,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加大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力度,跨周期和逆周期调控有机结合。针对经济运行中的短期波动,果断使用逆周期调节工具进行调节,平抑短期因素的影响,始终保持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兼顾中长期经济发展趋势,警惕经济下行压力扩大的潜在威胁,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全局性,谨防经济运行高开低走、先扬后抑。把握稳增长与防通胀之间的平衡,加强对粮食、大宗商品、猪肉等重点产品的生产、供应、流通、价格监测,未雨绸缪。加大市场研判,适时发布经济预测,清晰地向市场传递宏观经济前景。及时解释市场异象,传递政策意图,引导和稳定市场预期。做好整体性政策布局,解决发展中的结构性、体制性问题,为高质量发展留足政策缓冲空间和回旋余地。
  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背景下,调整政策和推动改革应把握好时度效;关注中小企业经营状况变化,加大政策支持以保市场主体进而保就业和保民生;关注潜在通胀压力,确保能源安全和供应链稳定;关注房地产市场变化,防止经济过度房地产化和累积系统性风险,注意优化政策手段,避免带来“处置风险的风险”。
  关注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带来的外溢影响
  问:展望2022年,全球宏观环境复杂多变,美联储退出宽松政策,会对我国金融市场产生怎样的影响?
  宗良:2022年,主要金融指标增速有望稳定增长,绿色、低碳等领域的信贷增速将继续保持较高水平。在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背景下,金融机构将继续加大对工业、中小企业等的支持力度,夯实经济恢复基础。同时,“双碳”目标下金融支持经济转型力度继续加大,绿色低碳等领域信贷增速将保持较高水平。市场流动性整体合理充裕。债券市场难以明显走强,继续呈现宽幅震荡格局。资本市场震荡趋势不变,在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政策支持带动下,结构性行情仍将延续。人民币汇率将呈双向波动的基本走势。
  2021年11月初,美联储已正式宣布从11月逐月减少150亿美元资产购买规模,如果缩减速度不变,2022年6月份将完全结束购债计划。这将导致全球流动性收紧,在推动全球美元融资成本上升、资产收益率走高的同时,也将对中国资本市场、债券市场和外汇市场带来压力,须关注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带来的外溢影响。
  但也应看到,目前我国外汇储备水平更高,整体资产负债表状况更好,经济恢复较快,股市、债市在吸引外资流入方面仍具有优势,本次收紧货币政策(Taper)的启动时点和节奏符合预期,为全球市场留足缓冲时间,并且美国高达30万亿美元左右的债务也将制约其货币政策空间,因此,对我国金融市场产生较大冲击的可能性很小。(来源:中国金融新闻网)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0 | 帖子:1万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