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中国经济“半年报”已出炉,其中,服务业顶住压力逐步趋稳。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304868亿元,同比增长1.8%。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54.2%,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0.6%,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0个百分点。 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3月份以来,新一轮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服务业受到严重冲击,在成本高企、需求不足等多重压力下,实现正增长,实属不易,反映出服务业整体具有一定的韧性。 复苏积极因素增多 “上半年,服务业在总体上相对低迷增长的情况下,呈现出三大特点:一是生活性服务业受影响大,生产性服务业活力较好。二是服务业数字化继续深化,互联网+新业态持续活跃。三是现代服务业效益好,服务业结构优化持续推进。”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所服务业研究室主任、研究员洪群联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魏翔告诉本报记者,“受疫情影响,三四月份的服务业尤其是生活服务业出现了较大的下探,但到六月份,服务业出现了利好的拐点。” 在复杂严峻国际环境和国内疫情严重冲击的形势下,上半年服务业能实现正增长,在洪群联看来,主要得益于以下三方面的利好因素。一是疫情被有效控制。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管控措施有序调整,人流、物流、商流逐步恢复正常,受疫情影响更大的服务业呈现明显复苏势头。二是政策高效落地。疫情发生以来,中央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及时推出减税降费、稳岗留工、融资信贷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政策覆盖面更宽、执行期更长、力度更大。这些纾困解难政策落地生效,切实减轻了服务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税费负担,对企业渡过难关、恢复经营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企业积极“自救”。广大服务业市场主体韧性强,适应形势积极自救,在夹缝中求生存、在逆境中求发展、在转型中求突破。许多服务业企业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依托互联网平台等,加快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步伐,克服疫情带来的空间阻隔,变线下服务消费场景为线上场景,餐饮外卖、线上办公、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等快速发展,服务业新业态潜力释放。 下半年有望持续回暖“在疫情防控总体向好的形势下,服务业下半年有望复苏回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刘馨告诉本报记者,6月份开始,服务业出现明显企稳现象,服务业生产指数恢复正增长,采购经理指数重回荣枯线以上,餐饮收入降幅明显收窄。在供给端,多项纾困政策持续发力,成本减免、金融支持、税费减免等政策覆盖面加大,服务业企业预期回暖。在需求端,目前各地通过发放消费券等方式,激发消费活力,且随着制造业复工复产,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将逐步回升。 洪群联也表示,从当前来看,服务业景气重返扩张区间,6月份服务业生产指数由负转正,同比增长1.3%,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回升至54.3%、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61.0%,企业信心持续恢复。特别是近期中央到地方密集出台了稳增长保就业一揽子措施和服务业助企纾困政策,支持物流保通保畅、正常运转,加快服务业领域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投资,引导鼓励服务消费,助推服务业运行回到正轨。下半年,服务业走势将呈现恢复增长、积极改善的势头。 洪群联强调,应重视一些不利因素:一是疫情反复的不确定依然较大,收入预期和实际购买力不乐观,长时间疫情加大就业压力,居民收入增长放缓,服务消费动机减弱。二是国内结构性通胀压力加大,商品价格上涨挤占服务消费空间;服务业复苏、服务消费恢复周期较长,相较于工业生产、实物消费更容易跨期调节,一些“失去”的服务消费难以回补,恢复进程相对滞后。(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