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每年春节,总能收到一位教授及其学生撰写的回乡见闻。这位教授生于农村,反对给予农民土地所有权,这些年一直感叹“乡村的衰败”。他的学生所写的回乡见闻,大都从不同侧面做如此惋惜:感慨农村宗族凝聚力不再,人情变淡薄者有之;慨叹彩礼行情上涨,农村男青年找对象难者有之;觉得春节的乡村不够热闹,文化资源匮乏和传统活动消失有之;因为一些村民到大城市或县城购房居住,村庄过年的人减少让其怅然若失者更有之…… 这些春节回乡过年的种种不适,有时也会转化成某些“纪实”的文字。乡村风貌的改变,让一些人找不到熟悉的风景,物是人非,导致了他们的种种不适与挥之不去的“乡愁”和“失落”。所有这一切,都源于变化的他们,对于老家的变化产生的种种不适,或者对此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 尽管中国各地的经济发展不均衡,贫富差距逐渐加大,但大体来说,与过去相比,绝大多数人的生活都在不同程度变好。近年来,中国城市化进程加速,相当一部分农民通过自己的勤劳改善了自己的命运,在大城市安家立足,或者在小城镇购房落户,由此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农村人口的转移。此外,中国正处于农业社会向工商业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从社会学角度来说,人们逐渐脱离了熟人社会,而步入陌生人社会,必然对传统的农村造成巨大的冲击,传统的春节也有了很大的改变:宗族内的脉脉温情变淡,乡邻们谈论最多的是钱;某些地方禁鞭让年味欠缺,一些过去过年的习俗如耍龙、舞狮、划龙舟等活动组织不起来了;熟悉的学校或村庄的风貌大变,过去的记忆了无痕迹;一些在大城市或县城买房的人,过年也不回原来居住的村庄…… 于是乎,一些人患上了“回乡忧郁症”,为“乡村的衰败”振臂疾呼;一些人感叹“再也回不到过去”,发出做作的哀鸣。他们很少想到,在村庄里生活的农民才是村庄里不可替代的主体,他们有权利过上自己憧憬的生活,而没有义务为学者、专家或离乡者固守老家。 对农民而言,没有人比他们自己更关心自己的利益,也没有人能阻止他们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在改革开放之初,安徽小岗村农民的18个血手印即为明证。而中国的改革开放,一定程度上也是政府顺应了民众的需求。在今天,当农民希望在大城市和城镇落足时,政府和社会要做的是给他们提供种种便利和条件,让市场机制起主导作用。作为知识人,要做的是尊重农民的权利和愿望,而不是用自己的主观愿望代替农民做出选择,更无需为“农村的衰败”而杞人忧天。就打的趋势来看,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将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继续加快,这也意味着更多农民将进入城市生活。另一方面,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显示,总有一些人厌倦了大城市的车水马龙,希望在乡村山水田园的静谧中“诗意地栖居”。对此,政府和社会同样需要尊重他们的权利和选择,让市场机制主导,满足他们的不同需求。 每年春运一票难求,固然有一小部分人是外出旅游度假,但更多人还是为了回家团聚或探亲,而农民工一直是春运客流的主力。这一现象说明,中国社会还处于发展之中,包括一线城市户籍在内的种种壁垒仍然限制农民进入城市。如果以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玛蒂亚·森的观点,以自由看待发展,那么,中国经济的逐步繁荣,让人们可以更多地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实际上也扩大了自由。随着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包括一线城市户籍在内的种种壁垒必将消失,农民也将更容易到自己工作的地方安居和生活,孩子可以就地上学和高考。毋庸讳言,某些乡村的环境污染、以及土地等问题确实很严重,但随着政府治理的改善,类似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中国的现代化处于“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总有一些变化翻天覆地,人们自由的扩大、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才最为重要,回乡者不必为“乡村的衰败”而杞人忧天。(来源:乡知乡见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