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粮智庫

  版块   粮情研判   华南交易中心2023年苏皖鲁豫小麦实地调研报告
返回列表
查看: 117|回复: 0
收起左侧

华南交易中心2023年苏皖鲁豫小麦实地调研报告

[复制链接]

5万

主题

5万

帖子

260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604296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3-5-30 10:02: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郑文慧

2023年,全球不确定性加剧,经济强劲复苏前景依然黯淡,大宗商品价格整体下行,国内外粮食市场复杂多变,国内小麦行情急剧转向,价格运行重心大幅下移,市场供需均衡格局重构。面对诸多新形势新挑战,在新麦上市在即,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5月21-27日,交易中心组织广东省、地多个储备粮单位前往江苏、安徽、山东、河南四个小麦主产省进行产情、行情调研考察,途径江苏南京、靖江、宝应、宿迁、安徽淮北、山东济宁、河南开封、郑州等地,与当地有代表性的企业进行深入的座谈交流,并沿途参观察看麦田、优质小麦种植基地、粮食物流园、粮食储备库、港口码头等,掌握了大量一手资料,为更好地把握入市节奏,提高储备粮轮换效率提供了参考和信息支撑。具体考察情况总结如下:

一、生产情况

苏、皖、鲁、豫四省小麦产量之和占全国总产近70%,截至5月26日,四省总体预计今年小麦丰收在望,尽管单产或较去年略减,但由于种植面积普遍增长,总产大体与去年创纪录的水平相当,部分地区或略减,总体高于平常年份水平。同时提醒,5月底至6月初的十天时间里,天气的变化对新麦产量和质量影响大,需要密切关注。(详见“风险及建议”部分)。

一是四省今年小麦面积预计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种农户种植积极性提升。受2022年小麦价格普遍大涨影响,农户对后期粮价预期提高,种粮意愿较常年有所增加,尤其是主产区种粮大户小麦种植积极性较高。另一方面是种植结构优化,主产区种粮大户和企业、合作社等组织占比增加。同时,国家财政下发了19亿元的农田管理补贴,今年农业部门“一喷三防”田间管理措施比较到位,及时预防和防治条锈病和赤霉病等病毒,在小麦抽穗、扬花及灌浆期,没有造成多大伤害。

据江苏省数据,该省夏播面积3710万亩,同比增加3.9万亩,小麦灌浆期一、二类苗情占比86.9%,预计总产273亿斤(1365万吨),与去年持平。江苏重点围绕年均亩产1000公斤粮食产能的核心标准,加大高标准农田的建设投入,着力改善农田的基本条件,全省对高标准农田投资提高到3000元/亩,亩均财政投入增幅达71%,“一喷三防”等关键措施落实到位。

据山东省数据,该省今年夏粮种植面积6004万亩,预计总产2650万吨,优质小麦种植面积增加。

安徽企业在交流期间表示,据其调研走访信息综合来看,整体播种面积南部增加而北部持平,但多数地区单产有所下降,预计安徽小麦今年产量高于正常年份,但低于2022年水平。

据河南方面提供的信息,2022/23年度小麦种植面积整体呈增长态势,主要因为近两年来小麦主产省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粮食功能区引导种植、撂荒地整治、作物轮作倒茬等方式,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成效显著,基层占用耕地种植花草苗木、私挖鱼塘现象及时修正,南部水田区域冬麦种植季“撂荒”减少,同时去年小麦市场价格持续高位,带动种粮收益增加,农民种粮积极性较高。据河南省气象科学研究院卫星遥感监测估算,2023年河南省冬小麦种植面积为8528.985万亩,与上年统计结果(8523.68万亩)相比,面积增加5.215万亩。本次实地调研的开封符祥地区反映,当地是小麦和大蒜轮作,但由于去年麦价创新高,很多农民年底不种大蒜改种小麦,预计该片区小麦面积同比增长明显。不过,也有单位认为,只是局部片区大幅增长,河南全省总体面积变化不大。

二是今年小麦的单产或略有下降,但质量总体不错。尤其面筋指标比去年明显提升,主要因为今年份五月气温偏低,新麦上市时间普遍较往年推迟7-10天,同时由于灌浆期和生长期拉长,面筋较高。去年河南地区受2021年底大水影响,播种推迟,且收割期高温,生长期短,导致小麦容重高但面筋低。种植基地专家表示,今年推迟收割对质量影响不大,但会增加天气对产情的不确定性。河南以自然烘干为主,气候好。麦收期间大多晴好高温,去年水分在12以内。今年阳光不算很好,但雨水比去年好,去年太干旱。

具体地,江苏宿迁地区单产估计1200斤/亩;安徽表示,今年总体质量二等偏上,由于当前气温偏低,积温不够,分蘖数下降,皖南皖西地区的不完善粒或有所上升,部分难以达到入库标准,非标准品的比例增加,但安徽小麦的主产区皖北地区的产量和质量情况都不错,整体产情较为乐观。


二、品种和物流情况

我国优质麦种植受土地流转率较低,优质难优价等因素影响,真正达到面粉企业,尤其专用粉企业要求的“优质水平”仍然不多。前期广东专用粉企业也反映,国外小麦相比之下主要是品质稳定,蛋白稳定、面筋高等优势,内在品质差异也不大,所以对于烘焙粉厂来说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国内优质麦品种容易退化,关键在于种子培育和规模化种植的问题。如果没有统一的机构去指导,品种容易退化,因为农民大部分自己留种,再加上收割的时候会混放混存。

综合本次产区调研信息,江苏地区以普麦为主,品种多而杂,优质比例较少,主要是种植规模化程度不高,难以连成片。其中苏南以低筋普麦为主,苏中以中高筋红麦为主,苏北以中高筋白麦为主。宿迁地区种植“普优麦”多,是个优势,“普优”即普麦之中质量较好的小麦,量大,高筋,尽管在稳定性上略差于优质品种,但适用于做速冻饺子、方便面等产品。

安徽淮北地区以高筋麦为主,做面粉有优势,尤其白善地区,是安徽最好的小麦产区,但部分种植基地表示,目前淮北还没能形成真正的订单农业和规模种植。一是因为土地流转量仍然较低,为30%左右。二是连片种植的优质麦每斤收购价比普麦多五到八分钱,但比普麦更费时费心,优质不优价,农民和大户种植意愿都不太高。


河南开封表示,部分地区今年优质麦少了,一是补贴不如往年多,二是优质麦管理投入比普麦高,但前两年普麦价格大幅上升,优质麦和普麦拉不开价差,所以种得少。

目前广东储备企业主要采购江苏小麦。据企业综合反映,江苏小麦以普麦为主,适合作为补库品种,价格适宜,且物流到广东有优势。相对而言,安徽小麦,尤其是淮北地区,适合做面粉,很多直接本地和运往河南面粉厂等销售,部分适合储备的品种,也主要销往福建,浙江等地,由于到广东的物流成本较高,因此,安徽企业表示,和广东企业对接得少,产销衔接不够。一方面是本地小麦销路不成问题,另一方面是相对江苏等地,运往广东优势不大。不过,近年广东储备企业采购安徽小麦和稻谷比例有所上升。


山东小麦以优质高筋麦为主,当地港口企业表示,作为集采中心,可为广东采购山东小麦解决物流的一些痛点。2020年梁山港的启用,使得梁山-杭州这段京杭大运河道重新被打通,可实现河海联运,运往杭州后再经如皋-广东,不需要像以前先经徐州转上海再走海,运费和时间都节省了很多。

河南表示,经过周口内河运输-安徽大运河段-浙江-海运至广东,成本仅为以往铁路运输的1/8-1/5。此外,广东和河南两地还可以探索异地储备、订单农业进场竞价等多种合作模式。

三、市场供需情况

一是小麦供给充足,表现在产量连年丰收,进口规模明显提升。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小麦产量2754.5亿斤(1.38亿吨),比上年增加15.6亿斤(78万吨),增长0.6%,连续第四年增产,创出历史新高。今年虽然后期天气存在不确定性,但由于种植面积普遍反映有所扩大,只要不出现极端天气,将迎来又一个丰收年。另一方面,2020年以来,我国小麦进口的量级较前些年明显抬升,从300-400万吨增加至近三年的年均900多万吨。今年1-4月,小麦进口节奏进一步加快,达到603万吨,同比增加60.9%。国内外粮源供应均有所增长,整体供给充裕。

二是市场流通粮源大增,各渠道持粮需求大降,各主体前两年为应对国内外各种不确定性(包括俄乌冲突、中美关系,国内疫情防控导致物流受阻等因素)而增加的“持粮需求”大为消退,导致市场粮源到处都感觉“多了”,进而使得各主体形成了越来越一致的看跌预期,进一步加速了跌势。部分面粉企业库存从疫情期间最高的三个月下降至一个月,贸易商采购意愿很低,大多希望割肉出库。消费者也不再需要多备采食品,因此,综合各种因素,麦价在过去三年累计上涨1000元/吨后,今年急速回调,下跌了550元/吨左右,市场以一种比较残酷的方式进行了对供需基本面的回归,而今年小麦进口量大增,在这种下行大趋势之下,给予市场又增添了一个看跌的理由,起到了加速下跌的作用。企业普遍大幅压缩原粮库存规模,河南表示,部分大型粉企将库存规模压缩至能维持半个月左右的生产;广东大型面粉企业表示,过去三年最高备三个月的用量,目前调整至一个月。另一方面则是国家近三年都没有启动小麦托市收购,但累计销售量大,粗略估算托市小麦库存约为3500万吨,从储粮于库转为储于市,流通更为灵活。

三是制粉需求低迷,企业开工率低。值得注意的是,疫情防控时期反而促进了小麦的口粮消费,消费者多数会不同程度地增加家庭面粉和大米的储备量,同时居家时期会有更多时间制作烘焙产品,增加面粉消耗。据前期广东企业调研信息,2020年一季度超市面粉销售火爆,曾一度短暂脱销。现阶段这部分需求消散,回归常态。此外,今年以来外出就餐的热度对面粉拉动作用有限,因消费者多以肉食、蔬果等产品为主,且餐饮行业从业主体有所下降,整体餐饮消费不及预期。大的趋势方面,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变化,主食消费在食品消费中整体占比不断下滑。而社会老龄化、人口增长止步等问题显现,更加剧主粮消费下滑势头。不过,也应看到,在主粮的结构之中,与大米比较,面粉的消费比例将有所提升,这与年轻消费者更偏向于面包、面条等小麦产品有关,这是亚洲多个国家的共同趋势。总体看,口粮消费将稳中趋弱。现阶段面粉行业产能过剩现象突出,消费“旺季不旺”。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监测数据,4月份全国面粉企业开机率偏低,大企业开机率 60%~80%,中小企业开机率30%~50%。据河南方面反映,其走访大型制粉企业的信息显示,近年来粉企整体开工率呈下滑态势。某大型粉企负责人介绍目前企业开机率不足5成,而历史同期往往开机率能达到7成左右。江苏地区表示,全省小麦加工厂年加工合计800万吨,今年开机不如去年。广东企业估计全国平均开机率仅4成左右,部分专用粉企业开机率相对较高。

四是饲用替代增加,部分地区预计需求超过2021年的创纪录水平,但市场看法存在分歧,且普遍认为饲用企业的进场采购会对麦价起到支撑作用,但难以大幅拉升。今年以来,国内小麦价格跌幅大于玉米,4月小麦饲用替代优势开始显现,进入5月饲料企业采购小麦使用量有所增加。本次调研的河南、江苏、山东等地部分企业大多认为,今年的小麦饲用替代量将达到3500-4000万吨的水平,超过2021年的水平。其中,河南企业提到,当地大型养猪企业现阶段小麦在原料中的用量占比已超过60%。山东地区表示,饲用企业已开始收购小麦,小麦替代玉米预计2023/24年度会有3500万吨以上,以后小麦市场主要看饲用企业的节奏,小麦用得多,价格就会得到提振。

不过,值得关注的是,即使总体认为今年小麦的饲用需求会大幅回升,但对规模的预测存在分歧,同时考察单位认为,饲用量的回升难以为麦市带来强劲行情,因为当前饲料企业和2021年的心态不同,并非入市抢粮,而是在玉米价格低迷、低价进口粮食大量到港的背景下,因麦价更低而采取的一个替代策略,对麦价的“跌跌不休”起到支撑作用,但总体心态仍然偏谨慎,且一旦麦价明显回升,玉米等其他品种也会起到很大的抑制作用。低价、满足配料需求是影响饲企采购动机的重要考量。江苏部分企业认为,在小麦行情持续看跌,新麦丰收概率较高,价格下行概率同样较高的情况下,预计饲企大规模采购新麦、建仓的概率不高。河南部分饲料养殖企业反映,养殖持续亏损叠加小麦、玉米等原料粮价格不断下跌,使得企业采购心态都十分谨慎,目前采购仍是以按需为主。除了价格,还有供应的稳定性需要考虑。五月中旬调研的广东大型饲料企业表示,目前养殖需求总体其实是不错的,但国产小麦饲料替代预期不会太大,如果饲料厂大规模进入,面粉企业也会增加采购,届时麦价上涨,需求又将转移会玉米及其替代品,毕竟今年国际粮价普遍大幅回落,对国内行情造成较大的抑制。此外,今年以来,饲料企业也回归轻库存模式,半个月左右都是安全库存水平,没必要大量采购增加压力。

五是各级储备粮补库需求。今年各级储备轮换进度偏慢,流拍增多,销售压力普遍较大,部分地区补库需求较往年减弱。部分地区表示今年以来进场交易的小麦成交量仅50%,多个标的多次调价投放均遭遇流拍,储备企业和贸易商竞相出库。部分储备企业表示今年还有很多销售不出,价格波动太快,拟留到明年再轮出。

受轮出节奏缓慢影响,部分地区表示今年的补库需求也会偏弱。由于今年的储备粮流拍增多,且即使成交的部分,也仅有相当部分未完成出库或遭遇毁约,今年的轮入任务可按规定推迟至明年,因此补库量相应也会减少。至于中央储备方面,部分企业预计托市虽然启动的可能性很低,但或会以临储或其他形式进行一定规模的收购,稳定行情的同时,也充实库存,这个规模前期预计达到2000万吨,但现在的估算调整至300-500万吨,如果是后者,则对市场影响有限。考察单位认为,如果出现农民因种植成本高不愿太低价格出售,市场化收购主体又觉得有风险不敢收购的僵持局面,央企或大型国企在最低收购价之上的什么价位入市成为市场需要关注的重点。

四、市场行情判断

一是价格重心大幅下移,低开已成定局。目前开秤价在1.3元/斤上下,后期走势存一定分歧,但基本认为大涨大跌的空间不大,不排除局部地区局部时段会有波动。当前,国内外小麦行情急剧转向,价格双双大幅下跌。以美麦价格为例,CBOT小麦主力合约价格自去年9月以来确立跌势,至今已经从913美分/蒲式耳跌至606美分/蒲式耳,跌幅达到33.5%。我国这波跌势则是从今年的1月份开始,三等小麦平均收购价自3250元/吨跌至当前的2700元/吨,跌幅17%。据调研信息综合,今年的开秤价在1.3元/斤(三等小麦收购价)上下波动,远低于去年的水平。部分地区跌至1.28元/斤,部分品质较优的地区达到1.35元/斤。河南企业表示,从粉企、饲企购销心态看,大多数粉企急切需要降低麦价,减亏转盈,主流饲企受困于巨亏,更需将饲料成本由2元/斤向1.8-1.9元/斤的行业标杆靠近,降价收购也就成为首要选择,但总体上看,饲料企业对价格的接受度高于面粉企业,在1.35元/斤左右。江苏企业表示,当前收购点或贸易商报价格约1.3元/斤,后期不太可能跌破这个价。今年小麦的种植成本上升至1300-1400元/亩,倒推1.28-1.3元/斤的价格是保本线,如果出现卖粮难,政策将可能出台调控。另一方面,国家政策性小麦销售成交价约1.235元/斤,出库价1.25元/斤以上,这对新麦也是一个支撑。同时,当前农民地头售粮价格为1.2元/斤,距离1.17元/斤的托市价也不远了,如果价格继续往下跌,农民惜售心理也会加强。

二是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下行,小麦新年度产量和出口量保持高位等因素继续利空国内麦市。近年,我国小麦进口量与产量的比例已经明显提升,加上小麦的饲用替代越来越灵活,玉米等粗粮的进口比例也在提升,国内外小麦价格的关联性将大大提升,国际市场对国内市场的冲击将会加大。世界银行日前发布的《大宗商品市场展望》报告显示,2023年大宗商品价格总体将呈下行趋势,自今年1月份以来,大宗商品价格已下跌14%,比2022年6月份创下的历史高位低32%,这是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的最大跌幅。全球经济增速在放缓,对大宗商品的需求相应下降,加上美联储仍实施相对紧缩性货币政策,俄乌冲突影响弱化等多种原因,导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下行。国际小麦产量连续增加,出口维持高位,国际麦价下跌,进口需求旺盛。美国农业部5月份预计,2023/24年度全球小麦产量78976万吨,同比增幅0.2%;其中,加拿大小麦3700万吨,同比增长9.4%;欧盟小麦13900 万吨,同比增长3.5%。出口21250万吨,同比下降0.2%。同时,进口玉米虽然二季度以来到港量减少,但远期进口到港预期较大,因巴西新作将继续增产,远期巴西进口到港成本更低,市场普遍反映四季度将有大量巴西玉米到港。反过来,远期玉米的采购也限制了近期的采购需求,因为预计未来的价格会更低。

三是新陈麦和不同品质小麦后期走势或略有分化。企业预计,新麦收获期较往年延迟约一周左右,收购期拉长,产情和行情的不确定性加大。粉厂搭配陈麦的周期也会相应延后,预计今年将持续到8月份。预计后期陈麦供应相对偏紧,新麦则较为充裕。此外,丰产年份不同品质的小麦价格差异可能拉大,优质的,符合入库标准的小麦价格将相对坚挺,建议储备企业不易盲目看空,把控好轮换价差,适时轮入较高品质的小麦。当然,在总体难有大幅上行行情的预期下,入库节奏能够更从容。2022年产小麦普遍面筋偏低,今年整体较高,因此饲料和面粉企业对面筋可能也会有更高的要求,故此,储备企业可尽量选择面筋高的小麦采购。

五、风险及建议

5月底天气因素不确定性大,将影响新麦的产量和质量水平,但具体影响程度如何,存在分歧,尚未有定论,质量较好的小麦或形势未明之前有小幅上涨空间,但要警惕天气因素过度炒作,需要密切关注,等待更多信息的指引。本次调研期间大部分时间天气晴好,但末段5月26-27日行及河南郑州开始有连天阴雨。5月27日中央和各地气象中心预测信息显示,本轮降雨将持续至30日。江苏、安徽部分收割区域新麦品质也受到了此轮降雨影响,具体数量和品质情况等到30日之后作进一步的全面统计。

目前河南、安徽部分地方正在抢收。河南企业反映,早熟小麦影响较大,芽麦率增加,主要是周口,南阳、驻马店等一带,但该片区已有相当一部分新麦在雨前收割,未受降雨影响,雨后新麦品质受损。也有其他企业认为,天气总体影响不大,今年河南大部分地区新麦收割推迟,现在下雨主要影响南阳等南部地区,预计全省还是平常年份的产量。另安徽企业表示,收购企业要关注有可能大范围出现的雨后非入库标准小麦,重点关注超标项目和超标程度,合理调整收购价格,在指标不明前,应保持谨慎。同时要注意天气问题被夸大,市场开始也对2022年小麦的质量和产量存在悲观预期,但事实上却是产质双丰收。

对于当前的雨势,各个区域均有很多一线信息在网上传播交织,但仅能代表局部的情况。有市场信息反映部分面粉企业开始小幅提价收购,陈麦拍卖价格明显回升,预计局部地区或有一小波短暂的行情,加上前期有些持粮亏损严重但又心里“不服气”的市场主体会被挑动,但要凭此迎来价格的拐点再度大幅回升的可能性较低,建议按需采购,先理性观望,等待过两天的数据情况。

在走势不明朗的形势下,各级储备粮单位应充分发挥交易中心的竞价机制和新交易模式提高轮换效率和效益,尽量锁定价差,不追涨追跌。河南企业认为,今年可采取先慢后快的节奏。山东预计随着玉米8月下旬价格上行,与小麦价差拉开,小麦后期会稳中上涨,加上前期广东企业反映第三季度玉米进口到港量会有所减少,四季度再回升,因此新麦上市后的2个月是价格低位,同时也是多元主体观望的时期,应抓住这一时间窗口。(来源:广东华南粮食交易中心)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2 | 帖子:2万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