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块   产业振兴   乡村发展模式要立足资源要素做选择
返回列表
查看: 39|回复: 0
收起左侧

[产业策略] 乡村发展模式要立足资源要素做选择

[复制链接]

5万

主题

5万

帖子

259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595039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3-8-21 09: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乡村振兴健康有序进行,科学把握各地差异和特点。不搞一刀切,不搞统一模式,不搞层层加码,杜绝“形象工程”……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指引。乡村的振兴和发展模式要因地制宜、量体裁衣、精准施策。要立足不同的地理位置、资源条件、产业特色等,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产业项目和发展模式,不能搞“一刀切”,不追求一步到位,应采取差异性、过渡性的安排。根据地区间资源禀赋要素的差异性,不同区域的乡村发展具备多样化选择,由此可对乡村进行分类定位并分析不同的发展路径模式。部分乡村具备较强的经营潜力。这类乡村拥有各种资源禀赋,有可挖掘价值,如拥有特殊区位地理景观、独特物产与人文风俗、特色生产生活方式等自然和社会文化资源要素,或者拥有大宗农用土地、林地果木资源、集体建设用地、生态旅游片区开发、碳汇以及农户闲置住宅等可市场化的资源产品,具有产业化、市场化的发展空间。此类乡村的发展路径,首要是充分利用好当地的资源要素,在当地政府完成顶层设计和综合规划的基础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市场能办的要交给市场,社会能办的要交给社会,让农民发挥创造财富的活力。对于有大宗集体建设用地的乡村,适宜发展规模化的产业园区,或者重点发展种养业,探索引入龙头企业、政府辅导产业链发展等方式拓展相关业态,实现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位于城市周边、旅游环线、有特色文化资源的乡村,适合发展乡村旅游业、服务业或者农文旅融合模式,主打城市 “周边游”“周末游”或者“非遗游”“特色游”“文化游”等。部分乡村欠缺发展要素。这类乡村在当下不具备明显的区位、资源等优势,吸引外来市场化投入的可能性较低。其中部分乡村曾是深度贫困村,处于资源匮乏、交通不便的边远山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任务依然很重。比如西北地区有的乡村常年干旱缺水,西南地区有的乡村则地处高山峡谷,地理阻隔、交通不便等,造成发展困难。一些乡村随着年轻人外出务工,逐渐成为空心村。对于此类乡村,不应急于求成地大力发展产业或者项目,目前更适合提升改造使之更为宜居,让生活在这里的群众生产生活有保障、有尊严、有幸福感。在提升乡村宜居性的同时,逐渐探索新的发展机会与空间,比如有的地方通过连片发展模式,以先发展起来的乡村带动周边乡村共同发展,在协调、共享资源的前提下,原本资源禀赋有限的乡村也可以走上发展快车道。此类乡村中也有因地制宜创新发展的例子。如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有62%的人口是“直过民族”,虽然“一步跨千年”,但其发展依然面临民族习俗、思想观念和区位地理等因素的制约。当地通过发展适合本地特色的草果产业,打造出新的产业路径和产品品牌;通过提升农民劳动技能水平、打造劳务品牌、推动就业创业,打造出“集体经济劳务合作社+群众”为主体的以工代赈新模式,实现了人居环境改善、村集体经济壮大、群众增收。总之,乡村的发展振兴,必须立足本地实际,因地制宜,合理布局产业空间,做好整体规划,确定“分类菜单”“按需点菜”“一村一品”,要有差异化、特色化,避免照搬照抄、同质竞争。发展乡土特色产业,也不能仅拘泥于农业,把发展传统农业作为唯一路径,还要更新理念,搭建融合各产业发展的平台,打造串联一二三产业的现代农产品供给体系。乡村的发展振兴,还需要多举措推动产业提质增效,挖掘特色产业潜力,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增加工资性收入与经营性收入;需要通过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盘活农村“沉睡”的资源,增加财产性收入;还需要密切农业市场主体和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充分享受全产业链增值收益。 (本刊编辑部)(来源:《中国乡村振兴》2023年第14期)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0 | 帖子:2380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