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块   产业振兴   何婧:数字普惠金融支持乡村产业振兴的挑战与选择
返回列表
查看: 114|回复: 0
收起左侧

[产业策略] 何婧:数字普惠金融支持乡村产业振兴的挑战与选择

[复制链接]

5万

主题

5万

帖子

259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595039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3-9-21 09:52: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何婧,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引用格式:张金林,王修华,何婧.新时代金融服务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笔谈[J].农村金融研究,2023(07):3-11.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金融需有为。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普惠金融为解决乡村振兴中金融问题注入新动能,数字服务渠道、大数据运用、智能化风控等有效降低了乡村金融服务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缓解了传统金融面临的成本高、效率低和商业上难以持续的困境。

我国积极推动金融科技、数字化技术在普惠金融方面的运用。2015年印发的《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提出“发挥互联网促进普惠金融发展的有益作用”。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政策上也将数字普惠金融作为提升“三农”金融服务的重要手段。2019年中国人民银行等国家五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提出了“数字普惠金融在农村得到有效普及”的要求。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明确提出“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政策层面已经从健全金融供给机制、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强化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赋能金融需求主体等方面为推动乡村数字普惠金融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现实中各家银行和金融科技公司也纷纷运用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农村市场。但在实践的过程中,数字普惠金融支持乡村振兴仍存在不少挑战,需要持续深化乡村数字普惠金融服务。


一、普惠金融的数字化转型是必然趋势

第一,普惠金融的深化需要数字金融创新。自从普惠金融成为国家发展战略之后,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服务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服务质量不断提升,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普惠金融发展模式。随着普惠金融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如何持续深化普惠金融服务、强化对金融弱势群体的服务能力,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传统金融服务模式存在信息摩擦、成本障碍和抵押魔咒三大难题。数字普惠金融的出现,是破解上述三大难题的关键所在。数字金融很大程度上克服了对物理网点的依赖,大幅拓宽了普惠金融服务边界,并能够通过信息挖掘、传递与共享来改善供需主体信息的非对称结构,有效降低无谓搜寻费用与中间成本,持续扩大市场主体的盈利空间,因此普惠金融的深化需要数字金融创新。

第二,县域产业发展需要数字金融助力。未来县域产业发展的重要特点是多种产业共同发展。县域产业类型将不断丰富,既包括传统的农业产业,也涵盖各类蓬勃发展的非农产业。农业产业链将不断延伸,农业生产与加工等第二产业、饮食消费等第三产业深入交融。从现有的美国1美元食品产值分配来看,利润主要集中在加工和餐饮端,处于生产端的农场生产产值占比仅约为10%左右。数字金融的发展将加速上述的变革和升级,促进县域产业业态不断丰富。

第三,银行业高质量发展需要数字金融赋能。数字化是解决信息不对称、降低金融服务成本的有效手段,金融科技通过提升商业银行的数字化水平来降低银行的运营成本,优化业务流程,减少人工的不当干预,从而提升了经营效率。金融科技还降低了银行和客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银行可运用数字化工具,展开风险判断和防控,提升风险管理水平。数字化也促使金融机构之间的客户边界不断被打破,使得金融服务延伸至传统业务模式下无法覆盖的客户,从而拓宽了客户来源,催生出多样化的服务模式。银行业内部竞争的加剧,打破了传统的“大银行服务大客户、小银行服务小客户”的客户分层格局。金融科技公司与传统金融机构当前存在的合作与竞争的关系,导致目标客户出现重叠。金融机构如何在竞争和合作并存的银行业竞争中胜出,需要进行数字化转型,强化数字金融赋能。


二、乡村普惠金融转型趋势及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困境

2021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提出要“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用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2021年4月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提出“完善金融支持乡村振兴考核评估机制,促进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标志着农村普惠金融逐步进入数字化、法治化时代。虽然使用数字手段深化乡村普惠金融服务已经达成共识,并且围绕乡村数字普惠金融已经开展了各类丰富多样的实践,但是在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阶段,我们认为还存在多重困境。

第一重困境来自金融机构。乡村数字普惠金融的开展需要金融机构业务信息系统的转型升级,但转型的投入资金量大,涉及多部门利益协调,实践难度高。尤其是中小银行的数字化转型难度更大,数字化的投入不仅包括一次性的硬件基础设施和软件投入,还包括长期持续的软件维护更新费用,同时还需要辅以系统开发更新的专业化人才,小银行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缺乏规模效应,难以承受大额的长期投入,也受制于地域劣势,即使给出高薪,也不一定能够吸引高层次的数字金融人才。

第二重困境与数据来源有关。数字普惠金融需要基于数据构建业务流程,开展风控机制。与城市相比,县域缺乏高质量数据来源,县域地区数据存在标准化程度低、数字化程度不足和来源较为分散等问题,数据信息质量低成为制约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因素,很可能出现“数据悖论”,即需要数据降低信息不对称,但是却缺乏数据。作为掌握大量政务数据的政府部门,尤其是地方政府部门,在数据共享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数据共享等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统筹建设和市场化发展两大难题。统筹建设是指应针对数据开放的制度、规则、标准制定明确标准,不让数据封闭在政府内部。市场化发展要求数据的分析、应用能力需要有市场化思维,能够有效对接需求。

第三重困境来自需求层面。乡村振兴包括产业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农村生态文化保护、深化农村改革、乡村建设行动、城乡融合发展、改善乡村治理等七大方面,在此过程中涌现的多元化新型金融需求是金融关注不足的领域,尚待厘清新型金融需求的规模、结构和特征。同时,我们发现单一的数字普惠金融服务难以适应多层次差异化的客户金融需求。多数网络借贷的数字普惠金融模式为通过各类非结构化数据,如电子商务数据、各类政务数据等,对客户开展画像和信用评级授信,有效满足了客户小额、高频的信贷需求,尤其是与消费类相关的信贷需求。但是除了小额度信贷需求,经营主体们还存在大额度、生产类的信贷需求,如何运用产业链、场景类开展数字金融授信,满足经营主体生产类的大额度信贷需求,需要新的数字普惠金融逻辑。


三、深化乡村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乡村产业振兴的路径选择

基于以上思考,为有效应对未来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乡村产业振兴过程中的挑战,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将数字普惠金融嵌入数字农业发展。数字农业是未来农业的发展趋势,通过传感器、物联网和大数据可实现对种植作物生产状况的实时监控,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运用有效提高了农机作业的效率、精准度及机械化水平。数据要素与乡村产业的深度融合,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也是实现农业强国的重要途径。在数字农业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将金融服务与数字农业发展有效结合,利用数字农业的数字化场景和大量数据信息,来提高数字普惠金融的使用范围,从而实现金融赋能。

第二,金融机构需以产业数字金融的理念开展转型。未来数字普惠金融的思维需要转变,我们要从传统的以用户为核心,向以产业场景为核心的观念转变。数字金融进入了第三阶段。第一阶段为传统金融机构的电子化,通过运用信息与电子技术,提升传统金融机构的运行效率。第二阶段是随着手机和移动互联的出现,解决了物理障碍的服务成本问题,基于客户历史行为的大数据信用分析,使用大数据资源破解信用难题,满足小额金融需求。第三阶段是在前两阶段的基础上,继续与各类产业场景和产业链相结合,数字普惠金融深度嵌入乡村产业发展,基于客户经营数据,实现从小额信用贷款到大额生产性贷款的跨越,提升数字普惠金融服务的深度,强化金融服务产业振兴的能力。

第三,强化地方政府在数据归集、共享和应用方面发挥的作用。作为掌握大量政务数据的政府部门,尤其是地方政府部门,在数据共享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数据共享等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统筹建设和市场化发展两大难题。统筹建设是指应针对数据开放的制度、规则、标准制定明确标准,不让数据封闭在政府内部。市场化发展是指数据的分析、应用能力需有市场化思维,能够有效对接需求。我们观察到,无论是传统金融机构还是金融科技公司,在深入乡村数字普惠金融服务的过程中,都离不开地方政府的数据支持。有一些地区的政府已经开展了积极尝试,通过自设数据平台的形式,整合数据资源供金融机构使用,如四川省成都市的“农贷通”平台,还有地方政府通过与金融机构或者科技公司共建的形式,提升政务信息的数字化水平,如建设银行与云南省政府合作的智慧政务平台。未来地方政府在消除数据孤岛、打通数据壁垒方面应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探索公共数据信息安全和数据要素价值挖掘之间的协调机制,探讨数据要素使用和交易的长效机制模式。

第四,需求侧助推。金融之道常在金融之外,尤其是数字普惠金融的开展,跟数字乡村的建设和数字农业的发展密切相关,所以需要从需求侧发力,提升需求侧数字化能力。培育成熟的金融需求主体,提升乡村经营主体的组织化水平,强化乡村产业的产业化和数字化水平。同时,应切实提升乡村经营者的数字金融素养,要加强数字普惠金融的知识宣传和普及工作,强化数字普惠金融教育,提升乡村数字金融意识。还应注重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最后,我们还应该关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的弱势群体,尤其是数字使用能力有限的中低收入群体,应强化数字红利,减少数字鸿沟。

原文载于《农村金融研究》2023年第7期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0 | 帖子:2380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