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德勇(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今年中秋节与国庆节相连,节日气氛浓厚。超长的“十一”假期,不仅让国人充分享受美好生活,也给消费市场带来阵阵热浪,“人从众”升腾的“烟火气”释放巨大的消费潜能,充分展现中国经济澎湃活力,释放出中国经济稳步复苏的积极信号。
假日消费,历来是观察消费市场走势的重要窗口。无论是传统消费还是新型消费,都可透过假日消费展露端倪。重要的是,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引擎”,消费的促进带动作用凸显。而假日消费更是起到蓄能加力作用,为促消费扩内需助一臂之力,推动中国经济持续恢复向好。与往年相比,今年“十一”假日消费市场升温快、热度足,既反映了消费市场加速修复,更反映了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为中国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
文旅消费成为假日消费市场热点。文旅深度融合且持续火爆,助推消费市场快速回暖。今年“十一”假期长达8天,为国人来一场淋漓尽致的旅行提供了绝好的机会。亲子游、探亲游、文化民俗游等各种旅游形式同频共振,自驾、高铁、民航等各式出行方式交相呼应,南来北往,东走西去,处处涌动感受假日气氛的游人。
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在中秋节和国庆节8天假期期间,国内旅游出游人数8.26亿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71.3%,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增长4.1%;实现国内旅游收入7534.3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29.5%,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增长1.5%。观美景、品秋韵、看演出、品文化……文旅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在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的同时,也打开了消费新视野,点燃了消费新热点,成为假日消费新的“生力军”。
消费越来越体现个性化、品质化和多元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改变,消费已从过去的吃、穿、用这类基本的日常物质性消费转变为更加注重消费带来的精神满足感。今年“十一”假期,各地服务消费热度连连,餐饮、门票景点、住宿、出行等服务消费创5年来新高,成为假日消费一道靓丽的风景。到博物馆感受中华悠久文化的魅力,着汉服唐装徜徉于古城街巷体验穿越之感,“特种兵式旅游”快速打卡旅游胜地,穿行各大商圈品味各具特色的风味小吃,去音乐节释放内心深处的快感……参与、体验、享受,收获精神上的愉悦感,这种沉浸式、体验式消费在“十一”假日消费中表现尤为亮眼,成为消费市场上的新玩法,体现了个性化、品质化和多元化的消费升级趋势,深受消费者尤其是Z世代消费者的青睐,为消费扩容提质打开了新的市场空间。
假日传统消费再添一把火。今年“十一”假期,餐饮、购物等传统消费也是热气腾腾,实物消费与服务消费两旺,进一步增添了节日气氛。商务部重点监测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近两成,团圆家宴、亲朋聚餐、婚庆喜宴等成为餐饮消费热点。假期前7天,全国示范步行街客流量同比增长94.7%,36个大中城市重点商圈客流量同比增长164%。商务部重点监测零售企业粮油食品、饮料、金银珠宝、通信器材销售额同比增长10%以上,汽车、化妆品销售额同比增长7%左右。而且,越来越多的商家除了线下招揽消费者,也借助线上平台加力吸引客源,打造线上线下联动的消费场景,为消费者提供便利化的消费选择,抢抓“十一”消费旺季提升销售业绩,进一步激活消费潜能。
今年是“消费提振年”,显示了消费对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凭借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今年“十一”假日消费持续火爆,消费潜能集中释放,提振了消费市场信心,彰显了中国经济巨大的发展韧性和潜力。在更好满足国人假日消费需求的同时,也为中国经济正稳步复苏提供了生动的注脚。随着不断创新和优化市场供给,以优质供给适应消费提质升级的大趋势日益凸显。丰富传统消费,推动新型消费,有形的物质性消费和无形的精神性消费双管齐下、相得益彰,将有助于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来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