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块   人才振兴   朱海华:警惕农村建房形成贫困陷阱
返回列表
查看: 653|回复: 0
收起左侧

朱海华:警惕农村建房形成贫困陷阱

[复制链接]

6万

主题

6万

帖子

285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852700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0-6-4 09:48: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朱海华(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新建住房是很多农村家长必须履行的家庭责任,大部分农村家庭已经修建起了面积颇大的新房。但相比在城里买房,在农村建房是一种纯粹的消费行为,房子折旧速度更快,不但会削弱农村家庭财富资本的代际传递能力,还提高了农村居民获得优质公共服务的成本,扩大了城乡居民的代际收入差距,容易形成新时代的农村贫困陷阱,是实现乡村振兴必须引起重视的问题。
  一、农村建房的成本和主要目的
  农村的宅基地获取成本低,每个儿子需要单独成家立户,父母年老后也会与子女分开居住,往往需要修建两三层的、建筑面积在250平米以上的房子才能满足需求。根据笔者在家乡的调查,建起一栋这样大的房子需要18万左右,装修还要7万左右。假设一个普通农村家庭有两个主要劳动力,除去所有开支后一年可存入两万,那存下25万也需要12.5年的时间。部分家庭条件比较差的男性居民,还得帮助父母建起新房才能娶到媳妇。如果新建的房子装修得较差而老化得比较严重,或者因“风水问题”入住后家庭不顺利,或者潜在的儿媳妇对新房地点、装饰不满意,还需要建设人生中的第三套房子。很多农村劳动力的青壮年时期都在忙着建房子。
  对大多数家庭而言,建房的主要目的是改善外在的家庭形象,发出明确的家庭和个人能力信号,以助于提高儿子在婚姻市场的竞争力。较高的住房支出迫使男方家庭父母的收入以房子的形式固化,家庭财产代际转移更快完成,确保女方能够在新家享受更多家庭福利。
  在农户普遍都建有新房的情况下,有新房仅仅是具备了相亲、择偶的基本条件,却是必不可少的条件。越来越多的女方家庭要求男方在乡镇、县城等更高行政级别的地区拥有住房,并直接地把这一条件作为成婚的前提。在城里购房后,女方不但能保证有舒适的居住环境,在就业、子女教育、医疗、养老、出行等方面也更方便,实现了从“农村人”到“城里人”的转变。
  二、为什么选择建房而不是买房
农户可选择在村集体土地上建房、在乡镇购买小产权房或到县里买商品房。一般情况下,在农村建250平米房子的支出只能购买100平米的小产权房,到县里买商品房则还需要再增加10万元以上。即使购买小产权房或商品房更有利于儿子顺利结婚和享受公共服务,大多数农村家庭还是会选择在村里建个大房子。这当中的原由值得推敲。
  从建房作用的角度来看,在农村建的房子达到了儿子结婚的基本条件,也可以满足年老后与子女分开居住、“分灶吃饭”的需求,还可以让自己居住在熟悉的农村环境和人际关系里。小产权房和商品房居住起来可能更舒适,但面积较小,不方便分家居住。
  从经济的角度看,小产权房或商品房往往需要农村居民一次性支付购房费用,或者有银行愿意做担保性分期付款。但农村居民一般没有正式的工作,难以从银行贷款或者办理分期付款,融资约束强。即使银行有针对农户购房的分期付款业务,没有劳动合同的农村居民的收入也难以得到保障,按期还款的风险和压力很大。而农村自建房可以分批次建,比如先用八年的收入来打地基、建好第一层后入住,再挣五年的钱建第二层,之后再持续投入钱来搞装修和购置家具。这样分阶段建设的房屋,规避了一次性支付或者分期付款的压力和风险,但往往也由于缺少规划或想尽量节约成本而老化得严重,还没建成就已经过时了。
  三、农村建房易形成贫困陷阱
  虽然现在农民的生活比以前好多了,但他们几代人的收入—支出轨迹都很相似,依然过着娶妻、挣钱、建房、子女娶妻、抚养孙辈、分居养老的生活。用半生的收入建新房几乎是每一代农民都必须完成的使命。但是近二十年来房地产市场的飞速发展,使城乡住房的不同属性和功能可充分体现在房价上,不但导致城乡居民代际收入差距扩大,还会提高农村居民享受公共服务、获取社会资源的成本,形成农村贫困陷阱。主要理由如下:
  从住房属性的角度看,在农村建造的房屋,只有居家功能,很难出租或出售,只能算是一种消费品。在预算很有限的情况下建造起来的房屋,折旧期一般只有三十年,基本上就是一代人的时间,意味着几乎每一代农村人都要把半辈子的收入用于建造房屋。这极大地强化了农村居民的资金约束,限制了他们将富余的钱用于创业或投资。即使只需要几万元的、有前景的创业项目,也会因为缺少资金而无法开展。但是,在城里购买的房屋,除了居住功能,还可以进行租赁、销售或者抵押贷款,具有资产属性。在城市资源集聚能力越来越强的情况下,城市住房不断升值,即使房屋老化,也可以凭借资本化到住房中的公共服务价值而获得较高的出售或征收价格。因此,同样一笔住房支出,用在农村建房只能算作消费品,价值越来越低,通常只能给一代人使用。但在城里购买的房子则可认为是投资品,随着人口和公共服务集聚而不断升值,后代均可由此受益。
  从住房功能的角度看,在城里购买的房屋可以相对降低农户获得公共服务和社会资源的成本。比如,政府为促进城区住房市场发展,会优先允许在城里购置了房屋的居民子女到教学条件较好的学校就读,农村子女则需要走关系、缴纳择校费才能就读,年纪较小的还需要在城里租房陪读,提高了获取优质教育资源的成本。另外,农村的医疗条件相比城里有很大差距。年轻人大多在外务工、忙于挣钱,老年人有小病只能熬着,或者偶尔被接到城里医治。大多数农村老年人都患有慢性疾病,需要长期、不间断地治疗,但往往由于在城里没房而不能久治,或者需要租房居住治疗。更多人是在小病积累成大病之后,花费一大笔钱到医院医治,但这时多半为时已晚,需要花费更多资金用于医疗救治。另外,女方倾向于与城里有房的男方成婚,存在婚姻的“梯度迁移”现象。相比城里购房的家庭,农村建房的家庭往往需要支付更高的彩礼才能娶到媳妇,这也相当于提高了农村家庭获取婚姻资源的成本。
  四、结论
农村建房可以改善居住环境,也可能会提高婚姻市场竞争力。但在城市化进程中,在农村建房只是一种纯粹的消费行为,只会消耗每一代人所积累起来的财富,强化了他们的资金约束。相比城里购房的居民,农村建房的居民不但在以房产为主要形式的财富代际传递中处于劣势,也需要在教育、医疗、婚姻资源等方面付出更高的获取成本。但在农村建房并不能认为是农村居民的短视行为,而是在没有稳定收入和正式工作的约束下,农村居民为降低家庭风险、完成家庭责任的现实选择。然而,短期、局部最优的选择,对长期、整体来说可能并不是最优的。这也是农村居民难以走出贫困陷阱的原因。
  很多地区规定,精准扶贫户在村里建房时可获得4万块钱甚至更高的建房补贴,很多家庭纷纷趁机建房。但这可能会激励本可以在城里购房的家庭选择在村里建房,也往往会使农村居民欠下不少债务,挤占了本该用于教育、医疗等人力资本投资方面的支出。也许给农村居民在城里集中修建安置房、并给予购房补贴,是一个摆脱建房导致的贫困代际传递的办法。放松农户购房银行贷款限制、提高农户进城居住的意愿和可行性,则是跳出由建房形成的贫困陷阱的基本政策取向。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0 | 帖子:2062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