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粮智庫

  版块   粮农科技   推动玉米产业向更高质量发展
返回列表
查看: 797|回复: 0
收起左侧

[科技策略] 推动玉米产业向更高质量发展

[复制链接]

7189

主题

7194

帖子

27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74347

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20-9-7 16:41: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在刚刚落幕的第四届中国·绥化鲜食玉米节上,省内农业方面的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们集聚绥化,畅谈玉米产业发展未来,为绥化市玉米产业发展把脉定策。会议期间,一系列具有国际视野并对产业发展具有前瞻性的科学判断,使我们看到了玉米产业的发展潜力,再次坚定了我们推进玉米产业向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我市玉米产业发展与发达地区、发达国家的差距。

玉米产业是一个涉及农业、食品、生物技术、能源、过程加工技术等跨多学科、多领域的综合性产业,玉米商业化加工产品近4000种,中国玉米加工产品不到1000种;美国玉米加工产品已有3500多种,我市不到百种,高附加值产品尚处于成长初期。但是辩证地看,我们也看到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也更加明晰了发展路径,持续推进玉米产业全产业链发展,走一条多元化、市场化、全球化、智能化并行推进的玉米产业创新之路,我们绥化正逢其时。

绥化是闻名全国的农业大市,独特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让这块土地上产出的农产品,不仅数量巨大,而且品质极佳,优质玉米就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当家品种。目前,绥化全市玉米商品量达到800多万吨,玉米种植规模化、加工流通集群化发展趋势凸显,形成了一批标准化、集约化的玉米种植基地,围绕新和成、昊天、北林象屿、海伦国投、肇东中粮、青冈龙凤、京粮等龙头企业,集聚了一批上下游关联企业,初步形成龙头带动、相互合作、循环发展的良好格局。但也毋庸讳言,绥化的传统玉米产业从整体上来说,还存在产品层次低、品牌少、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力弱,大部分产品都处于价值链的低端,适应消费升级、需求升级的产品不多等问题。因此,如何尽快实现传统玉米产业的升级创新发展,把曾经的“包袱”变成助推“都城地”向更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资源,从而实现亚洲第一甚至领先世界,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刻不容缓的课题。

要推动玉米产业向更高质量发展,就必须布局大企业,提高产业的集中度。要积极整合和规范发展玉米加工产业集聚区,鼓励各地围绕大型玉米加工企业规划玉米产业园和玉米工业园,引导分散的中小玉米加工企业向园区集中,加快实现加工园区化、园区产业化、产业集聚化。充分发挥各区县(市、区)优势,尊重市场选择,错位发展,培育特色鲜明的集聚区主导加工产业。探索委托国内实力雄厚的园区运营公司托管园区的办法,转换园区经营管理机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承载能力,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加快金融、法律、咨询等配套中介服务机构进驻,配套建设为企业服务的信息技术、物流等公共服务平台,增强园区吸引力和孵化力。

要推动玉米产业向更高质量发展,就必须以国际视野推进产学研合作,逐步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要支持大型玉米加工龙头企业,通过产学研合作创新建立玉米科研机构,组建玉米加工技术产业联盟。采取“启动资金+奖补”方式,支持玉米加工技术产业联盟开展新产品和新工艺创新。加大玉米加工企业发明专利和技术改造奖补力度,积极推动高新技术改造玉米加工传统制造技术,构建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体系。

要推动玉米产业向更高质量发展,就必须围绕重点企业促进产业聚集,推进产业的集群发展。要发挥玉米加工产业积聚效应,做大做强象屿、新和成等玉米加工领军企业,支持领军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组成战略联盟,建设玉米加工示范基地,带动专用化、标准化玉米原料种植,打造集信息、研发、培训、检测、交易和物流中心为一体的综合平台,形成完整的区域性玉米加工及其配套体系。支持集群内企业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引导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实现信息、共性技术、闲置厂房和设备等资源共享,通过奖补和行业协会牵线搭桥等方式,支持玉米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以及配套产业关联企业之间开展紧密合作,相互提供产业配套支撑,全面提高玉米精深加工水平和国际市场竞争力,逐步形成特色鲜明、品类多样、分工合理、链条完整、相互关联、运行高效的玉米精深加工企业集群。来源:绥化日报)

国粮智谷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0 | 帖子:3386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