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粮智庫

  版块   经管之道   贾枭:“一县一业” 打造区域公用品牌更容易成功
返回列表
查看: 473|回复: 0
收起左侧

贾枭:“一县一业” 打造区域公用品牌更容易成功

[复制链接]

6万

主题

6万

帖子

292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926177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1-1-6 16:39: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贾枭(农本咨询首席专家)

  作为农业品牌化抓手,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成为各地政府尤其是农口的工作重点。与此同时,由于对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不甚了解,缺乏经验,不少地区的品牌建设走入了误区。笔者结合近年来农本咨询参与的品牌建设实践,谈谈对当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的一点认识。
  一、我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正处于“冲动期”
  作为中国特色的农业创牌方法,大家对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接受有个过程。现在看,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分别是“蒙昧期”“冲动期”“理性期”和“成熟期”。
  2015年以前属于“蒙昧期”。这一时期,大家不太了解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作用,甚至受一些观念的影响,认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弊大于利”。
  2014年底,农业部发布《中国农产品品牌发展研究报告》,提出“品牌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的论断,阐述了“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企业产品品牌”三类农业品牌的作用,指出“区域公用品牌是区域产品品牌建设的基石”。此后,在一系列活动的影响下,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成为热门话题,成为各地农业工作的“重头戏”。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前后,全国几十个省(市、区)举办过近百场不同形式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评选或推介活动,其中2017年中国农业品牌推进大会上发布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百强”影响最大。
  因为意识到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重要,同时受政策文件引导,一时间,农业活动言必提及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可以说2015年是一个“分水岭”,我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由“蒙昧期”步入了“冲动期”,并还将延续到未来几年。
  “冲动期”内,各地创牌踊跃,但主要是“模仿”,模仿那些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先行区”,或是模仿那些经由媒体宣传、知名度高的品牌。
  之所以模仿,主要是缺少经验。同时这一时期的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作为“工程”或“任务”,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因此模仿更加“大行其道”。我不否定模仿的意义,但不提倡“照搬”。一方面,创牌要因地制宜,各地资源禀赋、区域环境和发展阶段不同,模式方法理应不同。另一方面,一地的“成功经验”不见得适用于别的地方,何况其成效还需时间的验证。目前,全国范围的“品牌克隆”,很大程度上是“盲目模仿”的结果。
  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对创牌会有更多的认识,会逐渐摆脱“模仿”,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会进入“理性期”。
  “理性期”,顾名思义,就是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不盲目”。之所以“理性”,一方面是前期工作成效被检验,促使大家反思。另一方面,随着更多成功案例的出现,促使大家辩证地学习借鉴。
  “理性”不止体现在对创牌工作的理性认识,也体现在对自身问题的准确把握和对合作伙伴的理性选择。我们说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是“系统工程”,也是包含不同层级和作业内容的“组合工程”。认清自身问题,明确作业任务,选择合适的伙伴,是理性期品牌建设者的特征,也是创牌成功的保障。同时,这一时期的服务业也会发生改变。很少有人搞“一揽子服务”,而是专业分工,做出特色。“服务业”的理性,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品牌建设者的理性。
  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最后会步入“成熟期”。
  未来,品牌建设成为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品牌建设和产业建设浑然一体,“不为创牌而创牌”。到那时,按照市场需求选择、培育、发展产业,将成为农业发展的常态。品牌建设不止是为既有产业服务,也会成为培育新产业的手段。
  一县一业中的象山红美人,一直是高端柑橘的代表
  二、未来3~5年是农产品领导品牌创建的“窗口期”
  随着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热潮的到来,一个显而易见的结果就是各品类“领导品牌”不断出现。
  早些年,农业品牌就像一块处女地,许多品类没有代表,认知空白比比皆是。近几年,随着品牌意识的觉醒和创牌步伐的加快,品类代表空白迅速被填补,领导品牌不断出现。比如(五常)大米、(阳澄湖)大闸蟹、(洛川)苹果、(眉县)猕猴桃、(库尔勒)香梨、(砀山)酥梨等,某种意义上,它们已成为某类产品的代名词,是消费者购买该类产品时首先想起的品牌。不仅是老产业,即便是一些新兴品类也有了代表,比如(隰县)玉露香梨、(象山)红美人等。我们发现,这些品类代表一旦产生,其他品牌想要取而代之,成本就会大大增加。
  农本认为,未来3~5年是诸多农产品创建品类领导品牌的“窗口期”。这几年中,品类领导品牌的出现速度会越来越快,品类代表空白会越来越少。这是基于农业发展规律以及我国国情、农情的特点:目前,绝大部分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按5年做规划,并以此制定品牌创建计划。
  消费者认识、接受一个品牌,也需要时间的沉淀,3~5年是一个品牌“从无到有”需要的时间。另外,按照我国现行的人事制度,县域领导5年一任,除非有特殊原因,否则任期内不调动。因此,县域发展规划通常是“五年计划”。现实中,3~5年也是一个产业“从无到有”的时间周期。
  以果树栽培为例,“一年栽、两年花、三年果、四年产、五年丰”是自然规律。因此,只要有决心,3~5年往往能培育出一个“产业”。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武鸣沃柑”,五年内从无到有,实现了“中国沃柑看武鸣”的目标,“武鸣沃柑”也一跃成为沃柑的代名词。
  未来农业竞争的焦点是品牌。打造品牌,速度比完美重要!现实中,一些地方因为追求“十全十美”,错失打响品类领导品牌“第一枪”的时机!农本以为,实施品牌战略,要善决策,也要快决策!要在运动中“完善”,忌在静止中追求“完美”!
  三、依托“一县一业”打造区域公用品牌更易成功
  目前,我国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省市县层面打造的品牌都有。从实践看,基于“一县一业”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成功率更高。
  这主要是因为“一县一业”基础上的品牌建设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产区集中、品质相近。地标产品是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基础。地标产品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品质独特,且独特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地地理气候。产区范围越小,地理特征越明显,产品品质也越接近。因此,一般情况下,县域地标产品的品质比省(市)域地标产品的品质更接近,更容易实现标准化。我们都知道,品质是品牌的基础,“一县一业”的产品更容易确保品质,所以更容易创牌成功。
  其次,决策简单、执行力强。和省市相比,县域行政层级少,需要权衡的人和事少,决策相对容易。因此,发展产业或打造品牌,一旦在县域决策者层面形成共识,容易快速做决定,也容易落地执行。决策快、执行力强是县域工作的特点,也是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成功打造的保障。
  第三,适度规模、易于管控。相比于省市,县域产业体量相对小,容易运营管理。以全国苹果规模种植“第一县”甘肃静宁县为例,静宁县苹果栽培面积107万亩,静宁县所在的平凉市苹果栽培面积有200多万亩,甘肃省苹果栽培面积多达600多万亩。因此,和甘肃或平凉苹果创牌相比,打造静宁苹果品牌的难度就小很多。因为适度规模,产业管理和产品管控的压力就小。“船小好调头”,就是这个道理。
  第四,民生工程、凝聚人心。“一县一业”往往是一个县域的支柱产业,也是当地最有影响力的“金字招牌”。因此,对于“一县一业”,不仅领导重视,老百姓也关心。发展中,政策、项目、资金等也向“一县一业”倾斜。围绕着这样的产业打造品牌,不仅是当地的“大事”,也往往成为“大家的事”。因为得“民心”,创牌就更容易干成功。
  可以说,区域公用品牌建设能否成功,模式至关重要。
  目前,做“怎样的品牌”是许多县域遇到的难题。对于那些有特色产业,或者“主导产业”的地区而言,品牌模式决策就容易。对于那些没有特色产业、产业类别多、产品集中度低的地区而言,模式抉择就难。现实中,不少地方出于“面面俱到”的考虑,采用“一牌多业”“一牌多品”的创牌模式,不仅难奏效,也耽误了培育、做强“一县一业”的时机。
  农本以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不仅能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也是当地城市名片打造工程。品牌建设不仅能提高地域知名度,也往往能“赢得民心”。
  有了这样的认识,地方主官就会对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高看一眼”,并给予品牌建设更多支持。实践表明,领导的重视程度和创牌成功概率呈正比。也就是说,领导越重视,创牌成功率越高,反之亦然。因此,新时期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要从“局长工程”变成“书记(县长)工程”,这不仅能提高创牌成功的概率,也能为一地的乡村振兴工作找到突破口、打开新局面。(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0 | 帖子:3342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