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刘萌芽(南华大学经管法学院教授) ——兼谈农业现代化的两条路子
搞经济学的都知道,粮食等基于土地要素的农产品(非加工品),由于是直接或间接用于吃穿用的,其需求的收入弹性是小于1的、如果再加上人口增长率下降的因素(需求收入弹性加人口增长率之和小于1),那么,农村搞农业的农民的人均收入增长一定会低于全国人均收入的增长或者说农村农业农民人均收入一定会相对全国人均收入(前者与后者的比)越来越低,因此,三农的相对贫困甚至绝对贫困带有一定的必然趋势(如果考虑到采掘及加工业发展的替代品对农产品原料的替代,如化纤代替棉纤、石化象胶代替天然象胶、铝合金钢材代替木竹材料,农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会更小,有的有可能为负)。
那么,如何解决这个三农脱“贫”(包括相对贫困)呢?新农村建设如何助农扶贫呢?
基于第1部分的分析,下面就这两个问题阐述一下我的反思。
第一,生产生活必需品的农业要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技术进步路子。通过规模经济化(包括产业连片的产业基地规模化)、机械化、服务专业化等减少农业劳动力投入(并产量不减甚至可增),即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是同步的。所以,该类农村地区一定程度的“空心化”准确地说是“空旷化”是“三农”富起来的必然结果。
第二,农业还要走产品创新的路子。单纯依靠单一品种提高土地生产率、提高产量的办法,不仅难以增加农民收入还可能减少收入~即“谷多变贱而伤农”。所以,农民的农业如果有的很难规模化提高劳动生产率,那么,就在特色、优质、花样上下功夫,并辅以土地生产率的提高。因为特色花样的创新会导致创新产品价格上升,即使劳动生产率不高,但人均收入仍会增长。其实,产品创新就是把农产品由生活必需品变为时尚高档消费品。
基于上述两条路子的不同,新农村建设在“助农扶贫”上应该有因地制宜的不同办法。陈述如下:
第一,规模化路子下,农村人口密度下降,因此,村村合并扩大村级规模是必然。村级治理可逐渐由行政性管制转变为企业性管理,且村级基建侧重于与之配套的水路电为主,而购物娱乐甚至小学等的相关公共设施可少投入甚至撤减。政府的助农办法对该类地区应在引入期货、帮助出口、搞平准基金平抑农产品价格的周期波动等方面下功夫。
第二,多样特色路子下,农村人口可以不减少,土地效率高了人口还可以增加,这样的地方不一定城镇化,村也不必并,小学也不要撤并,娱乐购物设施也要增加,而政府的助农扶贫政策则应该加强销售服务、加大各类技能培训、提高土壤改良投入等等。
总之,三农扶助要按上述两大路子的差异而差别对待,农业现代化不一定是机械化规模化一条路子,农村人口进城也不是唯一出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