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县委副书记、县长钟海燕:健全三大机制 确保脱贫不返贫
在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以后,“三农”工作重心要历史性地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如何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尤为关键。
今年是全国人大代表、浙江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县委副书记、县长钟海燕代表履职的第4年,让老百姓生活更美好一直是她心头的关切。
作为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和华东地区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近年来,景宁县走出了一条民族地区高质量绿色发展的全面小康之路,2016-2019年,景宁县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6.2%,增幅领先全省并连续14年高于全县平均水平,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位列全国120个民族自治县(旗)第6位。
“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良好开局,承上启下的一年,“三农”怎么干?衔接怎么接?钟海燕表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消除绝对贫困现象以后,仍有两类中低收入群体长期存在,即因病、因残、因学等“兜底保障”常态弱势群体,以及有劳动能力但就业情况不好、收入不稳定,容易受到市场经济冲击的动态弱势群体。
而随着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一方面,资源要素加快重新配置,推动相对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升;另一方面,随着信息的加速流通和人口的加速流动,贫困地区群众对收入水平和生活标准的期望值快速提升,对相对贫困的感知度会逐渐增强,处理好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更是解决相对贫困的现实需求。
“站在新的起点,我们更多的是思考‘如何增强造血功能、防止低收入群众返贫’,这也是我国大多数欠发达地区所面对的共同课题。”钟海燕告诉记者。
为此,钟海燕建议,一是建立防止返贫长效机制。建立返贫监测预警和长效帮扶机制,依托现有结对帮扶队伍,对低收入群众实施全方位监测及定期跟踪回访,进一步了解脱贫群体生产生活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消除返贫隐患。二是建立持续增收长效机制。深入推进“八个万元”富民增收行动,培育乡村富民产业,依托“景宁600”平台,带动群众增收。深入打造畲乡月嫂、惠明茶师、畲乡经理人等农民培训品牌,认真抓好以“田间课堂”为平台的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创业就业能力。三是建立民生兜底保障机制。以现有社会保障体系为依托,实现低收入群众社会保障全覆盖,深入落实临时救助、价格补贴等救助帮扶机制,整合“脱贫保、防贫保”等现有金融帮扶机制,推进低收入农户统筹健康保险工作。
“本来就在槛儿上晃晃悠悠,更要搞好常态化帮扶”。钟海燕表示,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对此,景宁出台了四大举措。一是产业帮扶机制。做大做强“景宁600”区域公共品牌,深化低收入创业联盟行动,通过“平台化思维”助力小农户对接大市场。培育农业发展新业态,让小农户共享二三产业发展红利。二是金融帮扶机制。深化农村扶贫金融改革,通过“政府贴息、银行贷款、保险投保”的“政银保”普惠型金融造血模式,为低收入群众发展产业提供低利率小额贴息信贷。同时,积极出台相关政策,逐步向全县推广实施林权、农房、土地流转经营权“三权”抵押贷款工程,有效拓宽了“三农”融资渠道,助推产业发展。三是有序推进“大搬快聚”。今年计划搬迁3000人以上,重点解决好各类已拆旧房但无法建新房且长期无固定居所的突出问题;加大资金投入,进一步完善搬迁安置小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促进山区人口、产业集聚发展。四是继续开展扶贫结对。落实“一户一策一干部”结对帮扶政策,做好惠民政策讲解、扶贫意见收集、群众难点查找,动态了解低收入群众情况,切实帮助群众纾困解难。
“老百姓的笑容就是我的期待。”钟海燕说。景宁只是一个代表,在接续奋斗的“十四五”新征程中,中国乡村正在朝着更加美好的未来启航再出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