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块   财经观察   李晓华: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返回列表
查看: 478|回复: 0
收起左侧

李晓华: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复制链接]

6万

主题

6万

帖子

293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938107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1-9-7 09:45: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李晓华(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国际产业研究室主任)

  01、新发展理念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创新对制造业发展的要求
  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都有利于增强发展动力,但核心在创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以创新发展理念引领制造业发展,不断提高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制造业仍然是创新最活跃的产业领域。随着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从第二产业为主向第三产业为主转变。但制造业仍然是国民经济中研发投入和产出最多、对科技创新贡献最大的产业领域。
  其次,制造业是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主战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全球范围内深入推进,不断催生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动能。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是具有应用广泛、技术改进持续深入、推动应用领域不断创新等特征和颠覆性影响的通用目的技术群,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生命科学、新材料、新能源和低碳技术。这些通用目的技术主要属于制造业领域,即使是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也需要制造业所生产的高性能算力硬件的支撑。
  在“东升西降”的力量对比变化和新科技革命的浪潮下,科技创新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我国经济增速已从高速转向中高速,继续保持经济增长的充沛动力,也需要通过创新驱动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最后,在逆全球化条件下增强制造业创新能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近年来逆全球化、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思潮暗流涌动,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采取多种措施加强本国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发展,不惜破坏国际贸易规则,对竞争对手采取加征关税、技术封锁、市场限制等手段进行打压遏制,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分工的效率优先共识受到挑战。
  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使全球供应链的脆弱性暴露出来,加快了全球产业链分工格局的重构,推动产业链供应链本土化、多元化。面对逆全球化对我国产业链安全造成的威胁和供应链“断链”造成的实质损害,我国必须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增强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把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保障产业安全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协调对制造业发展的要求
  世界是由相互联系的事物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构成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整体。事物内部的某个方面出现问题、事物之间发生失衡,就会影响整体的正常运行。协调发展就是要正确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重大关系,避免由于局部出现问题而影响经济社会整体的持续健康发展。
  从经济社会发展整体上看,协调发展包括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以及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等方面的要求。协调发展同样也是对制造业的发展要求,是评价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标准和尺度。
  一是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新世纪以来,我国工业特别是制造业比重持续下降,经济结构“脱实向虚”问题明显。与美国、日本等工业化国家相比我国制造业占比存在下降过早过快、“产业结构早熟”问题。中央已经认识到过早“去工业化”对经济体系的不利影响,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出“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
  二是制造业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协调。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十四五”规划再次强调“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要求处理好制造业发展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之间的关系。
  一方面,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要服务于包括制造业在内的实体经济发展;
  另一方面,制造业的发展也提供了科技创新的载体、现代金融发展的空间,使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三是制造业内部各产业间的协调。由于近年来工资水平的持续上涨,我国工资水平已经超过南亚、东南亚等低成本发展中国家,即使考虑劳动生产率、基础设施、产业配套等方面的影响,我国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也已不具备绝对的综合成本优势,我国传统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向更低成本的国家转移,这就需要我们加快经济增长新动能的培育和推动接续产业的发展。
  四是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的协调。制造业具有产业链长、分工细化的特点,一个国家或地区拥有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意味着产业配套体系完善,有利于降低制造业综合成本、提高供应链反应速度;相反,过度残缺的产业链不但会增加制造业的综合成本,而且在遇到突发事件时容易因上游投入品供应中断而造成停工停产。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是我国制造业“创新型制造”优势的来源,需要在继续保持这一优势的同时,补强产业链的断点和薄弱环节。
  五是数字技术与产业技术的协调。无论从世界各国还是我国各地区的情况看,数字经济增速普遍快于GDP增速,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同时,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发展成为改造升级其他产业的重要力量,制造业也向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在数字经济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趋势下,要大力推动制造业的数字化改造,通过数字化转型促进制造业的组织模式、客户关系、商业模式等方面的创新,提高制造业的生产效率、扩展市场空间;同时也要注意数字技术不能替代制造技术本身,应大力促进制造业技术本身的创新,形成数字技术与制造技术的发展合力。
  绿色对制造业发展的要求
  绿色发展的要义是要解决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问题。18世纪开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拓展了人类所能够利用的自然资源的范围,人类社会的产出规模实现前所未有的增长。
  制造业是对采掘品和农产品进行加工和再加工的物质生产部门,生产过程需要大量的自然资源投入,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副产品,因此是对生态环境影响最大的产业部门。制造业也是固体废弃物、废水、废气排放的主要经济部门。
  大自然本身特别是生态环境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在工业规模不大的时候,能够对人类经济活动产生的影响进行有效调节和恢复。但如果人类生产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干预、破坏过多,超过了自然界的环境容量和自我修复能力,就会最终伤及自然,影响经济的发展,甚至危及人类自身生存。当前我国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其中“绿色”即优美的生态环境是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
  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制造业一方面要开发更多绿色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为各产业部门、居民部门、政府部门活动的绿色转型提供技术物质基础;
  另一方面,也要提高自身的绿色发展水平,其中既包括制造业内部结构向更加绿色低碳转型,也包括提高能源和资源利用效率、加强循环经济发展、减少污染物和二氧化碳的排放,为美丽中国建设和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开放对制造业发展的要求
  开放是与世界各国开展深度的资金、商品、技术、人员等方面的交流与交换,参与全球经济大循环。经济理论表明,世界各国发挥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与交换,能够增强整体的经济福利。人类经济社会的历史表明,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我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发展成就得益于对外开放。尽管世界正经历逆全球化,但是全球化仍然是历史大势,我国要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对制造业来说,由于产品复杂度不断提高、产业链不断延长,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在产业链的每个环节都做到全球最优,只有充分利用全球资源,才能够打造出最具国际竞争力的产品。
  一是加强“引进来”,通过进一步推进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撬动国际大循环,扩大利用外资规模,提升利用外资水平,通过利用外资吸引全球先进技术,促进我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
  二是主动“走出去”,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特别是通过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等高增长国家的合作,带动我国制成品出口和制造企业的持续成长。通过在国外投资,利用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优秀人才,提高我国制造企业的全球竞争力。
  三是维护和完善多边经济治理机制,自觉遵守多边和双边贸易规则,加强与主要国家在包括制造业在内的新兴技术领域的技术标准和国际规则合作,加快新兴技术的产业转化。
  共享对制造业发展的要求
  “共享理念实质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人民为中心是我们党的根本立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既是我们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新发展理念的‘根’和‘魂’。”制造业也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一是保持制造业的适度增长。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既包括精神文化需要,也包括物质产品。虽然我国工业产品生产规模已居世界第一位,但是由于我们用几十年的时间完成工业化国家上百年甚至几百年的工业化历程,工业化时间短,加之人口规模巨大,人均工业产品的占有量仍然显著低于发达国家。我国制造业未来仍需保持适度的增长,生产更多的工业品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产品需要。
  二是优化制造业的供给结构。我国经济发展在供给侧和需求侧都存在矛盾和问题,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我国消费从模仿型、排浪式转向个性化、多样化,绿色、健康、安全、品质成为居民消费的发展方向。然而我国制造业供给结构却没有跟上消费需求的变化,这一方面造成大量“需求外溢”,另一方面也影响到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制造业发展需要服从和服务于人民群众消费需求的变化,根据需求变化不断优化供给结构,提高供给质量。
  三是保持制造业发展与劳动力规模、结构相适应。制造业是吸纳就业的主要部门,尽管由于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下降,工业和制造业从业人员占比也相应下降,但制造业仍然是吸纳就业的主要产业领域。随着人口出生率下降,我国的人口数量红利期已经结束,但高等教育的发展培养了大量的高素质劳动力,人口质量红利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我国制造业结构需要根据就业人口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的趋势进行调整,增加对知识、技能型劳动力的需求和吸纳,为劳动者提供就业岗位、发展机遇和收入增长空间。
  四是制造业贯彻共享发展理念,有利于发挥内需的“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当前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物质产品(主要是制成品)消费市场。在逆全球化的国际环境中,我国商品出口受到加征关税、市场禁入等重重影响。推进供给侧改革、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堵点,在满足国内需求的同时,有利于为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一个稳定的市场,消费的升级也能够带动制造业的技术创新和结构升级。
  02、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五大发展理念的相互关系
  创新发展对其他发展理念的作用
  创新对协调发展的作用体现在,加大研发投入、搞活创新机制、增强创新能力,有利于增强制造业竞争力、提高制造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推动数字核心产业发展和制造业本身科技水平提升,从而促进制造业与国民经济各部门、制造业产业链各环节等发展的协调。
  创新对绿色发展的作用体现在,通过创新加快绿色、低碳技术的突破和产业化,有助于减少从研发设计到产品回收利用的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资源消耗、污染物排放和温室气体排放,增强制造业的绿色发展水平。
  创新对开放发展的作用体现在,创新能力的增强能够提高我国在全球分工中的话语权,特别是在逆全球化的条件下,通过补齐产业链短板化解发达国家对我国高技术产品断供的影响,锻造长板从而形成对发达国家的“反制力”,起到对逆全球化的纠偏作用;制造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还能够吸引更高水平的外资进入,促进我国企业更好地开拓国际市场。
  创新对共享发展的作用体现在,一方面能够生产出质量更高的物质产品,并基于物质产品开发丰富的服务,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另一方面,制造业创新能力的增强往往能够提高产品附加价值和企业利润,从而为提高制造业工资水平争取空间,让制造业的劳动者能够更多分享制造业发展的成果。
  协调发展对其他发展理念的作用
  协调对创新发展的作用体现在,创新活动的开展需要与加工制造活动进行密切的人员交流与协作,加工制造环节的外迁会造成“产业公地”的破坏,从而影响创新能力的有效提升;反之,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包括加工制造环节在内的价值链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内的产业链基本完整不但是我国创新型制造优势的重要来源,也是未来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的基础。
  协调对绿色发展的作用体现在,制造业上下游各环节的协同发展及其在地理空间上的集聚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优化调整制造业内部轻重产业间、资源型产业与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间的比重,能够减少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数字技术与制造技术的协调发展,也有利于制造业降低能耗、提高良品率,向绿色低碳化转型。
  协调对开放发展的作用体现在,合理的产业结构是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的外在反映,有利于有效地参与国际产业分工与合作;产业间和产业内结构、产业链关系的优化调整实际上是推动由基于资源的比较优势向基于能力的比较优势转变,为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分工、更大程度上获得分工收益奠定了基础。
  协调对共享发展的作用体现在,制造业龙头企业能够带动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产业链在地区间的分布或者说地区间的分工与协作,能够发挥发达地区对欠发达地区、大城市对中小城市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带动欠发达地区、中小城市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致富,实现共同富裕。
  绿色发展对其他发展理念的作用
  绿色对创新发展的作用体现在,绿色不仅是对产业发展的约束和要求,而且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方向。同时,高素质人才对生活环境有更高的要求,良好的生态环境有利于促进人才集聚,为创新的开展筑牢人才基础。
  绿色对协调发展的作用体现在,节能减排要求产业链上下游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和空间聚集,从而促进资源能源的循环和最大化利用。
  绿色对开放发展的作用体现在,生态环境是全球性的公共物品,世界各国虽然存在各种利益纠纷,但更容易在绿色发展上达成共识,就能源节约、污染治理、生态修复、降低碳排放等领域开展更加紧密的技术、产业合作。各国在生态环境方面的标准差异会影响到各国产业的竞争力,一些国家会通过设置绿色壁垒等方式对本国产业进行保护。
  绿色对共享发展的作用体现在,在绿色发展模式下的碳汇交易、区域间生态补偿机制加大了对欠发达地区的补偿和转移支付力度,而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也在持续增加生态环境的经济价值。许多欠发达地区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发展旅游度假、生态农业等产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带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真正实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开放发展对其他发展理念的作用
  开放对创新发展的作用体现在,通过参与全球分工整合全球原材料、零部件、生产设备、工业软件,开发并制造具有竞争力的产品;通过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利用全球范围的资金、技术和人才,加快我国科技发展速度。特别是在我国存在较大技术发展差距的领域,利用国外资源能够有效缩短研发进程、缩短赶超时间;国外领先企业能够帮助我国企业明确技术创新方向,加快技术产业转化。
  开放对协调发展的作用体现在,参与国际分工、开拓国际市场能够促进比较优势的发挥,带动具有比较优势产业的发展。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还能够弥补我国产业链在一些高科技环节的缺失,推动产业链的运转,外资技术的溢出效应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补齐产业链短板。但是也要防范产业因无法升级而形成在产业分工固化和全球价值链低端环节的锁定。
  开放对绿色发展的作用体现在,通过引进国外绿色低碳技术以及跨国公司在绿色领域的经营活动,加快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我国制造业开拓国际市场需要符合发达国家更高的绿色标准,通过内外销“同线同标同质”,有利于在国内推广使用绿色低碳产品。实证研究也表明,对外贸易通过进口产品技术外溢和出口中学两种途径提高能源环境效率,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反馈作用。
  开放对共享发展的作用体现在,开放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开放带来的经济增长能够惠及全体人民。同时,扩大对外开放还能够引进更加丰富的优质产品和服务,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共享发展对其他发展理念的作用
  共享对创新发展的作用体现在,教育资源均等化和高等教育的发展,不断提高劳动者参与创新的能力。经济发展带来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的不断提升,中等收入及以上群体工作的目的从生存转向发展,增强了内在的创新动力、进一步激发社会的创新潜能。数字经济的发展使劳动者获取知识的门槛大幅度下降,数字基础设施的广泛覆盖、具有生产功能的智能化终端的普及以及云计算成本的显著下降,使得消费者转变为产消者,有能力和积极性参与到大众创新和社会化生产之中。
  共享对协调发展的作用体现在,共享不仅要把“蛋糕”做大,而且还要把不断做大的“蛋糕”分好。随着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扩大并逐步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但有利于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的缩小,也为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了更好的市场条件。
  共享对绿色发展的作用体现在,欠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低收入人群收入水平的提高,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会提高产业和居民部门的能源消耗,但也会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形成绿色消费观念,为绿色技术、产品、服务的发展提供更大的市场空间。
  共享对开放发展的作用体现在,随着发展成果更广泛地惠及全体人民,我国消费市场的规模和水平不断提高,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进一步增强,将会形成对跨国公司投资的巨大吸引力,带动更多更丰富的全球产品流入中国以满足国内消费者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03、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十三五”以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不断深入人心,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指引。通过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观念,优化发展方式,制造业的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我国制造业规模、制成品出口额保持世界首位且占比继续上升,制造业内部结构持续优势,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不断提高。但是也要看到,我国制造业发展较之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与制造强国的目标仍有差距,仍然存在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包括:
  在创新发展方面,整体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与世界领先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高新技术产品对进口依赖严重;
  在协调发展方面,制造业在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制造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产业链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在绿色发展方面,能源和自然资源消耗大,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多,生态环境约束严重;
  在开放发展方面,总体上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存在“卡脖子”和供应链“断链”风险,制造企业的国际化水平仍然较低;
  在共享发展方面,由于附加值较低,制造业的工资水平不具有优势,对新一代劳动力的吸引力差。
  新发展理念是管根本、管全局、管长远的重大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指引。但是由于具体经济社会问题高度复杂,不同问题和矛盾交织,经常会出现在局部与整体、短期与长期之间的选择,在具体工作中仍然存在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发展理念的认识、行为和做法。
  “十四五”及今后一个时期,面对日趋复杂的外部环境,针对制造业发展中存在的差距和问题,需要继续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坚定不移地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制造业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从而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更好地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继续加强对新发展理念的学习,及时总结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好经验、好做法,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宣传学习,使新发展理念入脑入心,提高地方和各部门统筹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引导各地方、各部门“增强大局意识、战略意识,善于算大账、总账、长远账,不能只算地方账、部门账、眼前账,更不能为了局部利益损害全局利益、为了暂时利益损害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
  第二,建立反映新发展理念的考核评价体系,明确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考核指标特别是约束性指标,形成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有效激励和约束机制,真正让新发展理念成为“指挥棒”“红绿灯”。
  第三,加强对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巡视监督,及时发现问题,调整和纠正不适应、不适合以及违背新发展理念的认识,纠正不适应、不适合以及违背新发展理念的行为,摒弃不适应、不适合以及违背新发展理念的做法。(来源:《学术前沿》杂志2021年7月上(微信有删节))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0 | 帖子:1万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