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据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当前全国秋收进度达76.5%,全国冬小麦已播43%。与此同时,秋粮收购也正有序展开,主产区累计收购秋粮超2000万吨。在丰收的基础上,许多地方通过推广专用农机具等方式,加大玉米秸秆综合利用的推广力度。在粮食仓储环节,今年更多智能化信息化手段也得到了大面积应用。无处不在的“科技感”,为全国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按下“快进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科技兴粮”“人才兴粮”等的推动下,以科技创新促进粮食产业发展成绩显著,特别是在耕地总量刚性约束凸显的情况下,科技创新赋能粮食单产成为粮食稳产高产的重要保障。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粮食产量达13908.2亿斤,比上年增产177.6亿斤;粮食单产389.7公斤,每亩产量比上年提高2.9公斤。同时,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大幅改进,绿色仓储提升行动稳步推进,优粮优储水平明显改善。 科技创新是解决中国粮食问题的重要法宝。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保障粮食安全始终是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应该看到,现在粮食需求刚性增长,端牢饭碗还面临不少压力,提升粮食产能仍然是首要任务。耕地是基础,科技是动力。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把发展农业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良种良机良技良法良田融合,强化科技支撑,推广应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提升粮食生产规模化、精细化、智能化、标准化水平,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科技兴粮”重在用科技武装农民。农民是粮食生产的主体,让农民种粮能挣钱,粮食生产才有保障。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并加快推广使用,能够为农民增收拓展新路径,主要体现为“节本”和“增效”两个方面。从节本来看,农业机械化生产不断普及,农机装备水平不断提升,大量节省了人力物力成本。从增效来看,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数字技术应用于农业,通过智慧农业云平台实现精准施肥、精准灌溉等,极大提升了农作物的品质。因此,要通过科技武装农民,推动粮食生产从过去拼资源拼投入的传统生产方式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的绿色发展方式转型,带动广大农民多种粮、种好粮,能获利、多得利,为保障粮食安全筑牢坚实基础。 “科技兴粮”还需要强化相关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在近日在湖北武汉举办的2024中国粮食交易大会上,粮储“智慧仓”、AI粮管家、巡检机器人等100多项科技新成果、新装备集体亮相。随着一大批数字化、智能化粮库建设并投入运营,粮食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数据显示,作为全国最大的粮食储备集团,目前中央储备粮科技储粮覆盖率超过98%,中央储备粮的综合储存损耗率控制在1%以内。包括“数字粮仓”“智能在线监测”“四合一”科技储粮、智能氮气气调等在内的多种储粮技术,塑造出我国大国粮仓科技化、智能化的模样。应该鼓励更多有条件的企业建立技术研发机构,并与高校院所联合开展技术开发、推广与应用,形成一批跨区域、覆盖全产业链的粮食技术创新联盟,攻克重大科技难题,提高科学保粮水平,实现绿色生态储粮目标,为保障粮食安全提供科技支撑。(来源:中国吉林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