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块   生态振兴   生态视角下科普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返回列表
查看: 425|回复: 0
收起左侧

[生态策略] 生态视角下科普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复制链接]

6万

主题

6万

帖子

295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950694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2-2-14 10:08: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王丽慧 尚甲 李思琪

  01、科普生态构成要素及运行机制
  科普涉及参与主体、政策、机制、环境等多方面的内容。建设良性科普生态,就是基于对科普主体、科普机制、科普环境、科普效果等层面相关要素的充分认识,把各构成要素间通过作用机制形成的组合关系看作一个有“生命”活力的生态系统。
  科普生态的结构如图所示,核心层由科普工作的主体构成,主要是提供高质量的科普产品和服务供给;支持层为科普的运行机制,主要为支撑科普的供给、组织动员和统筹协调;环境层是影响和支撑科普发展的综合社会因素,包括政策环境、社会环境、公众态度等;效果层既是科普的最终目标,也是建设良性科普生态的意义所在。
11.jpg
图:科普生态运行体系
  如图所示的系统中包括科普所涉及的基本要素,从政府、科学共同体、企业、媒体等主体,到支撑科普运行的科普的资源建设、组织动员、统筹协调等运行机制,再到影响科普的环境,构成从供给到产出的复杂系统。
  科普生态中主体是核心要素,相当于生态环境中的物种、种群,是生态中最活跃的要素,科普生态主体除政府力量外,还应包含广泛的社会主体,如市场化的企业主体,专业化的高校、科研院所,以及肩负传播责任的媒体,更重要的是原本作为科普受众的公众,在科普生态中的角色也应升级为参与主体,影响科普运行的各方面和环节。
  科普运行机制保障各主体间的协调合作和整个科普体系的顺畅运转,科普资源供给机制对于整个科普生态运行体系的作用点在于,引导各方主体发挥资源优势,提升供给侧的科普生产能力、科普支撑能力和科普服务能力。组织动员机制对于整个科普生态运行体系的作用点在于,以合理的制度和举措激发各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各级政府做好组织、协调和投入保障,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发挥活力,形成协同推进工作模式。统筹协调机制对于整个科普生态运行体系的作用点在于,依据实际情况对科普工作进行规划谋篇,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精准性,协调各方责任,发挥各方优势。
  科普环境是科普事业高质量发展所依托的社会氛围,主要表现为政府支持力度、社会主体参与力度和公众的认知与态度。同时,科普方面的法律法规、事业发展规划和事项决定通知等各级政策,各类社会主体对科普事业的认识和参与意愿,以及公众对科技发展和科学普及的理解,均关系到科普的变革升级是否有一个良好的软环境。
  综上,各主体积极参与,依托良好的社会环境,通过完善的机制高效协同、共建共享,形成动态、开放、共赢的科普生态,最终实现科普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服务于创新发展、服务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使命。
  02、建设良性科普生态面临的问题
  首先,从社会环境来看,存在社会主体参与科普的意愿不强、能力有限、效果不佳等问题。
  人民论坛杂志社与中国科普研究所开展的“科普生态体系调查”结果显示,一是公众的主体意识仍有待提升,缺乏自主内生动力。公众的管理依赖性较强,共建参与意识较弱,倾向于认为培育良好科普生态是政府的事情,“国家投入”被公众视为影响科普的最关键因素。二是部分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普的积极性不够,或科研和管理任务繁重令其不得不集中精力完成纳入绩效考核机制的工作内容,没有精力参与科普工作。精力投入、科普能力不足以及物质激励是制约科技工作者参与科普的最大障碍。部分相关单位尚未建立起有效的科普工作激励引导机制,缺乏方式手段上的创新,客观上存在组织不够、经费不足、缺乏专人负责等情况,这些都严重制约和影响了科技工作者参与科普工作的积极性。三是大部分媒体从业者认为媒体能否有效实现科技内容的有效传播,取决于多因素共同配合,特别是单位领导的重视程度,且受访媒体单位均表现出对于“专业科普人才”的需求。
  其次,从公众态度来看,部分公众对科普的相关认知不清晰,态度评价较为负面,行为倾向上即表现为参与科普的行为不充分。
  一是公众自主了解科技知识、参观科普场馆的兴趣缺乏、动力不足。二是公众对现有科普基础设施认知不清晰、评价较低。三是公众对社区科普服务价值的认同度与实际社区科普服务供给不相匹配。四是公众的科普消费需求在市场上难以得到充分满足,具体表现为品类不够多元、内容不够优质,定价不甚合理。五是公众对当前获知科普内容的渠道信任不足,普遍认为当前科普环境存在着丰富度不够、权威性不足、真实性不高等问题。
  最后,从科普生态的整体运行来看,科普供给侧与需求侧匹配度不足导致科普整体效率没能充分发挥。
  一是在公众获取科技信息的渠道方面,通过移动社交媒体了解科技知识成为公众的首选;在公众对各渠道获知科普内容的信任度上,相较科研机构发布、专业媒体报道等渠道,公众对自媒体发布的科技内容信任度最低,即:媒体流量为王的认知判断已经不符合公众对高质量科普内容的期待。二是作为科普主力军、科技事业领航者的科学家群体,存在自身角色认知与公众期待难以调适的现实状况,即:科学家仅专注科研工作已经不符合公众视角下科学家角色的定位,公众认为科学家做科普才是“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三是公众参与科学缺乏有效的组织和参与机制,在实践层面上主要体现为缺乏参与效果反馈,导致参与有效性较低,进而降低公众参与意愿。
  03、生态视角下科普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第一,进一步推进科普资源建设。
  一是提升科技资源的科普转化功能,鼓励各类实验室、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创新创业基地等开展面向社会的科普活动。把握公众对科普服务精准化的需求,支持和指导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科学共同体等利用科技资源开展科普工作。二是完善科普产品及服务市场化机制,大力发展科普产业,在政府引导下逐步建立由市场配置资源的良性产业体制,出台政策规范和保障科普产业健康成长,依托各类新技术创新培育新兴科普产业业态,推动科普产品及服务多元化发展。三是提高企业事业组织和个人创作开发科普原创作品的积极性,动员科技工作者开展创作、教育、传播、推广和宣传等科普工作。四是宣传、网信部门加强对媒体科学传播行为的引导与规范,推动科学家与各类媒体的良性互动,整合利用好流量倾斜以带动专业化高质量的科普创作。
  第二,进一步完善科普参与主体的动员及激励机制。
  对于科技工作者,完善科研人员与教师参与科普工作的管理机制,设立相关的绩效奖励、职称加成等奖酬机制,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保证其精力和时间支配,充分释放其科普主动性和创造力。对于科普工作者,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为全职从事科普工作的人员设置必要的职称晋升通道;设立科普工作奖项;加强舆论宣传,提高科普工作者的社会地位,提升科普工作的社会认同程度。对于企业,合理规划,科学布局科普产业发展方向,加强市场调查和需求刺激,加大贷款贴息、税收减免、政府补贴等优惠政策力度。对于自主开展科普的社会组织和个人,给予税收减免、审批简化、优先合作等优惠支持。
  第三,进一步优化政策制度和社会环境。
  推进落实科技决策前的协商制度,加强政府与各社会主体的交流,理解倾听其利益表达与价值诉求,将各社会主体有机纳入相关决策流程中,例如增加政府听证问询,市场化主体将受众调查作为产品创新的必要前提等。改善科普社会环境,着力畅通科普各个环节对话机制,恰接资源、共建平台,实现产品和资源的最优化,从社会实际需求出发,加强对各类科普主体供给侧内容创作与渠道展现的培训和指导。充分发挥科协组织、科研院所、学会等科学共同体的资源优势,打造科普领域权威智库,在科普的供给升级、需求研判、理念方式变革等重大议题上做好智力支撑,为科普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来源:《人民论坛》2022年1月上《生态视角下科普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微信有删节))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0 | 帖子:908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