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粮智庫

  版块   经管之道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机理与路径研究
返回列表
查看: 90|回复: 0
收起左侧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机理与路径研究

[复制链接]

6万

主题

6万

帖子

294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949712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4-6-13 09:45: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徐礼伯,男,南京审计大学商学院教授。沈坤荣,男,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2023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省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一重大概念。2024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对新质生产力发展作出了进一步阐释,为加快科技创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可以说,发展新质生产力是针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痛点与内在需求开出的一剂“良药”,既是重大的战略决策,又是重大的理论创新,对适应新发展阶段的内外环境、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克服经济社会主要矛盾等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从根本上推进高质量发展与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目标。但新质生产力不会轻易形成,发展新质生产力也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与挑战,尤其在推进科技创新上,我国仍需要付出巨大努力。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对要素投入驱动增长模式的依赖仍比较强,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步消失,劳动力、土地等资源的成本不断上升,原有的比较优势逐步丧失,同时以技术为核心的竞争优势总体上还没有形成,加之逆全球化、中美博弈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面对如此严峻的经济形势,必须转换发展方式,以创新为主导,向创新要效率,培育以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对准制约我国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关键在于如何准确、全面、系统地将新质生产力发展落到实处。目前,新质生产力成为一个热词,受到高度关注,培育新质生产力需要锚定目标、坚持不懈、持续努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在于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它对培育与形成新质生产力具有基础性、根本性的支撑作用,能有效驱动创新,持续推动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进而持续催生新质生产力,从根本上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应深刻把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在作用机理,抓住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牛鼻子”,更好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角度推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在逻辑
20224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发布,这是我国在推进高水平市场体制建设上的重大决策与顶层设计,它对扩大内需、构建新发展格局、提升经济发展自立自强水平、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等都具有基础性的支撑作用。在《意见》发布之后,党的二十大报告又指出要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我国产业大而不强、生产力水平不够高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市场体制不够健全,实现突破的关键在于建设高水平的市场体制。应从两个方面把握新质生产力:一是以创新为主导,尤其是科技创新,因为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二是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通过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随着我国传统比较优势的消减,依赖要素投入的增长模式难以为继,必须通过经济转型转变发展方式,培育增长新动能,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增长。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有创新做支撑,只有高水平、革命性、突破性的创新才能促进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我国在科技创新与经济转型方面面临严峻挑战。从创新方面看,我国基础研究能力不足,原创性成果较少,科技成果的转化率较低,企业的创新能力总体较弱,产业的技术含量总体不高,关键核心技术比较缺乏,还存在较多“卡脖子”问题;美西方打压,从外部获取技术要素的难度越来越大,对外研发合作的空间受到挤压。从转型方面看,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产业层次总体偏低,高新技术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比重不高,低水平重复建设、产能过剩问题严重,供给的质量与效率不高,全要素生产率、工业增加值率、劳动生产率水平总体偏低。长期以来,我国高度重视、坚持不懈推动科技创新与转型发展。关于科技创新,19955月党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首次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同年9月,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再次强调该战略。关于转型发展,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经济增长方式要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此后历年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基本都会对创新与转型发展作出专门论述与部署。在创新方面,从科教兴国战略到创新驱动战略,再到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我国一直将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重要甚至核心位置,强调科技创新对产业的支撑作用。在转型发展方面,从产业结构升级,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到高质量发展,再到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我国始终重视谋划推动发展方式实现根本转变。我国在科技创新与转型发展上的实践表明,新质生产力这样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与丰富的实践支撑,与科教兴国、创新驱动、产业结构升级、创新型国家、供给侧改革、新发展格局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是一脉相承的,是长期理论与实践探索的提炼与结晶,是对现有理论成果的传承、创新、发展与跃升,也是对现有实践经验的总结、反思、延续与升级。经过长期努力,我国的研发投入持续增长,研发经费从1999年的1285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33278亿元,位居世界第二。研发经费占GDP的比重从1999年的0.8%增长到2023年的2.64%(详见表1),投入强度已高于欧盟。长期大规模的投入取得了显著成果,我国的研发人员规模已居世界第一位,发明专利授权量居于世界前列。在转型发展方面,战略性新兴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取得较快发展,部分产业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一批大国重器不断涌现。企业研发投入从2002年的55%提升到2022年的79%(详见表2)。一批优秀企业快速崛起。这些成就的取得,为生产力进一步“提档升级”打下了较好基础,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底气所在。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断缩小,但国家的整体科技水平离“创新驱动发展”的要求尚有不小的差距,关键核心技术目前存在着诸多短板和“卡脖子”瓶颈,这更加凸显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应清醒认识到,目前我国尚未从根本上摆脱对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的依赖,制约科技创新与转型发展的深层问题依然存在,发展新质生产力面临艰巨挑战,必须下大力气聚焦突破一切深层制约,健全市场体制机制,深化改革,进一步优化生产关系,为驱动创新与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动力、释放活力。要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认识其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内在作用机理,加强战略思维,增强战略定力。
11
二、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作用机制
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催生,而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有助于从根本上推动技术实现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实现创新性配置、产业实现深度转型升级,进而催生新质生产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对新质生产力发展起到基础性与根本性作用,应深刻认识与把握其内在作用机制,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依靠市场力量培育与发展新质生产力。1.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有助于技术实现革命性突破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是科技创新,但创新存在着很大的风险与不确定性。一项突破性技术往往是在无数次尝试、失败、调整、再尝试、再失败的基础上,反复循环、螺旋上升与持续积累的产物。在创新的道路上,何时会突破,能不能突破,在什么方向上突破,是很难甚至无法计划与预见的,越是重大的革命性突破越具有偶然性。对这样高风险与高度不确定性的活动必须要建立有效的动力机制,从而对各类市场主体形成有效激励。我国产业大而不强,缺乏核心技术,企业总体上比较短视与浮躁,很难长期聚焦、深耕、潜心于一个领域,缺乏不断试错、持续积累的精神,不易形成核心竞争力,归根结底是企业创新的有效激励机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市场体制还不够完善,地方保护、行业垄断、市场分割等问题比较严重,抑制了企业的创新动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有助于形成促进科技创新的微观动力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创新的激励问题。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对科技创新,尤其是技术革命性突破的作用是间接的、潜在的、根本的、深层次的。解决市场体制问题才是解决科技创新动力问题的根本。首先,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为企业提供稳定的预期,激励企业立足长远进行投资研发。俗话说,有恒产者有恒心。完善统一的产权保护制度是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重点任务之一,这会激励企业家以更长远的思维选择研发方向,在投入方面保持更大的战略定力与恒心。越是革命性的技术突破,越是需要长期的试错与积累,突破的那个点即是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关键点。每一次突破,都经历了长时间的投入、煎熬、失败与“冷板凳”。如果没有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体制与稳定的市场预期,又如何激励企业在精神与物质上进行长期的巨大投入与消耗。相信随着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推进,企业功利、短视的问题会逐步改善,会激励越来越多有情怀与责任感的创新型企业涌现。其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为企业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激励企业重视研发。在公平竞争的环境下,企业要赢得竞争,唯有努力挖掘用户的需求,认真帮助用户解决问题,通过提供更好的产品与服务赢得市场。而要提供更好的产品与服务,就必须重视研发,通过研发为产品与服务赋能,打造自己的竞争优势与核心竞争力。无论在市场上处于什么地位,企业都应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企业研发实现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取得实质性的突破与飞跃。公平竞争的环境还会促进相关领域技术路径的优化,通过市场竞争与筛选,让真正适应潮流的技术脱颖而出。比如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存在着换电与快充、高电压快充与高电流快充、直流充电与交流充电、三元锂与磷酸铁锂等技术差别,对于这些问题不同企业有不同的认识,也沿着不同的路径在发展。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下,国家技术发展方向应由企业分散决策,各企业相互竞争、相互借鉴、相互补充、相互赋能,最终在竞争中让好的技术脱颖而出,造福社会,避免人为集中决策失误造成严重的后果。最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为激励创新提供了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除了产权保护与公平竞争,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还为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成长空间,为创新投入获取丰厚回报提供了支撑与可能,有助于吸引企业立足自主创新,培育核心竞争力。而且,市场空间越大,对企业的吸引力越强,企业对长期投入的动力、定力与忍耐力就越强,也就越有可能实现量变到质变的突破。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还有助于促进社会分工与协作,而分工与协作的进一步发展对生产的社会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必然会推动生产力向新质生产力跃升。根据斯密定理,分工的程度要受到市场范围大小的限制,如果市场过小,就无法鼓励人们毕生专注于一项业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推进有助于激发企业的专业化精神与分工协作精神,哪怕一个细分领域都可能形成较大的市场规模,为企业提供了专注于某一个细分领域的动力,这有利于激励大量“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市场上也会出现大量的“专家型公司”与“隐形冠军”。超大规模市场是我国核心的战略资源,是持续发展的底气所在。我国超大规模的市场对全球的先进生产要素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为我国获取外部资源与开展全球合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与巨大的机遇。2.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推动生产要素实现创新性配置无论是科技创新,还是产业转型升级,都以生产要素的配置做支撑。创新需要资源配置的支撑,需要异质资源的结合。异质资源的结合有利于加速科技创新的进程,催生突破性的创新成果,孕育新兴甚至未来产业。近几年,蔡磊抗战渐冻症的事迹鼓舞了无数人,在他的努力推动下,渐冻症药品研发的速度提升了数十倍,为推动突破性的创新提供了极其有益且深刻的启示。蔡磊抗冻模式的核心就是整合打通各类资源。他建立了全球最大的渐冻症病人数据库,将病人资源、医疗资源、科学家资源、制药资源、投资资源、公益资源等创造性地组合起来,将数据供给医生、疾病研究人员、药品开发人员等,同时尽可能链接全球范围的相关科学家。随着影响力的扩大,不断有新的资源加入到渐冻症的研究序列中。蔡磊的抗冻故事生动地表明,将各类分散信息、要素与资源整合起来,可以释放强大的创新能量,如何建立有效的促进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的机制,值得认真思考。随着全国统一要素和资源市场的建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可以从根本上破除资源流动的壁垒,改善资源错配的状况,促进资源在更大范围内低成本、高效、自由地流动,促进各类要素与资源实现跨行业、跨领域、跨地区、跨边界的流通与整合。这有利于资源需求主体更加方便地搜寻、发现、获取并整合资源,为异质资源结合提供了更多可能,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异质资源间的结合不仅可以催生更多的新技术,还可以形成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全国统一专业要素市场的建设与完善,可以将一些碎片化的、不起眼的、闲置的资源整合起来,将一些本身不具有价值的资源整合成宝贵的生产要素。以数据要素为例,大量的碎片化数据与信息散落于不同的市场中,若是通过要素市场将碎片化数据整合起来,就可以汇聚成为重要的数据生产要素,其价值会实现指数级的上升。渐冻症患者的数据是分散的,但当大量的患者数据汇集起来,就成为了重要的研究资料,就会成为无价之宝,为人类从中实现突破性的发现创造条件。当然,并不是有了全国统一大市场,资源就能自动地实现创造性组合。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为资源创造性组合提供了土壤,促进企业家、科学家、工程师等的创新精神结出丰硕的果实,为新质生产的发展提供源头活水。3.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有助于促进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从根本上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完善现代产业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产业总体上大而不强,产业结构仍不合理,对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仍有较大依赖,存在大量低端产品的激烈竞争、高端产品缺乏、质量和品牌有待提高的局面。供给体系的质量与效率不够高,供需之间存在着较严重的结构错位。一方面,供给对部分需求反应过度,盲目投资,重复建设,形成过剩;另一方面,供给对部分需求反应迟钝,缺乏创新,导致有效供给不足。造成这种困境的根本原因在于市场体制仍不够健全,导致市场信号不能有效传递给供给侧,供给端不能对市场需求做出有效反应。要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必须下大力气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提升供给的质量与效率,完善市场体制。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有助于形成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微观动力机制,从根本上促进产业实现深度转型升级。产业转型升级在表现形式上,是不同产业之间比例的变化,但本质上是供给效率的提升,根本原因在于市场的信号能有效传递到供给侧,企业能对市场需求做出有效的反应。前文分析表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无论在公平竞争的机制上,还是在超大规模市场的吸引力上,都有助于企业树立长远思维,专注解决研发问题,紧紧围绕需求加强研发投入,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与竞争实力,不断满足用户需求。随着企业技术的突破、核心竞争力的形成、竞争优势的建立等,企业逐步实现了转型升级。企业层面的深刻变化汇集到产业层面,推动产业实现了深度转型升级,整个供给体系的质量与效率实现了质的提升。随着大量新技术的突破与应用,将有效赋能传统产业,助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支撑布局未来产业,进而促进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需要强调的是,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为产业转型提供了难得的市场条件,超大规模市场成为我国发展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的独特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为新技术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新技术一旦成功应用便可以带来可观回报,为企业研发,尤其是推进科技成果的转化提供了极强的激励,将有力促进我国新兴产业的培育与壮大,有利于未来产业的布局。以新能源车为例,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速,在全球呈现领先态势,除了政府的大力推进,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超大规模的市场。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已相当“卷”,甚至多数企业出现亏损的情况下,资本拥入的热情仍非常高涨,就是得益于我国广阔的市场空间。大量企业与投资的拥入,极大地推动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进步与发展。
三、进一步的讨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有助于处理好三对关系
发展新质生产力要高度重视突破性创新,同时不能忽视渐进性创新;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与布局未来产业,同时不能放弃传统产业,要重视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要重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企业的主导作用,同时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基于种种原因,社会大众对这三对关系的认识仍存在误区,存在将两者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的情况。实际上,这三对关系相互依赖、相互支撑。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为处理好这三对关系提供了内在支撑,应深刻认识与把握。1.有助于处理好突破性创新与渐进性创新的关系在关注突破性创新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作用的同时,不应忽视渐进性创新的作用。渐进性创新并不意味着缺乏创新精神,绝不能轻视、贬低其价值。突破性创新是大量试验、持续试错、长期积累的结果,它是由渐进性创新累积而来的,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长期的努力对创新的催生效果绝不亚于灵机一动。即使是基础研究中科学家头脑风暴式的突破性发现,也是平时大量思考积累的结果,所谓灵光乍现仅仅是表面现象,长期的努力与积累才是本质。因此,不能仅把注意力放在突破那个点本身上,而应高度重视突破其背后的东西,尤其是要重视突破前的探索与积累过程。突破性创新与渐进性创新有着内在的逻辑关联,不应将它们割裂开来、对立起来。突破性创新不是从天而降的,它离不开渐进性创新的积累,要通过渐进性创新发现实现突破性创新的机会,许多突破性创新的灵感是在渐进性创新的道路上激发出来的。从表现形式上看,突破性创新除了突破的那个点,绝大多数过程都表现为渐进性创新。多次的渐进性创新正是突破性创新的必经过程,甚至可以理解成是突破性创新的组成部分。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为突破性创新与渐进性创新提供了纽带,会激励企业处理好两者的关系。高水平的市场体制会激励企业进行渐进性创新,不断试错、持续改进、持续迭代、点滴积累等是企业赢得用户的法宝与正道。同时,还会激励企业形成长期思维,在长远核心竞争力导向下引领企业做好渐进性创新,以形成更多从量变到质变的突破。大的科技成果都是长期坐冷板凳的结果,高水平的市场体制才能从根本上让企业静下心来。完成渐进性创新的积累,才能形成突破性创新。渐进性创新反映脚踏实地、不走捷径、持之以恒的重要精神,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有助于激励形成这种精神。越是追求突破性创新的企业,越要坚持做好渐进性的创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突破性创新是渐进性创新的自然结果或副产品,长期的积累是突破性创新的真谛。当然,有时创新确实存在着运气的成分,有些以突破性创新为目的企业,经过大量的试验与改进,最终可能并没有取得突破。突破性创新是不容易发生的,不能以成败论英雄,即使失败了也为社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为后续创新或后来人创新打下基础。正因如此,才更需要强调健全对这类创新的激励机制。突破性创新的确需要有强大的想象力做支撑,但想象力并不是胡思乱想。它建立在大量实践、持续学习的基础上,而渐进性创新恰恰是建立这些的基础。渐进创新还可以理解成是一种学习过程,一种持续向环境学习、向过去学习、向失败学习、向实践学习的过程。在这个意义上,渐进性创新才是突破性创新的源头活水。因此,应从战略高度重视渐进性创新,用突破性创新的精神引领渐进性创新。需要说明的是,一个企业是否具有突破性创新精神,不能从表面简单判断,那些经过大量试验与改进但没有取得突破的企业,从表现上看是渐进性创新的,但其本质上可能并非如此。随着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推进,必然会激励越来越多的企业形成突破性创新精神,同时也兼具渐进性创新精神,无需判断一个企业到底属于哪类创新型企业,无论它在表现形式上是什么。2.有助于处理好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未来产业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关系发展新质生产力不能放弃传统产业,需要传统产业的支撑与贡献。尽管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代表着发展的方向,是未来新的增长点,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但传统产业仍是经济发展的重点,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是一个过程,其体量短期内还难以挑起带动经济增长的大梁。发展好传统产业,可以稳住经济的基本盘,避免大起大落,为产业转型提供回旋空间,为新产业培育积累产业基础。传统产业具有庞大的用户集群与丰富的应用场景,但也存在着大量的痛点与问题,解决这些痛点、问题有助于催生新技术、新产业,应用场景丰富的大市场本身也为孕育新技术、新产业提供了基础条件。因此,应重视传统产业的升级,这至少可以提升效率与附加值,也可以提升技术水平,即使这样的提升本身不能直接形成新质生产力,但也可以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积累基础、创造条件。某种程度上,没有传统产业的积累与突破,新兴产业就缺乏扎实的根基,也就难以形成支撑布局未来产业的想象力。传统产业并不一定意味着低附加值、低竞争力,肯德基、麦当劳、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安利、保洁等世界级的品牌都是传统产业,都有很强的竞争力与较高的附加值。因此,关于传统产业的转型,不能简单地将其视作“低端产业”而一味求快速退出。实际上,一个企业的竞争力大小与其所在产业并无必然的关系,而是取决于其所处的价值链环节。对标这些传统产业的世界级品牌,我国大量的传统产业通过品牌化、高端化、高附加值转型,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传统产业同样可以为经济发展带来新动力。在数字化时代,传统产业通过数字化转型与高新技术改造升级,本身可以大幅提升技术含量,也可以催生出新业态、新模式,甚至新产业,传统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的边界也因此变得越来越模糊。某种意义上来说,所有产业都可以成为高新技术产业,所有产业又都是传统产业。传统产业也可以拥有高新技术,成为高新技术产业。一个产业如果不能持续进步,今天的高新技术产业,明天可能就成为传统产业。因此,发展新质生产力不能不立先破、盲目放弃或忽视传统产业,也不能一哄而上,盲目上马所谓的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并不一定意味着高竞争力、高附加值。要谨防地方之间盲目搞新质生产力竞赛,搞低水平的重复建设,这会造成资源浪费,对形成真正的新质生产力没有任何帮助。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有助于处理好三类产业之间的关系,促进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传统产业协调发展,助力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在高水平市场体制与广阔的市场空间下,企业会根据市场需求与自身实际情况分散进行探索与决策,减少与排除外部干扰,理性思考短期生存与长远发展的关系。企业会根据市场实际决定自身发展方向。企业的分散理性决策汇聚起来会推动三类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促进现代产业体系不断得到完善。在产业发展方面,地方政府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政府的政策激励会对产业发展带来正面作用,但也可能产生负面效应。过去,新产业一旦起步,各个企业很容易一哄而上、盲目投资,这与地方政府的直接干预、推波助澜是分不开的。随着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推进,会激励企业最大限度地按市场信号进行决策,排除包括地方政府在内的干扰,抵御不符合市场规律的诱惑,进而在发展新质生产力过程中抑制冲动投资。3.有助于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发挥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企业在创新中的主导作用,同时也要发挥好政府的作用。无论是科技创新,还是产业发展,都离不开有为政府的赋能与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之所以能快速健康发展,建立起优势地位,与政府的战略眼光、战略定力、产业政策、配套支持、财政补贴等是分不开的;我国在芯片等“卡脖子”领域的突破,与政府推动形成的新型举国体制也是分不开的。这表明市场与政府发挥作用是不矛盾的,两者之间完全可以相互支持、相互协同、相互赋能。需要强调的是,政府的主要任务是为有效市场保驾护航。有为政府的核心要义在于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创造条件、提供保障。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政府要强化这个角色定位,尽可能减少对创新与产业发展的直接干预。如果市场不能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政府就无法更好地发挥作用,应将市场是否有效作为衡量政府是否有为的最重要的标准。按照这个标准,当前政府作用的模式对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仍存在制约,需推动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配的创新型政府建设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依靠市场力量,越是遇到困难,越要有战略定力。只有将市场力量真正调动起来,才能形成源源不断的持续动力。一些地方政府迫不及待地干预市场,通过优惠政策招商引资,影响企业决策,这可能会在短期内迅速形成产能,推动地方经济指标的快速改变,但并不能形成新质生产力。过去,我国一些产业遍地开花、地区间雷同的问题比较严重,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与浪费。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必须着力改变这种状况。随着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推进,地方政府直接干预经济的空间将被大大压缩,地方保护的动机将受到有效抑制,将倒逼地方政府科学定位自身的角色。同时,全国统一大市场为所有地方经济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会激励地方政府改善营商环境,赋能企业提升竞争力,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地方政府为了提升产业与企业竞争力,会减少甚至放弃对企业干预,支持企业按市场需求决策,促进形成新质生产力。
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背景下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建议
在传统优势日益消减、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必须抓住新产业革命的机遇,提升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紧迫感。但不能因为紧迫就慌乱盲目,欲速则不达,资源错配、未立先破,这反而会损害经济基本盘。越是紧迫,越要扎实打好基础,坚持长期主义,越要将重心放在长期导向的市场体制建设与完善上,而不是搞短期刺激,低水平的大规模重复投资“砸”不出新质生产力。因此,要将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根本途径与着力点,扎扎实实打好资源配置、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的基础。1.着力强化市场基础制度建设通过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市场准入制度、公平竞争制度等,构建微观动力机制,把企业的积极性真正调动起来。无论是科技创新,还是产业转型,都应在公平竞争的前提下,由企业自主选择、分散决策、优胜劣汰,通过竞争的洗礼让优秀者脱颖而出。政府的根本任务是为市场有效运行创造条件、保驾护航,为市场主体赋能。即使在一些需要运用举国体制进行突破的领域,在政府发挥引导、牵头、协调、整合作用的前提下,也要坚持市场化导向,最大化引入市场机制,即在行政机制的框架下尽可能多地嵌入市场机制,或者仍以市场机制为主,在市场框架下嵌入必要的行政机制。2.着力推进全国统一要素市场建设生产要素在更大范围内自由高效流动是实现创新性配置的前提条件。打通生产要素流动壁垒,就能促进要素的创新性组合,要素的创新性组合会产生“化学反应”,释放出惊人的能量。相对于商品与服务市场,我国要素市场发展相对滞后,这既制约了既有生产要素的配置,更制约了先进生产要素的培育。我国在人才、资本、技术、数据等生产要素方面的潜力远远没有释放出来,应加大各类专业要素市场的建设力度,不仅要形成各类统一的专业要素市场,还要让各类要素市场之间实现互联互通。3.着力破除地方保护与市场分割地方保护与市场分割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大痛点,过去在产业发展中出现的盲目跟风、低水平同质化发展等问题,很大程度上与地方政府的不当干预有关。发展新质生产力,离不开地方政府的作用与支持,要通过改革,缓解地方博弈中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间的矛盾,对地方政府形成有效激励。推动生产力实现质的提升,地方政府要转变思维、科学有为,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尊重市场规律,变政策洼地为改革高地,为企业赋能,培育具有当地特色与竞争优势的产业。
编辑:刘一
文章见《中州学刊》2024年第5期“经济理论与实践栏目“新质生产力”专题,因篇幅所限,注释、参考文献省略。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0 | 帖子:3381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