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连平(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习总书记指出,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金融对外开放是经济国际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2018年以来,新一轮金融对外开放的序幕已经拉开,主要涉及两大领域:一是金融行业,包括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期货业以及评级行业等;二是金融市场,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和保险市场等。未来一个时期我国金融对外开放将阔步前行。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行业和市场通常面临较为复杂的不确定性。未来金融开放应与金融改革、金融市场发展和金融监管能力相协调和匹配。
新一轮金融开放剑指何方
从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和基础条件看,下一步金融开放可能的重点领域主要仍在两个方面,即金融行业和金融市场。
本轮银行业开放举措包括取消外资设立机构的总资产规模限制,取消银行和金融资产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放宽在信托、金融租赁、汽车金融、货币经纪和消费金融等行业金融领域引入外资的限制,对商业银行新发起设立的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和理财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不设上限,大幅度扩大外资银行业务范围,等等。
2003年我国大型银行改革转型以来,银行业总体上保持了良好的运行状态,资产负债平稳增长,盈利水平保持良好状态,资产质量持续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具备了很好的扩大开放与国际接轨的条件。尽管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银行业市场持续扩大对外开放,但迄今为止,外资银行资产占中国全部商业银行资产的比重依然很低。本轮开放政策落地后,将使我国银行业的对外开放达到新的更高水平。
未来,中国银行业对外资的进一步开放可能主要在取消外资机构资产规模限制、放松乃至取消持股比例限制,以及业务范围扩大至中资银行同等水平等三个维度展开。由于一个阶段以来,外资银行对业务发展受限存在不少抱怨,新一轮开放可能将进一步放松业务范围限制以及促进经营便利化,作为重要内容。随着对总资产规模限制的取消,未来中小外资银行进入境内的步伐将加快,有助于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保险业是我国金融开放最早的领域。加入WTO后,我国全面清理了与WTO规则不符的保险法律法规,在保险企业设立方式、地域范围和业务领域等方面持续放宽限制。本轮开放取消了对外资保险经纪公司的经营年限和总资产规模的限制,放宽和取消了外资持股比例限制,保险业全面开放格局进一步清晰。但迄今为止,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保险行业总资产的占比仅为6%。尽管相对来说保险业开放程度较高,但未来依然有不小的开放空间。我国将更加重视加大保险业开放的力度,在外资持股比例和外资险企的经营范围等方面,进一步放宽相关限制。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我国证券业开启了开放进程。加入WTO后,证券业开放步伐逐步加快。2018年以来,我国在证券业领域开放的主要内容包括:按照内外资一致的原则,允许合资证券和基金管理公司的境外股东实现“一参一控”,合理设置综合类证券公司控股股东的净资产要求,包括允许外资控股合资证券公司、放宽单个境外投资者持有上市证券公司业务的范围等。鉴于长期以来我国直接融资发展不如人意,证券行业发展相对较慢,未来我国证券行业的对外资开放会相对加快步伐。开放将朝着允许外资享受更多国民待遇、继续放松准入限制和持股比例限制,以及进一步放开证券公司的业务范围等方向推进。
资本市场开放是本轮金融对外开放的重头戏,而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开放则是开放的主要内容。股票市场开放举措包括:取消合格境外投资者(DFII/RQFII)投资额度限制,放开外资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管理的私募产品参与“港股通”交易的限制,进一步便利境外机构投资者参与中国资本市场;全面推进H股“全流通”改革,更好地服务企业发展。债券市场开放举措包括:拓展境外机构投资者进入交易所债券市场的渠道;制定交易所熊猫债管理办法,进一步便利境外机构发债融资;允许外资机构获得银行间债券市场A类主承销牌照,进一步便利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等。本轮开放还涉及扩大期货市场开放力度,扩大待定品种的范围;允许外资机构在华开展信用评级业务时,可以对银行间债券和交易所债券市场的所有种类债券评级。未来,资本市场的开放将从三个方面推进,即允许更多地境外投资者(包括自然人)参与境内资本市场、进一步放宽外资进入的规模限制,允许境外投资者业务范围进一步扩大。
从长远来看,给外资在中国金融领域经营以国民待遇是开放的最终目标。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随着本轮开放举措的逐步落地,中国金融开放水平将大幅提升。未来金融行业的开放步伐会快于金融市场,银行业开放的步伐会快于非银行的其他行业,债券市场开放的步伐会快于股票市场,外资中小金融机构进入的步伐会快于大型金融机构。此外,外资股比限制将进一步放松直至基本取消,外资可以自由选择参股,合资或独资等方式在华经营;针对外资的机构准入的数量型要求将进一步放宽直至基本取消。外资在境内金融领域的商业存在范围将因此进一步拓宽。
积极审慎地实施金融开放
从战略视角看,应该积极推进金融领域对外开放。但在今后较长一个时期内,中美战略博弈进入关键阶段,国际环境将会更加错综复杂。因此需要保持清醒头脑,坚持自主开放,把握好开放节奏,协调好相关的改革,争取在系统性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使开放的效益最大化。
一是金融开放要与金融改革相协调。考虑到中国金融市场化程度还存在不足,一些关键领域的改革还在逐步推进过程中,因此如何使金融开放和金融体制机制改革更好地匹配至关重要。需要重点关注三个方面:利率市场化、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和资本和金融账户开放。目前,我国汇率机制离完全的市场化——弹性十分充足——尚有不小的距离。而更加市场化的浮动汇率与金融市场高水平的开放要求是相一致的。我国的利率市场化已经大步推进,但影响最大的银行存贷款基准利率改革刚刚起步,LPR对市场的影响以及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尚需一个过程,目前还只是运行的初步阶段。市场化定价机制对金融开放具有重要影响。目前资本和金融账户的大部分项目已经放开,但涉及资本境内外流动,尤其是私人资本的流动仍有限制,未来需要伴随金融行业和市场的开放同步放松限制。
二是应合理把握开放节奏,注重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国际经验表明,开放可能会带来问题以及消极影响,有些方面问题可能会比较突出,例如信息不对称和非理性预期。一个时期以来,国际市场上对中国经济始终存在非理性预期,对中国经济运行状况有很多误读误判,有的甚至是别有用心的。金融市场扩大开放后,国际非理性预期毫无疑问会对我国市场运行产生更多的影响。如何将不利因素降到最低程度,需要认真加以考量。开放以后,更多的资本流入自然会带来更多的资本流出需求,必然会有一些投机资本兴风作浪,系统性金融风险可能有所上升。这需要长期关注和谨慎防范,关键是要有针对性的机制和预案。
三是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开放需要与资本市场成长相匹配。中国是大海,将大海掀翻谈何容易。从全球金融业来看,中国银行业也可以算得上大海。但实事求是地看,中国资本市场,由于种种原因长期以来直接融资发展却不如人意。未来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需要把握好节奏,与市场的成长、规模、成熟度很好地匹配起来。只有成为了大海,中国资本市场才能经得起更大的风浪,立于不败之地。
四是金融市场开放水平要与监管能力相匹配。这一点尤为重要。国际上风险失控的案例,很多是监管未能及时跟上或者应对出错所致。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金融运行总体平稳,也与监管较为有效息息相关。面对未来开放的进一步扩大,金融监管能力需要同步提升,以促使两者之间保持动态适应和匹配。这方面的能力主要包括规范金融机构经营行为的能力、预警和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以及处置和化解金融风险的能力。唯有持续提升监管能力,未来才能在开放进一步扩大的同时,保持金融市场的规范运行,风险控制处于良好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