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块   组织振兴   齐卫平:新时代十年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大理论与实践成果
返回列表
查看: 239|回复: 0
收起左侧

[治理策略] 齐卫平:新时代十年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大理论与实践成果

[复制链接]

6万

主题

6万

帖子

294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948508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2-10-27 09:36: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齐卫平(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新时代十年,以现代化为国家治理的重要取向是党治国理政创新实践的一个标志性成果。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历史决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不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党和国家事业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取得了重大成就,为全球治理提供了“中国之治”的鲜活经验。
  国家治理现代化重大命题的提出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方位,党治国理政创新实践迎来新的历史起点。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以全面深化改革为主要议题,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提出这个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全会着眼推进所有领域改革和推动深化改革的全面发展,“就是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总体角度考虑的”。经过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30多年的发展,明确提出国家治理现代化重大命题,赋予改革开放以崭新内涵,为全面深化改革树立了全新的目标指向。
  2019年10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召开,会议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表述作为会议的主题进行专题研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围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大任务,把新时代改革开放推向前进的根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重大问题。党中央决定用一次全会就这个重大问题进行研究部署,是从政治上、全局上、战略上全面考量,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作出的重大决策。”这个重要论述凸显了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大战略意义。
  从发生学角度来理解,“国家治理”概念的提出本身就富有现代性意蕴。从语义上看,国家建设和国家治理有着内在逻辑关系。一般而言,国家建设包含国家治理的意思,但就“建”和“治”作为动词进行理解,两者的语境还是有明显的差别。以往通用的“国家建设”概念主要表述发展诉求、奋斗目标、工作任务等方面的指向,含义比较宽泛。而“国家治理”概念的含义则侧重体系构建、组织构造、机制运行、资源配置等方面的结构性问题的解决。因此,国家治理的概念一经提出,便受到学者们的高度重视,立即成为理论研究的重大命题,跟进研究的许多重大理论成果在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创新实践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学理支撑作用。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原创性理论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总体设计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丰富的理论创新成果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
  阐明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是把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的必然要求。经过几十年发展,我们已经进入改革的深水区。“新时代谋划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轴”。改革要向深层次推进必须找到新的突破口,形成新的着力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科学回答了在新时代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怎样全面深化改革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把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这是一场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深刻变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
  揭示国家治理现代化探索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重大意义。如果说全面深化改革是对国家治理现代化任务的实践逻辑的体现,那么,丰富和创新马克思主义体现的则是形成国家治理现代化理念的理论逻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怎样治理社会主义社会这样全新的社会,在以往的世界社会主义中没有解决得很好”。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或没有做出实践,或没来得及深入实践,都没有解决好这个问题。我们党积累了丰富经验、取得了重大成果,但还有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必须从各个领域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把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置于社会主义发展史视野下进行研究、做出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应有之义。
  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密不可分。以国家制度赋能国家治理,是习近平总书记论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他指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国家治理体系就是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体现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的国家制度;国家治理能力就是把国家制度优势转化并运用到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党中央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由两句话组成,不能只讲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句话,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句话是前提,不能忽略或漏掉不讲。国家制度与国家治理的内在逻辑要求把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视为一个整体,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个根本前提。
  聚焦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两大重点问题。现代化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人们对现代化的认知已经超越了工业化以及物质、科学技术等层面的思想水平。新时代伟大实践在统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等方面的现代化建设基础上,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两个聚焦点,体现党中央前瞻性的战略眼光。治理好一个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具有决定意义,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具有落实意义,“有了好的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提高治理能力,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相辅相成,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键。
  提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一系列任务。与一般意义上的国家建设任务不同,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任务侧重理顺体制机制,形成制度协同和治理合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就是要适应时代变化,既改革不适应实践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又不断构建新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学、更加完善,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更加注重治理能力建设,增强按制度办事、依法办事意识,善于运用制度和法律治理国家”。习近平总书记的相关重要论述还突出强调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加强全面统筹,“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统筹各领域改革进展,形成整体效应”,着力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这些重要任务的提出,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实践遵循。
  要求把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的实现过程,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显著优势的彰显过程。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从13个方面系统总结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强调要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只有通过对国家的有效治理才能彰显出比较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既要坚持好、巩固好经过长期实践检验的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又要完善好、发展好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不断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可以说,国家治理体系为促进国家治理效能转化提供依据,国家治理能力为实现国家治理效能转化提供支撑。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突破性实践成果
  2020年12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全面推进,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确立,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为推动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奠定了坚实基础,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历史性伟大成就。”在党的全面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十年来,我们通过一系列重大举措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在创新发展中取得了突破性的实践成果。
  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领导核心得到强化。国家治理体系的有效运行需要树立强有力的领导权威,没有高度权威的统摄力,国家治理现代化将难以推进。新时代十年来,我们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了组织领导和理论指导的最高权威来源。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习近平总书记担任组长,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更加坚定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性,使党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集中统一领导得到有力加强。
  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党中央提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后,到党的十九大前,推出1500多项改革举措,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主要领域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尤其是“党的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分别就修改宪法和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作出部署,在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上迈出了新的重大步伐”。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对党和国家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的一次系统性、整体性重构……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能解决的难题,理顺了不少多年想理顺而没有理顺的体制机制,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主体框架初步建立,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组织保障”。
  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取得显著成效。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成熟和定型程度。基于国家制度与国家治理的内在逻辑,党中央提出路线图和时间表:到2035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入新时代的十年来,围绕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加强建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搭建起四梁八柱,以日渐成熟和定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助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不断推进。
  健全了权力监督的体系。党的十八大后全面从严治党强力度的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强化对权力的监督。党中央采取重大举措,统筹设置党政机构以及推进党的纪律检查体制和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组建国家、省、市、县监察委员会,同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合署办公,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各级监察委员会的设立,使原来分散于行政监察部门、预防腐败机构和检察机关查处贪污贿赂、失职渎职以及预防职务犯罪等部门的工作力量得以整合。党中央统一领导下的国家反腐败工作机构的整体性重构,切实解决了过去反腐败力量分散、职能交叉重叠的问题。反腐败力量更集中,监督范围更广泛,权限手段更丰富。
  巩固了治国理政的法治意识。新时代十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取得重大成果,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截至2022年6月底,制定修改法律、行政法规730余件次,现行有效法律292件,行政法规598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日趋科学完善。宪法至上和法律权威的法治意识在社会面上得到强化,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深入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为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法治保障。
  夯实了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践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始终是党治国理政的目标诉求,虽然“我们走过弯路,也遭遇过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挫折,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意志和决心始终没有动摇”。新时代十年伟大实践中两个成就极不寻常,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二是解决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这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为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奠定了坚实基础”。这极大地坚定了党和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极大地增强了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底气。
  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的主要经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既是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又是一个重大现实课题”。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坚定信心,保持定力,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必须认真总结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经验,并把经验上升为制度,形成战略定力。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为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提供根本保证。坚持党的领导是党的百年奋斗中形成的具有首要地位的历史经验,治理好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和人口最多的国家,必须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整个进程中始终坚定不移走好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推进各方面制度建设、推动各项事业发展、加强和改进各方面工作,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自觉贯彻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根本要求”,“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中国共产党是领导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党的领导是中国最大的国情,党的领导制度是我国根本领导制度,这些重大论断表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对保证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树立价值取向。“坚持人民至上”的历史经验,体现在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上,就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根本利益,不断为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福祉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进一步强化了党的性质宗旨。以人民根本利益为价值取向,是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站稳人民立场的根本要求。
  坚持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优势为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增添发展效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积淀了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的丰富资源。新时代十年自强自信、守正创新的创造性实践,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激活了中国人民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的民族精神,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提升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自信。党和人民坚定“四个自信”,对最大限度最广范围地在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发展中充分发挥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充满信心。
  坚持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为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营造有利环境。在全球化背景下,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离不开国内外良好环境形成的发展条件。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度演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在不可扭转的历史进程中展开,国内外环境在形势深刻变动中呈现错综复杂的特点。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充分把握统筹“两个大局”中有利于我们这边的“时”与“势”,努力创造有利环境,把握历史发展的大势,跟随时代前进的步伐,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坚持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端正前进方向。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现代化起步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实践,长期以来,现代化话语被先行进入现代化国家行列的西方国家垄断。而我国进入新时代十年来的伟大变革和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表明,“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走不同于西方模式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必须以坚持社会主义为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坚持不断提高战胜风险挑战的能力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排除障碍。新时代十年来的实践发展中,“我们遭遇的风险挑战风高浪急,有时甚至是惊涛骇浪,各种风险挑战接踵而至,其复杂性严峻性前所未有”。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党和人民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并在一次次大考面前彰显了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强大力量。尤其是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国取得了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果,以无可争辩的事实为我国国家治理体系的韧劲和治理能力的水平作出了最好诠释。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必须把战胜风险挑战的重要经验坚持好,以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的强大能力,有效排除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中的各种障碍,确保“中国号”这艘巨轮行稳致远,朝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勇毅前行。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崭新篇章。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谱写崭新篇章的重大战略任务。迈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必须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的创新实践中交出一份优异答卷。(来源:《国家治理》周刊2022年10月上)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1 | 帖子:3002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