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工业经济总量稳步增长 用工人数有所下降——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系列报告之六
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表明,近五年来,在新发展理念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下,我国工业经济总体保持了健康发展态势,企业户数、资产总量保持稳步增长;同时在工业转型升级过程中,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从业人数呈现下降趋势。但应看到,目前我国正处于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用工人数出现下降,是适应这一进程的正常调整。
一、工业经济规模扩大,总量稳步增长
普查结果显示,2018年末,全国共有工业企业[1]345.1万户,与2013年末(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年份)相比,年均增长7.4%;资产总计139.3万亿元,年均增长5.8%。工业经济总量分布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东部地区聚集效应明显,四省合计占全国比重超过一半
2018年末,东、中、西部地区工业企业户数分别为242.3万户、61.3万户和41.4万户[2],分别占全国的70.2%、17.8%和12.0%。其中,广东、江苏、浙江、山东占比居前四位,分别为16.9%、15.0%、12.5%和9.2%,合计占比超过五成。同时,东部地区工业企业户数占全国比重较2013年末提高0.9个百分点。工业企业聚集在东部地区,主要受区位优势、产业规模、营商环境等多重因素影响。
2018年末,东、中、西部地区工业企业资产总计分别为80.2万亿元、30.6万亿元和28.5万亿元,分别占全国的57.6%、22.0%和20.5%。上述4个大省依然占绝对优势,江苏、广东、山东、浙江占比分别为10.9%、10.7%、8.6%和7.2%。东部地区资产总计占全国比重较2013年末提高0.5个百分点。
2018年末,全国仅北京、天津、上海三地工业企业户数比2013年末减少。其中,受京津冀协同发展采取的产业升级转移等政策措施影响,北京、天津两地工业企业户数分别比2013年末减少20.2%和10.3%,年均分别减少4.4%和2.1%。受产业转型升级等因素影响,上海工业企业户数比2013年末减少37.8%,年均减少9.1%。
(二)装备制造业增速占比均居首位,钢铁行业去产能效果显著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创新驱动战略引领下,我国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新动能加快孕育发展,工业经济不断向中高端迈进。2018年末,装备制造业企业户数为137.7万户,比2013年末增长58.0%,年均增长9.6%,占全部工业企业资产比重为39.9%,比2013年末提高3.7个百分点;资产总计47.7万亿元,比2013年末增长50.0%,年均增长8.4%,占全部工业企业比重为34.2%,比2013年末提高4.0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户数和资产规模在工业各大行业板块中均居首位。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企业户数增长较快,2018年末与2013年末相比,年均分别增长12.7%和11.6%;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资产总计与2013年末相比,年均分别增长15.2%和10.9%。
近几年,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各项政策措施持续推进,钢铁行业去产能取得显著效果。2018年末,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企业户数为2.2万户,比2013年末下降42.0%,年均下降10.3%;资产总计6.5万亿元,比2013年末下降4.7%,年均下降1.0%。
(三)私营企业不断壮大,外商投资企业发展有所放缓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税收减免、金融扶持等一系列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小微企业占比较大的私营企业得以不断发展壮大。2018年末,私营工业企业户数达到291.2万户,比2013年末增长65.4%,年均增长10.6%,占全部工业企业比重为84.4%,比2013年末提高11.3个百分点;资产总计40.5万亿元,比2013年末增长48.6%,年均增长8.2%,占全部工业企业资产比重为29.1%,比2013年末提高3.2个百分点。
近年来,受优惠政策弱化、劳动力等资源成本上升、内资企业竞争力提升等多重因素影响,外商投资企业发展步伐有所放缓。2018年末,全国外商投资工业企业共有4.4万户,占全部工业企业比重比2013年末下降1.2个百分点。但外商投资企业资产保持小幅上涨,2018年末资产总计为13.4万亿元,比2013年末增长7.4%,年均增长1.4%。
二、工业企业用工下降,结构呈现积极变化
2018年末,我国工业从业人员平均人数(以下简称工业从业人数)为11521.5万人,比2013年末减少2504.3万人,下降17.9%,年均下降3.9%。工业从业人数变动情况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主要行业中汽车制造业保持增长,钢铁煤炭行业降幅明显
2018年末,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37个行业从业人数比2013年末下降,4个行业保持增长。从业人数增长的行业中,除去燃气生产和供应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外,主要行业中仅汽车保持增长。2018年末,汽车制造业从业人数比2013年末增长5.0%,年均增长1.0%;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分别下降47.5%和43.2%,年均分别下降12.1%和10.7%,在主要工业行业中降幅居前。这充分体现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效,进一步反映了淘汰落后产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效果。
(二)先进制造业用工比重上升,用工分布出现结构变化
虽然工业从业人数总体下降,但从业人员在行业间的分布出现了积极变化,逐渐由传统的原材料制造、高耗能行业向先进制造业转移。2018年末,原材料制造业、高耗能制造业从业人员的比重分别比2013年末下降2.4和2.1个百分点,而装备制造业比重则上升4.8个百分点,占比达到39.2%,反映了制造业转型升级、结构调整取得成效。
(三)绝大多数地区从业人数下降,区域分布稳中有变
2018年末,在31个地区中,除西藏外其余地区工业从业人数均比2013年末下降。其中,前五位用工大省广东、江苏、浙江、山东、河南[3]从业人数合计比2013年末下降13.8%,年均下降2.9%。
工业从业人数区域间分布稳中有变。2018年末,东部地区工业从业人数占全国工业从业人数比重为62.2%,与2013年末持平;中部地区比重为23.9%,提高0.3个百分点;西部地区比重为13.8%,下降0.3个百分点;长江经济带比重为44.9%,比2013年末提高1.9个百分点。上述区域间分布变化,反映了“中部崛起”“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效果。此外,京津冀地区工业从业人数占全部工业比重从2013年末的6.8%降至2018年末的6.1%,下降0.7个百分点,体现了京津冀协同发展采取的一系列疏解非首都功能、加大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政策措施取得成效。
(四)私营企业用工总体稳定,吸纳就业主体地位加强
2018年末,私营工业企业从业人数与2013年末相比年均下降1.0%,年均降幅低于全部工业2.9个百分点;从业人数占全部工业从业人数比重为51.9%,比2013年末提高7.2个百分点。
近年来,在产业发展升级和市场环境变化共同作用下,工业用工需求有所放缓,从业人员呈现下降趋势。但应看到,目前我国正处于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用工人数出现下降,是适应这一进程的正常调整。
注:
[1]这里的工业企业指工业企业法人单位。
[2]文中的部分计算数据和合计数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均未作机械调整。
[3]2018年末,这5个地区工业企业从业人数合计占全部工业企业比重约为53%。
(来源:国家统计局工业统计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