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块   财经观察   汪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读:稳增长,稳地产
返回列表
查看: 135|回复: 0
收起左侧

汪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读:稳增长,稳地产

[复制链接]

6万

主题

6万

帖子

294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943108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2-12-20 08:49: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汪涛(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瑞银亚洲经济研究主管,首席中国经济学家
稳增长至关重要...

在上周五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会议”)上,会议强调要着力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要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与之对应,宏观政策定调宽松积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特别是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重申了对房地产行业的支持基调,并明确要求加大对民企、外资和平台企业的支持(支持后者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我们认为在明年3月的两会上,政府会将经济增长目标设定在5%左右(瑞银预计2023年GDP增长4.9%)。
...继续优化防疫政策、退出动态清零

在过去一个月政府加速放松疫情防控措施之后,会议要求顺利渡过流行期,确保平稳转段和社会秩序稳定。防疫政策中心也明确转为着力保健康、防重症。我们认为这表明了高层对退出动态清零、推动经济正常化的清晰意图与明确决心。虽然防疫政策放松初期感染病例数目激增、对经济活动带来冲击,我们预计中国或会继续推进和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大幅放松,不过一些地方在冬季可能会继续执行部分现存的防疫政策。
进一步放松房地产政策,支持相关活动企稳

虽然会议依然保持了“房住不炒”的整体定位,但房地产政策定调明显趋于宽松。会议要求扎实做好保交楼工作,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继11月中房地产相关的金融和信贷政策大幅放松之后,我们预计房地产政策会进一步宽松以支持购房需求,包括进一步降低房贷利率和首付比例,更多城市放松限购,加大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对烂尾停工项目的信贷资金支持等。整体而言,我们预计房地产销售会在未来几个月低位企稳,二季度之后在政策放松和经济重启的推动下环比反弹。
宏观政策保持宽松,强调创新与自主可控

会议要求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在有效支持高质量发展中保障财政可持续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我们预计一般公共预算赤字率和地方政府专项债新增限额会小幅扩大;不过,基建投资增速可能从2022年的12%以上的强劲增长回落到5-6%的稳健水平。增广财政赤字会继续扩大,但幅度小于2022年。会议保持货币政策“稳健”的基调,强调要“精准有力”。会议要求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支持力度。我们预计央行可能继续降准,不会降低政策利率、但LPR有可能小幅下调5-10个基点;信贷稳健增长但略弱于今年(参见2023年展望)。此外,会议要求找准关键核心技术和零部件薄弱环节,保证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绿色低碳、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或将获得更多政策支持。
12月16日,备受瞩目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闭幕。会议讨论了2023年的主要经济目标和政策基调。像往年一样,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没有宣布关键的增长和发展目标,这些目标将在明年三月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发布。
稳增长至关重要,进一步经济重启

稳增长至关重要。会议指出当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外部环境动荡不安,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加深。在这种情况下,与12月初的政治局会议精神一致,会议强调要着力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要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会议要求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与之对应,会议宏观政策定调宽松积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重申了对房地产行业的支持,并明确要求加大对民企、外资和平台企业的支持。我们认为在明年全国人大会议上,政府会将经济增长目标设定在5%左右(瑞银预计2023年GDP增长4.9%),为疫情相关不确定性和全球增长减速的冲击留有一定灵活空间。
经济重启继续推进。过去一个月政府加速放松疫情管控措施,会议重申要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因时因势优化疫情防控措施,我们认为这意味着政府计划继续退出动态清零政策、重启经济。其中,会议要求顺利渡过流行期,确保平稳转段和社会秩序稳定。防疫政策中心也明确转为着力保健康、防重症。我们认为这表明了高层对退出动态清零政策、推动经济正常化的清晰意图与明确决心。虽然防疫政策放松初期感染病例数目激增、对经济活动带来冲击,我们预计中国或会继续推进和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大幅放松,不过一些地方在冬季可能会继续执行部分现存的防疫政策。
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会议明确指出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政府计划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我们认为政府可能会将部分支持政策延续到2023年,加大对就业(特别是年轻人和高校毕业生)和居民收入的支持。在初期,居民情绪较为谨慎,可能抑制未来几个月消费活动。随着本轮疫情高峰在一季度结束,我们预计居民消费会大幅反弹,不过幅度可能不及中国2020年中或欧美国家消费表现(参见最新预测)。另一方面,会议还要求加快实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加强区域间基础设施联通,加大对符合国家发展规划重大项目的融资支持。
加大对民企、外资和平台企业的支持。与稳增长的基调对应,会议重申了支持民营经济、吸引和利用外资、支持平台企业发展的长期立场,这也与二十大会议精神一致。其中,在2021年监管大幅收紧、2022年平稳定调之后,本次会议对平台企业的政策定调明显宽松,明确要求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我们认为这些应可以降低部分市场参与者认为政府不再重点关心经济增长或市场化经济的担忧。
房地产宽松政策继续加码

房地产政策保持宽松定调。不同于12月初政治局会议中没有提及房地产,中央经济会议保持了“房住不炒”的整体基调,但定调明显趋于宽松。会议要求要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改善资产负债状况。政策基调延续了11月中以来房地产政策明显放松的趋势,后者大幅加强了对开发商和烂尾停工项目的金融和信贷支持。此外,会议还明确要求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这很可能是2023年的房地产政策重心。
更多促进房地产销售的宽松政策可期。自11月中房地产政策大幅以来,多个开发商已经成功在在岸市场发行债券、启动股权配售再融资计划、且/或获得国内银行的大额授信额度。我们预计房地产政策会进一步放松,包括进一步降低房贷利率和首付比例,放松高线城市的限购,以及加大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对烂尾停工项目的信贷资金支持。整体而言,我们预计房地产销售会在未来几个月低位企稳,二季度之后在政策放松和经济重启的推动下环比反弹。2023年房地产销售可能下跌3-8%,对GDP增长的拖累远小于2022年(参见2023年展望)。
宏观政策继续稳增长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会议要求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与此同时,政府还要求在有效支持高质量发展中保障财政可持续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我们认为这意味着2023年财政政策会继续保持宽松,但额外的财政刺激规模会小于2022年。对于2023年,我们预计一般公共预算赤字率会小幅扩大至GDP的3%左右,地方政府专项债新增限额也会小幅扩大到3.7-3.8万亿(2022年为3.65万亿)。我们预计2023年财政收入稳步回升、减税降费规模有所缩小,因此2023年财政乘数有望提高。我们预计基建投资增速从2022年的12%以上的强劲增长回落到5-6%的稳健水平。总体而言,我们估算中国增广财政赤字率在2023年继续扩大0.5%以内(占GDP比重),不过小于2022年的3.5%(参见2023年展望)。
稳健的货币信贷政策精准有力。会议保持货币政策“稳健”的基调,不过要求要“精准有力”。会议要求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支持力度。朝前看,我们预计央行不会降低政策利率,但得益于央行进一步降准、再贷款等流动性支持、以及银行进一步下调存款利率,LPR有可能小幅下调5-10个基点。这应有助于推动2023年信贷稳健增长9.8%,略低于今年的10%。因此,我们预计整体债务占GDP的比重可能在2022年上升8-9个百分点之后在2023年进一步上升7-8个百分点。中国快速和较早的经济重启可能推动CPI同比增速在2023年上半年明显上升和触顶(上半年平均增速超过3%),但鉴于整体增长复苏依然比较脆弱、且经济重启带来的通胀冲击应是暂时的,这应不会促使央行调整货币政策回归中性(参见2023年展望与预测调整)。

支持创新和产业体系自主可控。与二十大精神一致,会议要求找准关键核心技术和零部件薄弱环节,保证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政府计划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发挥好政府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的组织作用,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会议要求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但提及碳中和或碳减排的措辞很少。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绿色低碳、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或将获得更多政策支持。
支持创新和产业体系自主可控。与二十大精神一致,会议要求找准关键核心技术和零部件薄弱环节,保证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政府计划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发挥好政府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的组织作用,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会议要求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但提及碳中和或碳减排的措辞很少。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绿色低碳、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或将获得更多政策支持。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0 | 帖子:1万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