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块   生态振兴   挖掘利用好湿地保护的中国“乡土智慧”
返回列表
查看: 121|回复: 0
收起左侧

[生态策略] 挖掘利用好湿地保护的中国“乡土智慧”

[复制链接]

6万

主题

6万

帖子

295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950694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3-1-31 09:41: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龙春林(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主任)

去年11月,《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COP-14)在中国武汉和瑞士日内瓦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顺利召开。大会以“珍爱湿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呼唤世界各国政府和人们对湿地的关爱与珍惜。习近平主席以视频方式出席会议并致辞,高度总结中国湿地保护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强调“要增进湿地惠民全球福祉,发挥湿地功能,推进可持续发展,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给各国人民带来更多实惠”。

《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部级高级别会议的主要成果之一,就是正式通过《武汉宣言》。宣言呼吁各方以强烈意愿和实际行动,促进各类湿地的保护、修复、管理以及合理和可持续利用。该宣言强调《联合国原住民权利宣言》规定的原住民在自由、事先知情同意下充分有效参与的重要性,以及乡土知识和做法在促进湿地保护、修复和合理利用方面的作用。

中华文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创造了辉煌灿烂的黄河文明、长江文明。我国各族人民积累了保护与合理利用湿地的乡土知识和丰富经验,维系着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特别是在湿地植物的认知、保护、利用等方面,中国人民为世界贡献了许许多多鲜活的案例,展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智慧。

比如,浮萍是常见的湿地植物,常漂浮在未被污染的水体表面,在有些地方被认为是农田杂草。不过,我国最早的药物学著作《神农本草经》就记载了浮萍的药用价值。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当地侗族百姓认为浮萍能够“帮助”水稻生长,并在水田里养鱼、养鸭,形成了由水稻、浮萍、田鱼、鸭子和周围其他生物与非生物环境构成的农田生态系统。中央民族大学研究人员后来通过科学研究印证了侗族同胞的传统智慧。黔东南地区侗族同胞创造的“稻―萍―鱼―鸭”生态系统,是一个非常好的中国案例,可在全世界数以万计的类似地区推广。

传统知识和民间智慧来自地方社区,经历了数十年乃至千百年的实践检验,而且操作简单,材料易得,成本低廉,容易采纳和推广应用。不过,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利用乡土知识或传统智慧助力湿地修复往往也存在一定的难度,面临一些挑战。

在一些人的固有认识中,传统知识多是落后的、不符合生产力发展需要的。人们也多从狭隘的视角来看待传统知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并因此产生了轻视甚至排斥的态度。这些乡土知识由于难以得到应有的尊重和承认,生存空间逐渐缩小。这不仅导致其无法在湿地修复中推广应用,而且随着新技术、新材料的引进,又将产生不适合当地自然条件的物种甚至外来物种入侵湿地生态系统的新问题,这类教训不容忽视。

此外,对传统知识价值的甄别也确实存在一定的难度。我国多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中积累了类型丰富的传统知识,哪些传统知识适用于湿地修复,哪些需要改进方能推广应用,都必须通过科学论证或经过专门研究。这要求研究者需要受过专门的训练,或者拥有相关专业知识,尤其是生物多样性相关的传统知识。

还值得注意的是,在运用传统知识对湿地进行管理的决策和实际工作中,当地人和地方社区的参与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一些传统知识取材于当地社区,当地人的主动参与能加速保护工作进度,提高保护效率。而在把这些知识引入其他地区的情境中,更多当地人参与,也将促进这些传统知识的本土化,提高保护工作的可持续性。(来源:光明日报)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0 | 帖子:908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