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积极扩大进口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我国已连续多年稳居全球第二大进口国,超大规模进口有力支持了国内生产保供和改善民生,也促进了各贸易出口国经济发展。2022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42.07万亿元,同比增长7.7%,其中进口18.1万亿元,同比增长4.3%。商务部印发《“十四五”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规划》明确要“更加重视进口的作用”。本期邀请专家围绕相关问题进行研讨。 政策逐步完善推动进口规模不断增长 主持人:我国进口贸易发展经历了怎样的历程?如何看待进口规模不断扩大产生的带动意义? 赵福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综合研究室主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口规模不断增长,进口商品的种类日益丰富,已成为全球重要的进口市场。进口规模从1981年的368亿元,增加至2022年的181024亿元。这不仅得益于我国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提高,也得益于进口政策的建立和不断完善。 一是不断降低进口关税。我国入世以来,积极履行入世承诺,不断降低进口关税水平。我国入世时货物进口关税为15.3%,承诺入世后降到9.8%。截至2021年底,我国进口关税总水平为7.4%。 二是建立进口平台。组织作为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迄今已举办五届。此外,截至目前,我国已设立43个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有效扩大进口。 三是出台相关促进政策。适应跨境电商发展,我国自2018年开展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以来,不断完善政策体系,扩大试点范围,方便进口。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积极探索进口制度创新。例如,海关总署推广自贸试验区探索“仓储货物按状态分类监管”的创新举措,非保税的进口货物可以进入海关特殊监管区与保税货物共同储存,并进行集拼、分拨、管理和配送,为进口企业盘活仓储库容、开展“拼单”采购提供便利,节省了运营成本。 四是不断提升进口自由化便利化水平。近年来,我国大力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积极为进口创造良好的环境。2021年,我国进口整体通关时间为32.97小时,相比2017年压缩了60%以上。与此同时,积极扩大服务贸易市场准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供跨境服务贸易,方便服务进口。 五是不断完善技术进口管理体系。我国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进出口管理条例》,规范技术进出口管理,维护技术进出口秩序。针对进口后将危害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或者公共道德,以及严重影响人的健康或安全,破坏生态环境的技术,我国对《中国禁止进口限制进口技术目录》进行修订。 进口规模不断增长既促进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还推动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深化。 扩大人民需求比较集中的产品进口,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顺应居民消费升级和多样化需求,进口日常生活用品,提供教育、旅行等服务。近年来,我国居民出境旅游人数、出国留学人数不断增加,出境旅游人数从1998年843万人次增加至2019年1.69亿人次,出国留学人数从2012年39.96万人增加至2019年70.35万人。 进口推动贸易循环,不断释放参与国际分工潜力。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发挥劳动力成本优势,积极发展“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进口一些商品和原材料,经过加工制造后再出口。近十年来,我国进口中间品占进口金额六成以上。进口的中间品作为投入,经过生产制造和研发后,又部分出口。我国深入参与国际分工,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提供保障。 能源以及高新技术的进口、大量留学人员归国等,有助于加强与世界的交流,为我国当前和未来发展提供了支撑。我国原油进口从2000年7000多万吨,增加至2022年5.08亿吨;近二十年来,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口稳步上升,年均增长10%以上;十年来,我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中超过八成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发展。 推动区域经济合作深化,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确定性。我国自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口从2015年2.4万亿元,增长至2022年5.94万亿元,“一带一路”日益成为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平台。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积极主动扩大开放,扩大进口,尽到大国责任,体现大国担当,为世界发展提供机遇,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为全球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主持人:我国进口贸易发展对我国经济以及全球经济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王晓红(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科研信息部副部长):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进口贸易不断扩量提质,对世界经济贸易增长的贡献度不断提升。2012年至2022年,我国货物进口额由18184亿美元增至27160亿美元。 进口商品结构持续优化。一是进口商品附加值提升。高端装备和关键零部件等高附加值机电产品居进口商品首位。2022年机电产品进口占38.5%,其中集成电路占39.7%;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占28.1%。二是中间品进口持续增长。我国是全球中间品进口规模最大的国家。2012年至2021年,中间品占我国进口比重由58.0%增至62.4%。2021年我国中间品进口额16760亿美元,比排名第二、第三的美国和德国分别高65%和176%。三是能矿资源、重要农产品等战略性资源进口持续增长。2022年原油、天然气、金属等资源型产品进口额占总量的24.3%。2012年至2022年,农产品进口额由1124.8亿美元增至2360.6亿美元。四是消费品进口持续增长。2021年我国消费品进口额1.73万亿元,较2012年增长一倍以上,占进口额总量的10%。 进口来源国日趋多元化。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促进了我国不断扩大对沿线发展中国家进口规模,为沿线发展中国家扩大出口,促进产业发展、技术进步和扩大就业提供新机遇。2022年我国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口额占进口总额的32.8%,较2014年扩大9倍以上,其中能源产品和农产品进口额分别为2.46万亿元和3704.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8.8%和13.4%。2012年至2022年,我国自东盟进口额由1958.2亿美元增至4080.5亿美元,占进口总额的比重由10.8%增至15%,为东盟区域经济增长提供了动力。我国是发达经济体的主要出口市场,尤其助力了疫情之后发达国家经济加快复苏。2012年至2022年,我国自欧盟进口额由2120.5亿美元增至2853.5亿美元,占比达10.5%。2022年我国进口额排名前五位的国家分别为韩国、日本、美国、澳大利亚和俄罗斯,进口额合计占比达30.1%。 中西部地区进口规模持续扩大。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国际大通道加快建设,提升了中西部对外开放水平,推动了加工贸易由东部向中西部转移。2012年至2021年,中部、西部地区进口在全国占比分别由6.2%和6.4%增至7.7%和9.8%。 一般贸易方式进口显著提升并居主导地位。2012年至2022年,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和其他贸易方式进口占比由56.2%、26.5%和17.3%调整为63.9%、16.9%和19.2%。一般贸易进口大幅提升、加工贸易进口显著下降,反映出进口对于内循环的贡献度越来越高,已经成为国内经济增长的有力支撑。 进口贸易规模和质量是衡量贸易强国的重要标志。我国进口贸易量质齐升对于组合全球优质资源、改善国内要素供给,促进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消费结构升级和人民币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有效提升了我国制造业供给侧质量。进口为提升我国产品质量、产品档次和附加值,改善供给侧结构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进口也是我国制造业获得先进技术的重要渠道,通过进口高端装备、高技术中间品和关键零部件,不仅实现了效率提升、产业升级,而且通过逆向工程等方式推动了自主创新。 第二,有效维护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和稳定。我国是最大的全球中间品进口国,中间品进口对于完善产业链体系、产品体系,巩固我国制造业大国地位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也标志着我国对世界供应链体系的贡献度、影响力不断提高,已经成为全球分工网络的关键枢纽。因此,扩大进口将有利于国内大市场联通国际大市场,增进与全球供应链体系的融合度。 第三,有效满足消费结构升级的需要。随着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呈现出向高端、绿色、智能、健康及个性化升级的态势,在进口消费品中,汽车、医药、奢侈品等高端消费品增长较快,我国跨境电商进口中主要是医药保健与母婴产品、生鲜食品、美妆及洗护用品等消费品,有效满足了居民高品质消费需求,推动我国消费市场提质扩容。 第四,有力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和粮食安全。我国拥有世界最大规模的工业体系,对能矿资源需求数量大、品类多,仅靠国内资源无法满足生产,建立多元、稳定的能矿资源进口保障和储备体系既是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需要,也是经济长期发展的战略需要。农产品进口不仅弥补了国内供给不足,而且节约了大量土地和水资源。2022年我国进口大豆9108万吨,相当于节约近7亿亩耕地。 进口贸易促进平台成效显著 主持人:如何认识进口贸易促进平台建设对我国进口贸易发展的重要性? 魏浩(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国家进口研究中心主任):进口贸易促进平台是积极扩大进口的重要载体,是促进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助力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和引进优质产品的重要渠道,为全面推进积极扩大进口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我国打造了多种类型的进口贸易促进平台。截至目前,在全国建立了43个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以下简称“进口示范区”),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等。 各具特色功能的进口贸易促进平台在扩大进口规模、创新进口模式、优化进口贸易体系、提高进口便利化水平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对推动我国进口贸易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进口贸易促进平台通过制定优惠政策,降低进口关税和制度性成本,激发进口潜力。以进口示范区为例,宁波保税区自2012年12月获评进口示范区以来,积极降低进口贸易成本,充分发挥改革创新“试验田”作用,进口贸易总额由2013年440.5亿元增长至2021年1090亿元,年均增长22.3%。另一方面,为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进口贸易促进平台持续将成熟的进口经验、模式和策略向全国推广,带动各地区增强进口能力。 进口贸易促进平台通过先行先试、自主探索,将云计算、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新工具应用于进口贸易实践中,形成了一批如“云共享”“全球数字贸易港”“保税展示+跨境电商”等进口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具体来看,2022年第五届进博会首次创新搭建“数字进博”平台,云逛展、云直播、云对接、云签约等贸易新模式为参展企业提供了便利。上海虹桥商务区全力打造“全球数字贸易港”,截至2022年10月,“全球数字贸易港”集聚数字企业近7000家、国际贸易企业近5000家。值得注意的是,进口贸易促进平台在推动进口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同时,也带动出口贸易广泛运用新技术、新工具,推动了出口贸易模式转型升级,形成了进口和出口良性互动发展。例如,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占外贸的比重由2015年的不到1%增长到2021年的4.9%,增长近10倍。2022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达2.11万亿元,外贸综合服务企业超1500家,海外仓数量超2000个。 进口贸易促进平台通过逐步精简进口环节的监管证件、压缩进口货物通关时间、降低进口环节的合规成本等措施,有力地提升了我国进口贸易便利化水平。例如,江苏省昆山市进口示范区推广进口货物“两步申报”模式,企业进口货物填报项目从105个缩至9个,进口通关时间压缩54%,进口通关效率大幅提升,与此同时,持续推动外汇管理方式优化和办事流程简化,已经推出实施10余项全国或全省“首单”业务,相关政策试点正在持续扩容提质。《2022中国进口发展报告》指出,各进口示范区充分利用区位、政策和资源优势,优化和完善国内外物流通道布局,逐步形成海内外联通、安全高效的进口贸易物流网络,大幅度降低了进口贸易的物流成本和时间周期,大大提升了进口便利化水平。例如,浙江省义乌市进口示范区做大“义新欧”回程班列,聚焦沿线国家主要出口商品,利用公铁联运扩大班列辐射圈,开通乌克兰、葡萄牙等至义乌的东南欧线路。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进口示范区依靠毗邻日韩的区位优势,构建以港口为枢纽,畅通郑州、西安、银川、乌鲁木齐等“一带一路”节点城市陆港多式联运的战略布局,形成连接日韩、辐射欧亚的进口贸易物流通道。 进口贸易促进平台强化了进口服务产业,加快了进口贸易与国内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了经济高质量发展。例如,进口示范区基于本地经济发展特色和产业发展需求,积极扩大资源能源、原材料等中间品的进口,为产业发展提供必要保障;积极扩大先进技术品、重要设备的进口,为技术进步、产品升级换代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供强力支撑。《2022中国进口发展报告》指出,进口示范区加快并扩大了先进技术设备和原材料的进口,促进了进口与国内产业深度融合、高效联动。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进口示范区针对符合国家《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的先进技术、设备和核心零部件等产品,采取补贴、减免税等政策以扩大关键产品的进口规模,满足当地产业发展需求。此外,从进口安全来看,进博会、消博会、广交会以及进口促进创新示范区等进口平台,有效拓展了进口来源地、促进了进口产品的多元化,大大增强了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 优化贸易结构改善营商环境 主持人:应从哪些方面着力推进我国进口贸易高质量发展? 杨长湧(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近十年来,我国扩大进口取得显著成就,2021年进口规模占全球比重达11.9%。未来要按照党的二十大关于加快建设贸易强国的战略部署,坚持问题导向,着力推动进口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是优化进口商品结构。过去较长时期,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带动资本品和大宗商品成为主要进口商品。当前,我国人均GDP超1.25万美元,居民恩格尔系数已进入联合国划分的20%至30%富足区间,消费转型升级趋势明显。应将扩大优质消费品进口摆在更重要位置,充分发挥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等的作用,支持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医药、日用消费品以及康复、养老护理等设备进口。应加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一批示范商圈,增强对国际品牌的吸引力,打造优质进口消费品集散枢纽。同时,我国一些产业上游技术、设备、零部件供给仍有缺口,应适时动态调整《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扩大国内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的技术、设备及零部件进口,完善开放创新路径。此外,应按照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要求,适应国际大宗商品市场新形势,增加能源资源产品和国内紧缺农产品进口,助力贸易平衡发展。 二是优化进口来源地。推动进口国际市场布局更好适应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部署,既有效发挥进口拉动伙伴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共享中国大市场机遇,又有效维护进口稳定和经济安全。应扩大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规模,鼓励进口更多优质商品,提高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逐步提高自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进口比重。应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提升战略,积极推进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实施,推动商签更多高标准自由贸易协定和区域贸易协定,逐步提高从自贸伙伴进口比重。按照确保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要求,多元拓展重要农产品、油气等进口来源,维护战略通道和关键节点安全。 三是扩大服务贸易和贸易新业态进口。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推动下,服务经济蓬勃发展,跨境电商等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快速成长,成为扩大进口新领域,也是我国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和满足人民高品质生活需求的重要途径。应着眼于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的需要,发挥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作用,适时调整完善《鼓励进口服务目录》,扩大研发设计、节能降碳、环境服务、商贸物流、品牌建设等生产性服务进口,助力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序推进电信、互联网、教育、文化、医疗等领域相关业务开放,推动相关生活性服务进口。深化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为扩大服务进口创造自由化便利化提供体制机制保障。发挥我国跨境电商优势,推动跨境电商与中欧班列、“空中丝绸之路”更好结合,完善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清单,优化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监管,积极扩大跨境电商进口。 四是更好发挥重大进口平台作用。应继续发挥进博会国际采购、投资促进、人文交流、开放合作四大功能,持续扩大国内外市场主体参与范围,加快常年展示交易服务平台建设,不断探索“展商变投资商”等模式创新,促进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更加高效便捷流动,将进博会建成联动长三角、服务全国、辐射亚太的“买全球、卖全球”枢纽。继续优化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布局,推动示范区与其他贸易平台协调联动发展,强化贸易促进和贸易创新两大功能,更好发挥示范区促进进口、服务产业、提升消费、示范引领的作用。 五是进一步改善进口营商环境。2022年12月,我国进口整体通关时间为32.02小时,比2017年缩短了67.1%,但从上海自贸试验区等的实践看,这个时间仍有压缩空间。应继续深入推进全国通关一体化改革,推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应用,实现窗口功能覆盖国际贸易管理全链条,提高进口便利化水平。应继续推动削减进口关税,进一步规范进口非关税措施,降低制度性成本,激发进口潜力。应完善进口商品境内流通体系,支持有实力的企业整合进口和境内流通业务,促进内外贸一体化。(来源:经济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