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近年来,随着种植制度和耕作方式变化,小麦茎基腐病呈逐年快速加重趋势,已成为黄淮海麦区生产中主要病害之一,2022年全国发病面积超过4000万亩,并呈继续扩展趋势。要重点抓好保健栽培防病和药剂“一拌一喷”等关键措施,控制病菌前期侵染,降低后期发病程度。一、加强保健栽培防病(1)选用抗耐病品种。各地要根据近年田间观测和抗性鉴定情况,选择种植适合当地条件的小麦茎基腐病抗耐病品种,或抗逆性强的品种。(2)合理轮作。常年发病较重的小麦—玉米连作区,每隔 2—3 年,玉米与大豆、棉花、花生、蔬菜等作物进行轮作,重病田改种大豆等经济作物,切断菌源连续积累的途径,降低小麦茎基腐病发生危害。 (3)适当深翻。秸秆粉碎还田,播前深翻。至少每 3 年深翻一次,压低病原菌基数,降低病害发生危害。(4)适期晚播。根据当地小麦茎基腐病发生和天气情况,适当推迟小麦播种期 5—10 天,并适当加大播种量,控制播种深度,适宜的播种深度为 3—4 厘米。(5)精耕细管。土地深翻后,耙细整平。合理施肥,忌偏施氮肥。天气干旱有利于发病或加重病情,应及时浇水。盐碱地区宜采用地表水灌溉。二、加强种子处理种子包衣或拌种处理是有效预防茎基腐病的关键措施。可结合小麦其他病害的预防,选用含有咯菌腈、戊唑醇、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氰烯菌酯、丙硫菌唑、氟唑菌酰胺、灭菌唑等成份的药剂进行种子处理。如采用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戊唑醇·吡虫啉悬浮种衣剂、或吡唑醚·灭菌唑种子处理悬浮剂包衣或拌种,在防治小麦黑穗病或纹枯病的同时,对小麦茎基腐病也有较好的兼治效果。另外,据部分省田间试验结果,三氟吡啶胺等一些新型药剂防效较好,各地可在进一步试验的基础上,逐步扩大示范应用面积。三、加强返青期施药预防在小麦返青期结合小麦纹枯病、白粉病等苗期其他病害的防治兼治茎基腐病。选用含有戊唑醇、氟唑菌酰羟胺、丙环唑、嘧菌酯、甲基硫菌灵、丙硫菌唑、丙环·嘧菌酯、氰烯·己唑醇、氰烯·戊唑醇等成份的药剂喷施。施药时注意调低喷头高度和方向,适当加大用水量,重点喷施小麦茎基部,确保防治效果。(来源:全国农技推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