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块   财经观察   丁爽:预测今年增长5.8%,是不是太乐观
返回列表
查看: 195|回复: 0
收起左侧

丁爽:预测今年增长5.8%,是不是太乐观

[复制链接]

6万

主题

6万

帖子

294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944375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3-4-10 09:44: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丁爽渣打银行大中华及北亚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

自去年12月以来,渣打银行一直维持2023年中国GDP增长5.8%的预测,高于市场共识。今年一季度,在经济重启内需复苏和低基数的双重作用下,GDP同比增长有望明显反弹。我们刚把一季度的增长预测从同比3.5%上调到4.9%,同时全年GDP增速超过我们预测值的可能性也在增加。在外需不振出口低迷、房市车市前景不明以及两会没有出台规模性刺激措施的情况下,这样的预测是不是过度乐观?
我们认为,在不发生全球性经济金融危机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今年会受益于疫情后生产生活回归常态的内生动力,去年相对宽松宏观政策的滞后效应以及低基数的拔高效应,实现5.8%甚至更高的增长率不足为奇。政策的重点应该是在微观层面通过改善市场准入、促进公平竞争和保护产权来提振企业家信心,推动民间创业投资,增加就业机会。考虑到地方政府的债务压力以及总体杠杆率在去年的快速攀升,预计政府在经济内生反弹的过程中会避免采用顺周期的宏观刺激,预留财政和货币政策的空间以备不时之需。
我们的预测逻辑
我们在去年展望来年中国经济前景时,将2023年GDP增长的预测定为5.8%,在当时可能是市场上的最高预测值。政府在去年11月对疫情和房地产政策作出大幅度调整,并在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确定了促增长的政策基调,同时对互联网平台的严格监管正向常态化监管过渡,我们由此判断制约经济增长的不利因素正在消退,经济重启后生产生活回归常态的内生动力将推动经济温和复苏,逐步向潜在水平靠拢。由于2022年GDP只增长了3%,基数很低,即使没有报复性反弹,经济指标的同比增长也会非常可观。
在我们的预测模型中,2023年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会变得微不足道甚至转为负值。考虑到国外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快速收紧的累积影响,我们预测美国和全球经济增速显著放慢,中国的外贸在外需减弱和大宗商品价格下行的作用下会出现负增长,而进口表现则由于内需的逐步恢复会好于出口,导致贸易顺差缩小。
同时,房地产对投资的拖累会减少,固定资产投资对增长的贡献大致为1.5个百分点。去年虽然制造业和基建投资保持强劲,但房地产投资收缩了10%,房屋销售、新开工和土地购置等先行指标下滑更快。今年,在保交楼和金融支持房地产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下,近期住房价格趋于稳定,房屋销售势头改善,前两个月房地产投资同比负增长5.7%,收缩明显缓解。在房价预期改善的情况下,我们预计前期推迟的刚性需求会在今年逐步释放,全年房地产投资有望告别负增长。
我们预计消费会低位反弹,成为今年GDP增长的主要动力,我们估计消费可以为GDP增长贡献4.0-4.5个百分点。今年前两个月的经济数据显示,疫情期间被压抑的消费需求正在得到释放。随着春节后各地复工复产,就业和收入的前景有望改善,增强消费复苏的可持续性。另外,根据我们的测算,去年中国的个人储蓄存款增加了18万亿元,其中超额储蓄可能达到5万亿元,除了体现对未来收入缺乏信心的预防性储蓄,可能有相当部分为严格防疫措施下的非自愿储蓄。2021年的经验表明,在防疫措施有所放松之后,储蓄率会回调,为消费复苏打开空间(图1)。我们预计家庭部门的消费会在今年下半年回归疫情前的趋势水平(并不是报复性反弹),全年增长7%左右。 11.jpg 被低估的基数效应
今年一季度的经济走势基本符合我们的预期,在3月及以后的基数拔高效应下,经济数据的同比增长可能显著高于我们当初的测算。因此,我们刚把一季度的GDP同比增长预测由3.5%上调到4.9%。
1-2月份,尽管由于外需不足出口连续负增长,汽车销售在去年强劲增长之后出现颓势,但经济的各项指标总体企稳回升。
  • 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4%,比2022年12月加快1.1个百分点;鉴于去年同期的高增长(7.5%),2023年相对于2021年的两年平均增长率达到4.9%
  • 服务业生产指数由去年12月的负增长转为同比增长5.5%;两年平均增长4.8%
  • 零售总额同比增长也是由负转正,达到3.5%;两年平均增长5.1%
  • 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5%;两年平均增长达到8.8%。其中基建和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8-9%,房地产投资的负增长由去年12月的12.7%缓解到5.7%

3月,中国官方的制造业PMI由2月的52.6下降到51.9,但仍然是近年来的次高值,说明制造业仍在较快速增长;非制造业PMI则超预期上升到58.2,为2011年来的最高值,建筑业和服务业都加速扩张。我们渣打银行3月的中小企业信心指数(SMEI)也从2月的51.4上升到53.7,印证经济的加速。据此,我们估计3月工业增加值、服务业生产指数、零售总额和固定资产投资都会同比加速增长。
3月主要经济指标可能同比加速增长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基数效应。去年3月,中国疫情形势变得更加严峻,管制措施收紧,各项经济指标下滑,4月继续下探,二季度成为全年的“深坑”(图2)。就主要经济指标而言,2022年1-2月几乎见证了全年的最高值,此后多数月份的基数都偏低。在这种情况下,只要今年经济温和复苏的势头得以保持,今后月份的同比增长都会因为基数较低而被拔高,在没有规模性政策刺激的情况下全年实现5.8%或更高的增长不足为奇。

我们可以从图2更直观地看到基数效应的威力。在这一模拟练习中(并非我们的预测),我们将2023年1-2月主要经济指标的两年平均增长率套用于余下的月份,由此测算3-12月的同比增长率。模拟结果显示,由于基数效应,在今年余下的多数月份,这些指标的同比增长率都会高于1-2月的数值。全年平均而言,工业增加值会增长6.4%,服务业生产指数会增长10.1%,零售总额会增长11%,固定资产投资会增长12.5%。这样的结果对应的是高于6%的GDP增长率。 22.jpg 节约政策空间应对中长期挑战
虽然中国经济短期复苏的前景良好,但对中长期增长的可持续性不宜盲目乐观。我们预计疫后的经济复苏会持续到明年,经济活动在2024年可能会回到趋势水平。更长期而言,中国面临一系列挑战,包括:
  • 去年中国人口出现60年来的首次下降,同时老龄化正在加速,人力资源的优势有变为劣势的风险;
  • 在被延迟的刚性住房需求得到满足之后,明年以后房地产市场可能会进入新常态,今后很难再期望房地产投资继续驱动经济增长;
  • 土地收入下降,地方政府的债务率上升,也会影响基建投资的可持续性;
  • 同时美国加紧了对中国高科技的限制,至少在短期内会影响中国在半导体和人工智能等行业的能力提升。

面对严峻的内外形势,我们预期中国一方面会通过进一步改革和开放来提升总要素生产率,充分发挥民营经济的活力,减缓潜在增长率的下行速度。同时会珍惜宏观政策的空间,在经济复苏态势得到确认时及时回归中性的政策。
就财政政策而言,今年的预算为财政扩张预留了较大空间,但在经济平稳复苏的情况下可能不会把空间用足。
  • 今年官方的预算赤字率由去年的2.8%上调为3.0%,赤字率只小幅增加0.2个百分点。但我们测算的更能体现财政对宏观经济影响的广义赤字(包括使用地方专项债和之前年份结转结余资金弥补的收支缺口)达到GDP的7.5%,而去年实际执行的广义赤字率是5.9%。也就是说,如果今年的赤字空间全部用足,财政扩张幅度会相当于GDP的1.6个百分点。
  • 同时,我们认为今年预算中的收入测算过于保守,考虑到去年有大规模减税降费措施,收入基数偏低,今年的收入有很大概率会超出预算。在这种情况下,出于财政可持续的考虑,政府很可能会把超收部分节约下来,同时充分执行预算支出,最终执行的广义赤字可能会低于预算的水平(我们预测今年实际执行的广义赤字率为6.0%)。
  • 在我们预测的情形下,虽然执行的广义赤字率并未明显上升,但财政政策还是会对经济提供相当大的支撑,主要原因是收入的恢复有助于支出强度的增加(今年的支出增长率可以显著超过去年),同时相对于去年的防疫支出,今年财政支出的效力有望增强。

货币政策方面,央行近期运用降准和再贷款等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市场利率(包括回购利率和NCD利率)在多数时候低于政策利率(逆回购和中期借贷便利利率),同时银行的加权平均贷款利率处于历史低位,为房地产市场和整体经济的复苏提供支持。2月人民币贷款和社会融资规模的增长率达到11.6%和9.9%,明显高于名义GDP的增速,货币信贷政策是偏宽松的。
我们预计二季度经济会继续复苏,同时基数会更低,GDP同比增长会达到7%或更高。在全年增长目标有望大幅超额完成的情况下,宏观政策可能会在年中边际调整,向中性转变。虽然加息的条件还不具备,但降息的窗口已经关闭;央行在流动性投放方面可能会更加谨慎,市场利率可能会在多数时候高于政策利率。央行还可能会引导信贷增长向名义GDP增长靠拢,防止杠杆率的进一步快速上升。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0 | 帖子:1万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