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渣打银行大中华及北亚首席经济师丁爽 “我认为,真正的发展潜力还是在服务业。”渣打银行大中华及北亚首席经济师丁爽表示,2024年中国经济新的增长引擎是创新科技、高精尖制造以及服务业。在投资方面,他也认为AI、制造业、服务业可能将迎来一些机会。
谈及房地产行业发展,丁爽认为,今年“保交楼”仍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但最重要的是要实现供求平衡,控制无效供应。“从需求端来看,可以把不必要的一些限制给取消,使这些真实的需求可以释放出来。”他进一步提出建议。
同时,他建议如果全面放开限购,为避免一线城市需求过多,建议增加非本地居民购房成本,比如用市场化的税收手段(印花税)来调节。
至于房价是否调整到位?丁爽认为:“房价主要由市场调节,我们很难预测房价是否已经调整到合适的水平,这最终取决于供求关系的平衡。”
当前如何有效“扩大内需”?他认为,要让老百姓对自己的就业前景、收入前景有比较平稳的预期。因此,他建议考虑推出收入政策,如果居民每年收入都能有一定幅度的增长,就会对消费更加有信心。
展望全球宏观经济走势,丁爽表示,今年全球主要央行会开始降息,包括美联储,他预计会在6月份可能第一次降息,全年会降100个基点;欧央行可能会降125个基点,这样就增加了主要经济体实现软着陆的机会。
他认为中国的货币政策还有一定的调整空间,预计三季度有可能还会有一次降准,幅度大约在25个基点;降息空间也仍然存在,但幅度可能不太高。
本期腾讯财经《经济大家说》栏目邀请到渣打银行大中华及北亚首席经济师丁爽,针对中国经济发展新引擎、房地产需要解决的问题、美联储货币政策、我国货币政策、扩大内需、人民币汇率走势等多个核心问题进行了一一解答。
以下为对话原文:
谈经济增长:真正的潜力还是在服务业 投资空间也很大
腾讯财经:2023年全年GDP增速为5.2%,哪方面对稳增长的贡献比较大?
丁爽:2023年GDP增长5.2%,它是超过了目标5%的,其中贡献最大的还是来自于消费。
从“三驾马车”来看,消费贡献了超过80%;从行业来看,主要来自于服务行业,服务业增长了5.8%,高于GDP的5.2%的增长。看一下细项,服务业中包括交通运输、餐饮、科技信息等方面的增长明显高于平均的GDP增速。
所以,主要的贡献一方面来自于消费,另一方面来自于服务。
腾讯财经:您认为2024年要实现5%左右的GDP增长目标,我们未来新的增长引擎会出现在什么样的行业?
丁爽:重点关注一些能推动经济增长的因素,如半导体行业,跟科技创新相关的AI、人形机器人等等,都是国家重点支持的项目。
另一方面,不能仅靠高端制造,比如机电产品、与再生能源有关的新能源汽车、太阳能风能相关行业。这些在过去几年明显增长较快,还是有一定的空间进一步的提升。
我认为,真正的发展潜力还是在服务业,有很多需求没有得到充分满足,即使是房地产行业,可能从造的房子数量、面积来看,在某些地区是过剩了。但从行业服务方面,包括物业服务等体验感还是较差,这说明还有很大的投资和提升空间。
总结来看,就是创新科技、高精尖制造以及服务业。
腾讯财经:您认为投资在今年的增长潜力有多大?是否可以举例几个有增长潜力的行业?
丁爽:我觉得基建的投资要加速增长可能比较难,主要还是维持目前的增长水平。如果房地产市场继续调整,地方政府的收入、土地收入会很难恢复,这样对地方财力来说有一定的制约。
财政政策方面,我们预计今年财政赤字还是会有相当的规模,更多的是动用中央政府的资产负债表,来发更多的中央政府债券,有一些是可以转移给地方政府的,这可以帮助维持去年基建投资的态势。
今年制造业的投资有一些有利因素,一是去年下半年以来连续5个月工业利润是正增长,同时全球的半导体行业、电子行业的下行周期有可能已经触底,进出口量开始出现强劲反弹,这可能为行业的投资提供机会。
同时,现在AI是全球性话题,中国在这方面不可能、也不愿意落后其他的国家,所以这方面投资会增加。
还有服务业方面的投资,还是有很大的空间。
腾讯财经:您如何看待潜在增速?基于对潜在增速的不同判断,是否也就意味着需要不一样的宏观政策?
丁爽:我们对中国的潜在增长率有一个估计。我们的估计基于结构性政策不做大的变动,维持现有情况,考虑现在的内外部因素,预计当前的潜在增长率在略低于5%的水平。到2028年差不多降到4%左右,到2035年降到3%左右,这个测算应该是比社科院的估算要低,但是比其他一些市场测算,包括IMF国际货币基金的测算要高一点。
谈全球因素:美联储预计在6月首次降息 全年降100个基点腾讯财经:我们今年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缩小潜在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差异?丁爽:2024年有一些有利的因素。首先看外部,虽然全球经济略微减速,但过去两年主要央行都在加息,加息对经济是有滞后的收缩作用的。今年我们预计包括美国在内的全球通货膨胀水平会有所下降,因此主要央行会开始降息,包括美联储,预计会在6月份可能第一次降息,全年会降100个基点;欧央行可能会降125个基点,这样就增加了主要经济体实现软着陆的机会。如果外部实现软着陆,从外部环境来说是一个有利的环境。从内部来说,房地产行业经过了两年的深度调整,虽然这个调整还没有完成,但是目前房地产行业占GDP的比重已经有所下降。虽然它还是占比比较大,包括上下游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较大,但是同样的收缩程度,它对经济的影响会有所减少。我们认为,今年房地产行业还是会收缩,但是幅度会低于去年,所以房地产行业对经济的拖累幅度会有所减少。另外,从政策角度看,房地产行业的一些支持政策出台的密度和强度也在增加,包括各个地方取消限购。需求端,金融政策开始对一些合格的房地产开发商提供融资支持,满足合理的融资需求,甚至设定一些监管指标,来指导银行增加对房地产行业的金融支持。供给端,保交楼以及用政府资金通过市场收购、减少库存的方式,帮助增加保障房的供应等。另外,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货币政策还是会提供辅助,提供适当的支持。谈房地产: 最重要的是把所有没有必要的限制都取消
腾讯财经:提到房地产,2023年最重要的工作可能是保交楼,2024年的重任更偏向哪方面?
丁爽:保交楼还是重要的,因为还是有很多未完工的项目,已经预售但没有完工,当然这与销售情况有关,销售数据下降,影响了开发商的造血功能;它与融资的限制,包括债券市场贷款的限制也有一定关联。
但现在比较明确的是,在保交楼方面的融资支持会更加充足。只有保交楼了以后,潜在的购买者才有信心去购买。
所以,保交楼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但是这可能不是全部。
最重要的可能还是供求关系,要实现供求平衡,要控制无效供应。在库存已经比较高的地方,要防止库存的进一步增加。同时现有库存怎么消化?这也是各个地方比较重要的课题。有些可能通过准财政政策,包括央行提供的PSL贷款来消化;还有三项工程,包括城中村改造、保障房“平急两用”,这些是从供给端来解决房地产供需不平衡的方法。
腾讯财经:针对房地产供需不平衡问题,有些二三线城市供给过剩,但用户当前没有太多购房需求。在促需求方面,您认为还有哪些措施可以实施?
丁爽:我觉得现在要刺激需求比较难,因为最终还是取决于大家对于房价、房屋作为一个资产的升值潜力是有多少,所以我认为可能还是在释放刚性和改善性需求方面有空间。
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把所有没有必要的限制都取消。如果大家愿意进行投资,其实也可以增加一些需求。同时比如对于海外华人要回国买房,是不是也能够考虑放松限制?从需求端来看,可以把不必要的一些限制给取消,使这些真实的需求可以释放出来。 建议增加印花税 用市场化税收调节过度需求
腾讯财经:您认为应该要全面放开限购吗?
丁爽:我觉得完全放开的可能性也不大,特别是一线城市。因为如果完全放开,需求是会超过供给的,因为人们都希望在一线城市有固定资产。
我觉得如果全面放开,可以借鉴海外的一些经验,比如增加非本地居民购房的成本,像中国香港、新加坡所采用的印花税,用市场化的税收手段来调节过度需求。
腾讯财经:针对房价的调整,业界的讨论比较热烈。有专家指出,二手房价格已经调整到位,一手房还有空间,也有专家称房价还没有跌到位,对此,您的观点是怎样的?
丁爽:首先,房价主要由市场调节,我们很难预测房价是否已经调整到合适的水平,这最终取决于供求关系的平衡。然而,供求平衡的情况难以一概而论,因为中国各地区的情况差异很大。在某些地区,房价可能已接近调整到位,但在另一些地区,可能存在供给过剩而需求不足的问题。因此,我们需要考虑每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趋势、人口流动(流入或流出)以及现有住房库存等因素来进行综合判断。
对于不同地区,无论是新房还是二手房,调整期的持续时间也会有所不同。有些地区的房价可能较早触底,而其他地区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来完成调整。
所以,关于房价调整的问题,并没有一个统一且明确的答案。
腾讯财经:关于保障房建设,如果在本身供给就相对充足的城市继续新建,会造成政府更多的压力。在保障房建设方面,您有怎样的看法?
丁爽:我觉得地方政府如果财力相对紧张,也不会有动力或有能力去进一步开发保障房。
我想怎么利用现有的住房库存来实现保障需求,可能需要更多的专家去探讨。因为保障房的房型、住房质量跟商品房还是不一样的,如何把一些没有完工的项目用作保障房或租赁房,我觉得这才应该是重点。
谈货币政策:预计三季度还有一次约25个基点的降准 也有降息空间
腾讯财经:提及货币政策,您认为2024年我们还有多大的降准降息的空间?
丁爽:今年的货币政策还有一定的调整空间,我们预计今年的三季度有可能还会有一次降准,幅度大约在25个基点。
至于降息,继2月份5年期以上LPR的利率下调,我们认为今年三季度,还会有10个基点的MLF利率下调。这是发生在我们预计美联储开启“降息”后,减少一些负面效应。
因此我们认为还是有降息的空间,当然考虑到银行净利差不断下降,也会影响到银行处置不良资产的能力。
所以,我们认为今年降息空间是有的,但是幅度可能预期不能太高。
我觉得,除了使用降准的工具,央行可能会越来越多地使用结构性的贷款工具,包括再贷款、再贴现PSL,会增加扩大央行资产负债表的规模。
所以,以后扩表可能会成为一个更重要的工具来保持流动性的合理充裕,同时也能引导资金流向一些国家特别支持的关键领域。
谈扩大内需:建议考虑推出收入政策 稳定用户的就业、收入预期
腾讯财经:扩大内需、促消费是近年被提及较多的,目前有些行业也出现产能过剩、有效需求不足等情况,用户不敢消费,您认为还有哪些措施可以提升用户的消费预期?
丁爽:如果从消费能力来看,虽然疫情期间居民部门的资产负债表有所受损,但总体来说,如果横向对比其他国家,中国家庭部门的资产负债表整体还是健全的,同时储蓄水平也很高。特别是疫情期间,储蓄存款占GDP的比重在去年是上升到了约110%,可能各地分布不一定平均,但整体来看储蓄水平还是偏高的。但另一方面,居民并没有足够的信心动用储蓄去消费。
促消费的应对措施,市场上有很多建议,比如政府派钱、发消费券等。但我觉得如果只是一次性的消费券发放,首先在规模上会受到限制,因为人口分布并不均匀,直接派钱也可能被存起来,政策实施的效果不一定能达到预期。
所以更重要的还是要让大家对自己的就业前景、收入前景有比较平稳的预期。
如果大家觉得每年收入都能有一定幅度的增长,即使幅度不像以前可能有5%-10%的幅度,就算只有一个小幅(比如0-5%)的预期,大家也会对消费更加有信心。
因此,我觉得我们国家除了宏观政策、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实施,可能也得考虑一下收入政策的推出。从改善分配的角度,有些行业如果收入偏高,可以冻结一些部门的薪资增长,而不是直接降薪。因为降薪会对全社会工资的制定产生外溢效应,有些行业本不会降,看到其他行业在降,可能也有了压力。
谈化解地方债务:管理存量、控制增量
腾讯财经:今年我们应该推出哪些措施来缓解地方债务?财政应该如何有效发力?
丁爽:总之是要管理存量、控制增量。
首先看一下债务水平,正式的以一般债或专项债发行的债务,占GDP的比重差不多30%。如果加上一些隐性债务,包括融资平台发行的债务,据测算可能超过GDP的40%。
从数据看,的确表明当前地方政府的债务水平是偏高的,而且部分地方偿债确实有难度,接近违约的边缘。
去年已经采取了一些行动。从存量来说,就是进行一些债务的置换,把隐性债务转换成显性的,当然置换的额度比较有限,所以有很多债务还需要银行展期来防止出现违约。
更重要的是怎么解决增量问题。支出的责任主要还是在地方政府,怎么解决收入与支出不匹配的问题?部分地方的收入占比还是比较低的。短期来看有个变通的方式,就是在地方政府的税种还没有建立起来之前,需要通过中央政府的转移支付,包括发行更多的国债,而专项债的发行需要有所限制,要考虑到地方的偿债能力。中央多发债有一个好处,因为中央的信用评级是没有风险的,所以融资成本也会相对较低。
谈汇率:预计年底时人民币汇率将会更加接近7
腾讯财经:从汇率走势的角度,您认为2024年人民币汇率会是一个什么样的走势?
丁爽:我们认为,今年下半年对人民币走势的有利因素会多一些,上半年还是会承受一定的压力。
因为虽然美联储快要“降息”了,但实际上还没降,它的利率还处在比较高的水平。而我们国家,央行有可能还会进一步降息,虽然幅度很小。所以,双边的利差还是会比较大。
另外,也有季节性因素存在,我们认为短期内人民币汇率回到7.3的水平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
到了6月,美联储如果按照我们的预期真的开启降息,而且一般来说这会是一个持续的周期,不会轻易停止。如果美联储今年降息100个点,我们的MLF利率下调约20个基点(就算市场上有比较激进的,预测下调30个基点或40个基点),我们的降息幅度没有美联储降的幅度大,这个利差就会减少,美债收益率与中国国债收益率之间的差距也会缩小。
按照历史情况看,这会使得美元汇率相对走弱。
同时,日本银行今年也有可能会停止负利率政策,所以美元兑日元可能会走弱。
整体来说,如果美元走弱,中美的利差缩小对人民币是有利的。
我们预计,到年底时可能人民币的汇率跟美元会更加接近7的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