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粮智庫

  版块   粮农科技   “中麦578”小麦新品种促单产提升的佼佼者
返回列表
查看: 212|回复: 0
收起左侧

[科技策略] “中麦578”小麦新品种促单产提升的佼佼者

[复制链接]

6万

主题

6万

帖子

295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950694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4-6-4 10:39: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炎炎夏日,在江苏省徐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庙村的稻茬千亩小麦随风摆动,放眼望去,金黄的麦子长势良好,整齐划一,犹如铺在田间的金色地毯,等待收获的到来。

  近日,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中麦578”大面积单产提升技术现场观摩会在江苏省徐州市召开。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徐州市地方政府、江苏省部分地区农业主管、种子管理和技术推广部门、小麦育种和栽培专家、种植大户和面业企业代表等近百人参加会议。中国工程院院士、扬州大学教授张洪程出席会议并讲话。

  观摩会上,“中麦578”的表现受到与会代表和种粮大户的一致好评。“去年我才开始种植,据说‘中麦578’是一种优质麦,而且是订单销售,我感觉对我们农民来说是个好事情,就种了400亩。”大庙村种粮大户杨永奎介绍,种植“中麦578”属于机缘巧合,没想到今年收获满满。

  杨永奎告诉记者,去年冬天前期冻害比较严重,后期雨水多,小麦容易感染病虫害。但是“中麦578”总体表现很好,基本上没发生病虫害。“这几天准备收割,今年预测亩产能到1300斤左右,我准备以后继续用这个品种,并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也推荐其他农民用这个品种。”杨永奎说。

  据介绍,“中麦578”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和棉花研究所针对优质强筋品种产量偏低、适应性偏窄问题,经过20年的探索和科研,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多种育种方法,采用阶梯式杂交成功改造澳大利亚优质源,共同培育的优质强筋高产新品种,也是第一个同时通过黄淮南片和北片两个大区域国家审定及新疆审定的品种。

  据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员何中虎介绍,“中麦578”有三大特点:一是优质强筋品质稳定,强筋延展性好,适宜生产优质饺子粉、面条粉。二是产量显著提高,“中麦578”灌浆速率快,耐后期高温,千粒重稳定在50克左右,为高产稳产品种。区域试验结果表明能增产5.1%,大面积产量与高产品种“济麦22”和“百农207”相当。其中,2020年河南修武高产达到每亩841.5公斤,创全国强筋麦高产纪录。三是抗病抗逆广适,“中麦578”冬季抗寒性好、春季耐霜冻。同时,对于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和纹枯病以及黄花叶病毒等均具有很好抗性。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简称全国农技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从2016年开始,全国农技中心连续8年在黄淮小麦主产区开展小麦新品种核心展示,其中,“周麦36”“西农511”“百农4199”“济麦44”等四个参展品种入选了国家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目录;“中麦578”作为入选的苗头品种,推广面积正在快速提升,为农民实现小麦稳产丰产丰收提供了可靠途径,有效推进了品种的更新换代。

  “‘中麦578’自2019年起连续5年参加国家小麦新品核心展示,作为优质强筋高产小麦品种,其推广区域和适应性居国内优质小麦前列。”该负责人表示,从近几年的展示示范与跟踪评价的结果来看,“中麦578”成熟期较早,灌浆速度快,耐后期高温能力强,稳产高产、品质优,产业化发展势头迅猛。

  会议期间,张洪程与专家们共同观摩了“中麦578”在徐州稻茬田间的表现。张洪程对“中麦578”的优良特性进行了点评,期望“中麦578”为江苏省稻茬麦产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在生产上继续扩大面积,为国家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实现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作出贡献。(来源:农民日报)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0 | 帖子:3386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