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粮智庫

  版块   粮农科技   盐碱地变米粮仓有海南解法
返回列表
查看: 131|回复: 0
收起左侧

[科技策略] 盐碱地变米粮仓有海南解法

[复制链接]

6万

主题

6万

帖子

295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950694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4-7-1 10:31: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近日,三亚崖州湾科技城,我国首个室外大田条件下周年全时、多盐度、规模化耐盐碱水稻专业化科研试验基地里,收割机徐徐前行。一株株成熟的水稻被顺利收割,黄澄澄的稻谷从收割机内倾泻而出。

  “现场测评环节,精准大田耐盐性鉴定试验的34个品种在全生育期5‰盐水浓度下,最高亩产达327.2公斤,比对照增产64%,耐盐碱水稻新品种培育取得重大进展!”拿到数据,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国创中心)副主任艾治勇难掩喜色。

  国创中心由科技部2021年批复,国内11家优势单位共同建设,2022年在三亚崖州湾科技城挂牌,是我国农业领域首批启动建设的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之一,致力于推动提升我国粮食科技创新和盐碱地生态修复能力,为我国突破“藏粮于地”空间、拓展“藏粮于技”储备开辟新路径。

  全球143亿亩盐碱地,我国有约15亿亩。“盐碱地里种庄稼,十年九不收。”这是老一辈农人的经验。

  唤醒“沉睡”土地,向盐碱地要效益,国创中心如何勇担使命?

  国创中心主任唐文帮表示,耐盐碱水稻创新团队通过打造联合攻关平台、建立联合攻关机制、设立耐盐碱水稻研究揭榜挂帅项目等措施,快速聚集行业创新资源,加大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力度,提升高能级科创平台建设质效,不断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充分挖掘盐碱地综合利用潜力。

  从白花花的盐碱地到绿油油的丰产田,需要科研人员有效挖掘耐盐碱主效基因、创制耐盐碱核心亲本、选配具有重大应用价值的耐盐碱水稻新品种。

  “目前中科盐4号、南粳盐1号等11个品种已通过审定并开始产业化,培育的耐盐杂交稻新品种‘菁两优3261’兼具耐盐性好、米质优、抗性好等优点,即将成为南方滨海盐渍地的主导品种;同时创制鉴定出全生育期耐4‰至6‰盐胁迫杂交稻亲本43个。”艾治勇透露。

  更多好消息正从广袤稻田中传出:

  “菁两优3261”在海南乐东等地测产突破每亩400公斤;“新稻36号”在新疆重度盐碱地上实现我国首个万亩耐盐碱水稻示范亩产突破570公斤;“百千万示范工程”在江苏盐城、黑龙江大庆等地频传喜讯,“以地适种”和“以种适地”相结合,助力我国实现1亿亩盐碱地变良田的目标……

  目前,国创中心已挖掘出显著提高水稻耐盐碱的关键基因;培育出盐416S等4个耐盐不育系,并组配出系列高档优质耐盐碱组合;自主研发出能高效利用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的“第三代杂交水稻”育种技术、研创出耐盐碱水稻专用肥和生理调控剂。

  “挖掘盐碱地增产潜力,需要发挥科技创新的关键作用。”国创中心副主任范小兵说,以杂种优势利用技术为主线,该中心辅以现代分子生物技术、耐盐碱高效鉴定技术、土壤改良技术和高产高效配套技术,助力推动亿亩荒滩变粮仓。

  过去的盐碱地变成了今天的“聚宝盆”,为了让更多的老百姓受益,国创中心还在大力推进产业化工作。

  “今年我们成立了耐盐碱水稻产业联合会,连接耐盐碱水稻产业链的上中下游,打造产业集群。计划到2030年孵化与服务耐盐碱水稻及相关产业企业50家以上,培育年产值过亿元的行业领军企业3家至5家。”范小兵表示。

  攥指成拳啃下盐碱地综合利用这块“硬骨头”,更多敢向盐碱地要高产的生动实践正在琼岛上开展。(来源:海南日报)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0 | 帖子:3386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