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尚立(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曾任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秘书长)
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的发展始终以改革开放作为整个发展的基本路径,那么在4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每一次的三中全会都在不同层面,不同领域推进了整个中国的发展。
改革核心实际上是两个解放的问题,一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即如何让新的生产力得到充分释放,对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效应,构建与新的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治理形态;第二就是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这关系到与经济紧密相连的社会公平正义,以及民生保障。
“两力”来源于哪里?就来源于持续不断的改革,来源于通过改革的制度创新释放,使“两力”所面临的各种各样的制度障碍被消解、被消除。
即将召开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预计会涉及到以下四方面问题:
首先是创新。如何解决中国的发展创新能力的问题,创新能力没有,改革就不能把科教兴国战略落到实处,科教兴国战略落不到实处,高质量发展就没有保障。二十大报告特别强调科教兴国,这就涉及到科技体制改革、人才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这是关键,高质量发展核心是创新,新质生产力核心也是创新。如果改革不能解决创新的问题,改革就难以抓住要害。
第二是市场。市场要有活力,市场要一体化,国内市场、国际市场就要联动起来。如何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功能得以释放,道理也是很清楚。有创新的活力动力,有市场的活力,国家不可能不兴盛。
第三是治理。如何使整个国家治理和国家发展,民生保障依然保持在有序范围,使中国之治得以延续,以治理促发展,以治理要效率、要质量。这就是改革要去进一步规范的,比如说要解决公平正义的问题,解决就业问题等。
第四是民生幸福。民生问题涉及到衣食住行,医疗保障,城乡融合,乡村振兴,教育就业等一些相关问题,这是中国改革开放关键的任务。
所谓制度型开放就是指开放进入到更深更实质性的层面,也就是如何按照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当今世界发展的基本规则来展开,发挥中国大市场效应与世界市场更好融合。同时也使中国与世界的市场经济运行惯例更好地衔接,从而使资本的流动、技术的交流、知识产权的保护,以及在这一过程当中,商务和法律制度规范都能够达到更高水平。
中国的市场经济不是封闭的,而是与世界相通,如何把市场中多种制度规则融通起来也需改革来解决。一定意义上讲,强调制度型开放,不是简单的市场问题和空间问题,而是强调改革开放本身进入到制定规则和具体的制度性规范层面,如果把它建设好,那么国际资本、全球的合作与交流就有制度的平台和法律保障,有一个很好的衔接,这是改革的要求。
我们经过探索,也付出代价,终于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种自觉的背后,一个最大的自觉就是,充分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的发展必须在不断变革中谋求新的动力,拓展出新的空间,创造新的体制机制,赢得新的发展机遇。所以说改革开放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非常重要的密码。(来源:大公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