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邓磊(湖北民族大学) 现代化的洪流滚滚向前,不可阻挡。现代化以科学发现为基础,以技术应用为动力,不断推动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不断改变着人们对世界的认知。现代化被世界各国普遍认同为强国富民之路。中国共产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就是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农业、农村、农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短板,没有农业、农村、农民的现代化,就没有我国的全面现代化。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其本质就是要推进农业、农村、农民的现代化,补齐我国现代化的短板。农业、农村、农民实现怎样的现代化、怎样实现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必须科学回答的问题,只有回答清楚了这个问题,我们才能明白新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乡村振兴。
现代化的农业:工业化农业、智能化农业和体验式农业并存
现代化正在改变着人们对农业的认知?农业是利用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产业?从传统农业视角来看,无论种植还是养殖,最初的能源都来源于光能,光能转化为生物能都离不开土地,土地是人类安身立命的根本?因此,我国为了粮食安全也划出了18亿亩的耕地红线?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离土农业发展成为一种新的趋势?无土栽培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蔬菜瓜果栽培,不仅可人工创造良好的根际环境以取代土壤环境,而且还能有效防止土壤连作病害及土壤盐分积累造成的生理障碍,充分满足作物对矿质营养?水分?气体等环境条件的需要,具有省水?省肥?省工?高产优质等特点?人造肉的问世使得人类对肉食的需求不再仅仅依靠养殖业的发展,可以利用动物干细胞进行工厂化生产?离土农业的发展,意味着在未来获得动植物类产品不一定需要土地,而且有可能比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成本更低?效益更好?质量更高?对生态环境保护更有利,千百年来承载农业生产的土地将会有新的用途,亿万的农业劳动力就会从辛苦的农耕劳作中解放出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低效益传统农业呼唤农业现代化?我国的农业与工业?服务业相比效益是极其低下的?正是因为农业的效益低下,许多地方农民已经“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他们不得不背井离乡,到城市去当“农民工”谋生,农村也因此而日渐衰落?改变农业低效益的出路在哪里?关键在于实现农业现代化?农业怎样实现现代化?根本出路在“两化”?一是农业工业化?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为人类食材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人类食材的获得不再完全依赖于土地?农业工业化就是采用工业模式来生产人类所需的食材,其结果将会大大降低人力资源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是农业的里程碑式革命?二是农业智能化?随着“互联网+农业”的推进,农民想要的农业科技都有?特别是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为农业发展带来了巨大机遇?通过发展智能农业,实现操作程序自动化和大数据管理,增加农业生产的“透明性”,提升农作物的数量与质量,大幅度提升农业效率?发展智能农业是实现农业人力资源解放?提升农业效益的重要措施,是农业转型发展的重要路径?
现代与传统并存是未来农业的存在形式?现代化农业来临会不会消灭传统农业?不会!传统农业将会作为一种体验式农业而长期存在?一是中国的农村地域差异决定了传统农业将会长期存在?我国山区占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二,很多地方山高坡陡,不适应于机械化耕作,在现代化的背景下可以在生产工具上有所改进,但无法改变低效率的分散耕作方式,传统农业将会是山区农业主流生产方式?二是中国传统的农耕文化决定了传统农业将会长期存在?中国几千年的农耕文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来源,中华文化的血脉里就流淌着农耕文明的基因?即使在工业化农业和智能化农业来临的现代化社会,人们也会眷念传统的农耕文明,成为人们忘不了的乡愁?不过未来的传统农业与过去的传统农业会有本质的区别,过去的传统农业是农民的主要生计来源,而未来的传统农业由于其效率低下,无法支撑现代化社会中农民的全部生活,只是农民生计来源的补充,更多的是承载农耕文化传承的功能,是中华农耕文化体验的“博物馆”?现代化的未来社会是一个现代化农业与传统农业并存的社会,现代化农业是农业的主体,传统农业是现代化农业的补充?
现代化农业迫切需要农村土地制度创新?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为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现代化农业的机械化程度会更高?机械化的实现尤其是大型农机的使用是有条件的,那就是大面积耕作?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原有农业的集体经营不复存在,大块土地也划分到不同农户手中,实现机械化的难度加大?随着城乡人力资源价格差距拉大,许多农民离土进城,农村出现了不少的抛荒现象?许多抛荒的农民虽然不种地,但他不放弃承包土地,因为承包土地不需要付出任何成本,他担心有一天土地值钱了损失一笔收入?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可以预期未来30年随着城市化的推进,数亿农民进城,农村抛荒的土地将进一步增多?虽然国家规定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理论上讲土地经营权可以流转,但由于农业是一个低效产业,光土地经营权每亩就要花数百元乃至上千元的话,农业产业就更难盈利,极大地抑制了土地流转?大片抛荒,别人又不能耕种,必将影响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迫切需要进行农村土地制度创新,要建立有利于土地集中使用的制度,减少或消灭抛荒现象,为发展现代化农业奠定制度基础?
现代化的农村:精英阶层、职业农民、老年人是农村的主要居民
现代化改变着传统农村人口结构?现代化改变着传统农业的同时也改变着农村人口结构?在城市化背景下,城乡劳动力价格差异对农村人力资源产生巨大虹吸作用,大量青壮年人口从农村流向城市,原有农村人口锐减,留下的主要是劳动能力不足的老人和父母无能力带走的留守儿童,一部分进城人口舍弃了原有的住房,农村的住房逐渐成为废墟,在一些地方出现“空心村”?与此同时,一部分城市人口看中了农村的山清水秀?生态优美?房价便宜?交通便利等优势,纷纷在农村购房或到农村租房居住,出现一种人口由城市向农村流动的逆城镇化倾向?这种逆城镇化流动的人口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精英阶层,他们在城市打拼已积累了一定的财富,有稳定的收入,有能力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渴望摆脱城市生活压力?感受轻松的田园式生活;另一类是城市退休老人,他们在城市有住房,有一定的积蓄,有稳定的退休金,没有家庭负担,渴望到空气清新?环境宜人的农村健身养生?延年益寿?除了城镇化和逆城镇化人口流动外,农业业态的变化也将改变着农村人口结构?大量农村人口进城以后农村将会出现大量闲置土地,有利于集中规模经营,真正的职业农民会因时而生?再过三十年到乡村振兴的目标全面实现时,现代化的农村居住的主要是社会精英阶层?职业农民和老年人?
乡村振兴必须科学规划村落布局?由于在现代化背景下,未来农村人口结构会发生显著变化,乡村振兴就必须高瞻远瞩?科学规划?如果只立足现实而不放眼未来,我们将会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如果只考虑未来不顾及现实,会进一步拉大城乡差距?科学制定乡村振兴规划既不是专家纸上谈兵,也不是政府官员主观臆断,应该明白乡村振兴规划的逻辑起点?乡村振兴规划的逻辑起点是什么?是农村居民的民生?民生的主要考量有两个方面:一是农民能不能致富?农民在规划居住区内有没有生计?乡村振兴是富裕的农村,而不是贫困的农村,连生计都没有是留不住农民的?二是环境能不能宜居?未来的农村居民有很大比例是来自城市,城市人口选择农村的标准一定是环境宜居,没有超越城市环境的自然生态是吸引不了城市人口的?鉴于这两点,乡村振兴在规划布局上应该做到:一是以交通干线为核心布局?交通干线进出便利?人流量大,有利于农民的生计和吸引城镇人口,是未来乡村振兴的重要区?二是以中心村为核心布局?现有中心村已经具备一定的自然条件和文化底蕴,对于农村原住民具有较强的心理引力,可以聚集人口,是未来乡村振兴的核心区?三是以环境优美之地为核心布局?有山?有水的环境优美之地是吸引城镇人口的重要地方,要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合理规划布局,以吸纳城镇人口为主,是未来乡村振兴的新兴区?
公共服务城乡一体化是必由之路?我国长期的城乡二元公共服务供给体制造成了城乡公共服务的差距,农村的公共服务发展不充分,导致农村公共服务质量低?数量不足,从而削减了农村的吸引力,一部分农民为了获得更好的公共服务离开了农村,城乡公共服务不均衡是城市对农村人口产生虹吸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现代化改变了未来农村人口结构,新的农村居住人口群体对公共服务的要求更高,农村现有的公共服务水平难以满足从城镇流向农村的人口?改善公共服务需要大量的投入,靠传统的公共服务供给体制根本无法满足人们的需要,必须实行城乡公共服务政府一体化统筹,加大农村公共服务建设力度,逐步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距?乡村振兴没有良好公共服务的支撑是不能实现的,乡村振兴要在改善公共服务上下功夫,公共服务是政府需要大力发展的重点?一是要加强基础公共服务建设,在路?水?电?气?网等基础公共服务上逐步达到城镇水平,改善农村居住人口的居住条件?二是要加强经济公共服务建设,加大科技推广?咨询服务?政策性信贷等经济公共服务的发展力度,改善农村的经济发展条件?三是要加强社会公共服务建设,大力发展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社会福利等社会事业,让农村居住人口享受到城镇同等的社会公共服务,改善农村的社会服务条件?现代化农村迫切需要农村治理创新?
现代化带来的农村人口结构改变,给传统的农村治理带来巨大挑战?现在农村治理主要是乡——村——组的管理体制,以户籍权利为核心进行管理?村民因户籍带来的土地承包权?宅基地拥有权?社会保障权?集体经济收益享有权等权利的批准权掌握在管理者手中,管理者对村民具有一定的行政约束力,管理者主要利用这种行政约束力进行管理?未来农村居住人口将会有大量的户籍不在居住村,管理者对这些居民没有户籍权利行政约束力,传统的管理手段将失效,必须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才能适应新的农村居住人口的管理?一是体制要由村组管理制向社区管理制转变?在人口集中的地方建立社区委员会,仿照城镇社区管理的职能?结合农村管理的实际确定社区委员会的职能,政府安排专职干部到社区委员会从事社区管理?二是职能要由管理向服务转变?未来的农村居住人口群体有户籍在本地的,也有户籍不在本地的,除了户籍权利不一样外,他们都需要完备的社会服务,这是政府未来工作的重点?三是方法上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要将大数据?区块链等现代技术手段与网格化的管理方法结合起来,准确掌握每户居民的情况,知晓每个居民的诉求,提供精准的服务,防范意外事故和违法犯罪的发生?
现代化的农民:农业管理者、农业工人、小农户农民是新时代的农民
现代化改变着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随着人工智能在农业的普及应用,许多农村尤其是规模化集中经营的地方的农耕活动将逐步被机器取代,拖拉机会自动在田间往返耕作,播种机会按照设置自动播种,收割机会将农作物自动收割并做后期烘干处理,农药?肥料的喷洒将由无人机代替?职业农民将不再是顶风冒雨在田间地头耕作的人,而是统筹生产?策划营销的农业管理者和操控电脑?维修机械的农业工人?在智能农业发展的同时,我国传统的农业也不会完全被取代,小农户在农业现代化的背景下仍将存在?截至2018年,我国城市数量达到672个,城镇常住人口8.31亿,农村常住人口5.64亿?根据联合国?2018年版世界城镇化展望?报告,预计到2050年,中国的城市人口还将增加2.55亿?即使按静态计算,到2050年时我国农村人口也还有3亿以上,这3亿人口中还会有很大比例是没有能力去发展现代化农业的人,但他们也不忍心让土地抛荒,他们会用传统的方式进行耕作?到那时将会是这样一幅图景:一部分地区是高效率的智能化农业,一部分地区仍然是传统耕作方式的农业?现代化农业的管理者?农业工人和小农户农民都将是新时代的农民?
变革传统农村产业结构是现代化农民的必然选择?按一般的种养殖业计算,我国的农业是一个低效益产业?规模经营虽然可以提升农业的效益,但规模经营只能解决少数农民大户的问题,仍有很多农民尤其是小农户不能实现规模经营?在现代化进程中,农民要提升农业的经济效益必须改变农村产业结构,从单纯的种养业走向多样化发展是必由之路?一是要走特色发展之路?不同地域有不同的资源优势,通过差异化发展战略,避开大众发展路径,发展特色农产品,利用独特的资源优势获得溢出效应?二是走融合发展之路?一产业没有二三产业的衔接是风险极高的产业,因为种养殖业生产的初级产品往往具有时令性?不易储存性,如果在短时期内不能销售出去,有可能就一钱不值?只有具备承接一产业初级产品的二三产业,才能降低一产业的风险,因此必须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之路?三是走绿色发展之路?化肥?农药?激素等化学品的使用增加了农产品的产量,但也敲响了食品安全的警钟?食品的安全是国家关注的重点,也是民众焦虑的问题?谁赢得食品安全的信誉谁就赢得了市场?让民众买得放心?吃得安心是农业生产的根基,生产绿色农产品是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让消费者了解农产品生产情况,让绿色成为品牌,将是提升农业效益的重要途径?
农业农村农民现代化的核心是农民的现代化?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是构成生产力的三要素,劳动者是最活跃的要素?现代化不仅要改变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更要改变劳动者,劳动者的现代化是现代化的核心?有了现代化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没有懂得相关知识的人,也不可能实现现代化的生产?人工智能在农业的应用,把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但相应提高了农民应用现代化技术的能力要求,农民要学会驾驭机器,这比传统的牛犁人耕要求高多了?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在农民现代化?怎样才能实现农民的现代化?一是要培育现代化的理念?虽然同处于信息社会,但农民对于现代化的接受程度是落后于城市的?由于农民本身的认知限制,对于新生事物他们往往持观望态度或排斥态度?现代化是先进生产力的体现,代表着发展的方向,不能接受现代化的理念,就不能推进现代化的发展?二是要掌握现代化技术?现代化技术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农业现代化的技术应用是提高农业生产力的有效途径,只有农民掌握了现代化的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才能真正推进农业现代化?三是要形成现代化生活方式?传统农耕文化给农民打下了深刻的烙印,养成了代际相传的生活方式,不改变传统生活方式?形成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农民永远走不进现代化?
现代化的农民迫切需要农业教育体系创新?现代化的农民不可能自然产生,必须依靠教育来培养?我国具有完备的传统农业人才培养体系,但与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要求有较大差距,必须进行农业教育体系创新,构建适应现代化要求农业教育体系?一是完善农业人才培养体系?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建立起了以农业院校为主?综合院校为辅的覆盖博士?硕士?本科?专科?中专的农业人才培养体系?但在近三十年的教育改革中,农业人才培养体系被削弱,部分农业院校并入综合院校,农业院校逐步减少;农业院校在专业设置上非涉农专业增加,涉农专业逐步减少;在招生计划投放上非涉农专业计划增加,涉农专业计划减少?农业人才培养体系削弱的直接后果就是农业人才缺乏,不能满足我国农业发展的需要?必须改变轻农的思想,增加农业院校?增加涉农专业?增加涉农专业人才招生计划,完善农业人才培养体系?二是改革农林学科课程设置体系?人工智能技术将不断削弱传统农业知识的重要作用,原有的传统农业知识体系已不能适应未来农业农村发展的需要,新的农林学科必须将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生物技术等纳入知识范畴,重构课程体系?三是建立农业人才政策支持体系?由于农业苦?收入低?条件差等原因,在大中专院校中,普遍存在涉农专业学生不愿读?涉农类专业毕业生不愿去农村的问题?国家要设置免费农学生招生计划,鼓励大学生学农并去农村工作,培养真正懂农业爱农村的农业人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