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块   产业振兴   洪向华等:发展乡村文化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返回列表
查看: 82|回复: 0
收起左侧

[产业策略] 洪向华等:发展乡村文化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复制链接]

6万

主题

6万

帖子

294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948508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4-11-6 09: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洪向华 王海璇(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科研部副主任;北京化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需要,文化振兴是其重要维度。破解城乡文化发展不平衡、乡村文化发展不充分等问题,要以党建为引领,以强化多元参与、充分挖掘并转化特色文化资源、坚持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等为载体,推动乡村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党建+共建”,为乡村文化产业提供政治保障。办好农村事情,关键在党。乡村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关键在于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通过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等,把党建引领贯穿乡村文化产业建设的全过程,统筹和调动分散的资本和社会力量等,将“组织力”转化为“生产力”。
意识形态属性是文化产业的本质属性。基层党组织要凝聚价值共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广大农民日用而不觉的传统价值观念相融通,形成“以文化人”的良好局面,增强农民和社会各方力量对于乡村文化产业的认同感。
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将党建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优势,助力文化建设方面具有重要借鉴价值,有助于促进基层党员干部真抓实干,提升管理、服务于文化产业的素质和能力,当好乡村文化产业建设的“排头兵”和“引路人”。另外,各地政府要打通“最后一公里”,健全乡村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工作重心、文化资源和文化服务下移。通过各类文化惠民演出、商品下乡消费活动,增加优秀乡村文化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


“特色+创新”,为乡村文化产业注入活力。作为农耕文明的集中体现,乡村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资源,不仅展现为乡村本身特有的田园风光,还表现为由乡村居民共同构筑的人文图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也是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基础。
一方面,乡村产业规划要更加注重地域特色。“特色”是乡村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在深入挖掘当地历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找准特色、凸显特色,以产业聚集的形式形成良好的发展格局,打造区域文化名片。多年来,特色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等产业已经形成了我国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的矩阵,一个个特色建设项目让田园风光“重现”,不断充实和丰富着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另一方面,乡村文化产业开发更注重文化的归属感、视听的新鲜感等多种情感体验。因此,要以新质生产力为动力,打造“创新发展文化+新产业形态”,推出多元跨界的文化创新活动。比如,将数字技术与传统文化产业链条深度融合,孕育产业新业态、文化消费新场景,加速乡村文化产业体系向现代化演进。这为推动乡村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提高乡村文化产业附加值等注入了强大动力。


“内生+外源”,为乡村文化产业厚植根基。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壮大乡村人才队伍”“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加大乡村本土人才培养,有序引导城市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下乡服务,全面提高农民综合素质”,进一步强调了人才对于乡村振兴的重大意义。
乡村文化产业是一项系统性工程,离不开各类乡村人才的支持。
通常来说,特色文化能够出圈,必须依靠文化产业,而产业往往依托于当地的文化资源,需要村民的文化认同与积极参与。


近几年,贵州“村超”“村BA”火爆出圈,其底层逻辑是一场基层群众广泛参与的全民嘉年华,村民的情感诉求、自我价值得到了真正实现,从而激发乡村文化产业发展动力。加之自媒体迅速传播分享,也让相关文化品牌成为讲好中国故事、全面立体展示中国的成功范例。
这也启示我们,要加强培训,打造一支符合本地需要且具有过硬本领的人才队伍,为其扎根乡村、服务乡村提供政策和制度保障,使人才与乡村的联系更加紧密,引领文化产业发展提质增效。(来源:光明日报)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0 | 帖子:2581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