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块   生态振兴   常纪文:生态文明宣传教育要体现多元化
返回列表
查看: 701|回复: 0
收起左侧

[生态策略] 常纪文:生态文明宣传教育要体现多元化

[复制链接]

6万

主题

6万

帖子

295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950694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0-4-23 09:00: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常纪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生态文明建设靠宣传教育、能力建设和具体的推进,三者缺一不可。在宣传教育方面,尤其要加强生态文明的价值取向、具体要求、建设路径、建设方法的宣传教育。
  他曾参与圆明园水质改善工程、松花江水污染事故处理、甘肃祁连山生态破坏事件追责的专家咨询活动,也曾参与中央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安全生产体制改革的研究、论证、解读与第三方评估工作……在一些重大生态环境事件的背后,都能看到他的身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
  他先后给省部级单位作学术报告20余次,给地市级单位作报告100多余场,并于2017年5月8日,在中南海给中共中央办公厅作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学术报告。
  常纪文曾参与《物权法》《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等立法工作,参与《中国的法治建设》白皮书的起草工作。他是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晚间新闻》等栏目生态环境问题的访谈嘉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重要媒体数十次报道或者刊登他对生态环境问题的解读,首创的“环境保护党政同责”理论及与之相关的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建议为中央采纳。
  他还先后参与了京津冀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的前期研究、湖北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规划、雄安新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研究或评审工作。此外,常纪文还是雄安新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送审稿评审组组长。
  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常纪文说:在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中,危机教育最为管用。因为大家感同身受,谁都无法置身事外。那么,如何更好地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取得了哪些主要成绩?生态文明理论和实践解读存在哪些问题?如何在农村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带着这些问题,《环境教育》采访了常纪文。
  生态文明理论和实践解读要实事求是
记者:请您简单谈谈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取得的主要成绩。
常纪文:生态文明建设靠宣传教育、能力建设和具体的推进,三者缺一不可。在宣传教育方面,尤其要加强生态文明的价值取向、具体要求、建设路径、建设方法的宣传教育。让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把建设美丽中国化为全民自觉行动。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理论建设和实践运用在不断地发展,与之相关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也取得了重大进展。目前,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制度实施取得巨大成绩,为生态环境保护出现历史性、转折性的变化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记者:您经常在央视和其他媒体做生态环境问题解读,并提出建议。对生态文明理论和实践做科学解读,是释放权威信息、凝聚社会共识的关键。您在这方面有什么思考?
常纪文:生态文明理论和实践的解读既要坚持原则,也要实事求是,在明确方向和原则的前提下,大胆创新。有的媒体在解读生态文明政策时大多倾向于一般性甚至狭义的解读,一般不敢予以创新性报道。在此背景下,有的解读不接地气,有的解读缺乏说理性,有的解读绕来绕去,难以为社会所广泛理解和接受。如有的人以前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采取最严格的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解读为绿水青山只能保护,不能开发利用。对于如何把“绿水青山”合理变成“金山银山”、让老百姓共享生态保护的经济红利的东部地区绿色发展经验,一些地区不敢宣传。在教条式的理解下,一些地方不敢利用绿水青山,即使在严格保护的情况下也不敢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即使转化了,也不敢宣传,这会使一些地方错失转型升级发展的大好机会。为此,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宜昌时指出:“我强调长江经济带建设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不是说不要大的发展,而是首先立个规矩,把长江生态修复放在首位,保护好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不能搞破坏性开发。通过立规矩,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在坚持生态保护的前提下,发展适合的产业,实现科学发展、有序发展、高质量发展。”这个讲话为一些错误理解纠了偏。之后,各地开始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实现生态产品的经济价值。所以,我认为生态文明理论和实践解读还得继续发扬实事求是的精神。
  主动曝光生态环境问题也是正面宣传
记者:在生态文明理论和实践的国内宣传中,存在哪些问题?您有什么建议?
常纪文:在生态文明理论和实践的国内宣传方面,无论是宣传媒介还是宣传方式,都体现了多样化的特点。一些正面宣传,如美丽中国建设的阶段性目标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浙江样板”等,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予以展现,效果好,获得了广泛的认可。但是在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传播方面,限制还是比较多,有时是担心损害国家和地方的形象,暴露“家丑”。2018年3月全国两会以后,国家环境治理的思路大为转变,环境保护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大为提升,如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在2018年5月指出,主动曝光生态环境问题也是正面宣传。
  从2015年3月起,披露性的报道越来越多,有的问题甚至是触目惊心,引起各方广泛关注。在强力宣传下,全社会环境保护共识的形成目前前所未有,这为全国深入开展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工作奠定了舆论基础。只有发挥各方面的监督作用,发挥自媒体的曝光作用,中国的环境违法行为才能无处可藏,中国的环境污染才能得到全面的遏制。这既是环境保护的需要,也是国家治理的需要。但在地方层面,阻止曝光的现象还是偶尔存在,其中既有地方党委、政府和企业害怕被问责或者抱有侥幸心理等态度不端正的原因,也有在短时间内解决环境保护问题的能力不足问题。
  建议媒体的关注既应跳出环保看全局,也要立足全局看环保,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并在发展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发现的问题,媒体的分析可更深入一些、更客观一些,不要轻易揪辫子、扣帽子、打棍子,要细致分析哪些问题是态度问题,哪些是能力问题,然后分别予以分析评论。媒体的报道如能为地方的发展指出方向或者道路,会更加受地方的欢迎。
  生态文明理论和实践国际宣传要多元化
记者:在生态文明理论和实践的国际宣传方面,存在哪些问题?您有什么建议?
常纪文:在生态文明理论和实践的国际宣传方面,人与环境和谐共生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在被国际社会所接受。在环境保护党政同责和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的保障下,国家环境法律法规发挥了其“爪”与“牙”的作用,对于遏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发挥了强力作用,我国大气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明显增加。这一点,国际社会能够通过国内外媒体的宣传有所获知。十八大以来,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特别是对环境污染防治,党和国家的重视前所未有,各方的支持与投入前所未有,法治措施的严厉前所未有,改革的频次和力度前所未有,人民群众的共识形成也前所未有,这为中国迈向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对于这些促进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的主要举措,特别是党中央、国务院采取党内法规和国家立法相结合的法治手段来撬动整个环境保护大格局的突破性措施,国际报道不多。有的报道甚至是负面的。无论是依照党内法规保护环境,还是依靠国际立法治理污染,按照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的规定,都是社会主义法治手段,我们要大张旗鼓地宣传。但是这类国际宣传很少看到,实际上国际社会对我国的政党制度并不是很了解,如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副局长2016年访华时曾经与我专门交流过中国的环境保护党政同责制度和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制度。
  建议应当针对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主动地开展专业性的贴心宣传,让各地区、各国家理解中国的环境法治,支持中国的生态文明事业。为此,生态文明理论和实践的国际宣传,下一步可侧重于生态文明价值理念及党和政府以人为本理念的宣传,侧重于生态文化的宣传,侧重于法治措施的宣传,侧重于环境共治的宣传,侧重于中国大国责任和国家形象的宣传。按照2018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的要求,中国将参与全球生态文明的建设,推动全球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只有宣传手段和方法国际化、多元化,才能得到最广泛的国际理解和认同。
  注重环境宣传教育的系统化与专业化
记者:怎样才能高质量地做好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工作?
常纪文:在生态文明的宣教网络方面,要防止目前一些地方宣传教育网络的空心化、形式化现象。建议由生态环境部和中宣部联合出台《环境保护社会宣传教育办法》,明晰环保教育的主体、兼顾环保宣传的新老媒体、注重环保宣传教育的系统化、专业化和整体覆盖。
  在生态文明的宣传方式方面,首先,基于欠发达地区的环境意识总体落后于发达地区的现象,各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地区,要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和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加强对典型违法案例的宣传和成功经验的宣传,引导企业和社作出明确的选择。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和考核工作应当把生态文明的宣传教育纳入考核指标体系。其次,深化引导公众绿色生活的宣传,具体地考虑如何让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切合老百姓的感受,如何让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做实,如何有效地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与此相配套,开展创建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商场、绿色餐馆等行动。再次,生态环境部、国家监察委、中纪委、中组部也要采取以案说法的形式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纪律教育和法制教育,对各级党委和政府有关人员开展警示教育。缺乏警示的教育,效果往往不明显,因此生态环境保护警示教育的分量还要加重。
  在生态文明法制规范的宣教方面,国内研究生态文明国家法律和政策的很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内法规的研究和宣传教育总体较少。目前,仅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武汉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少数科研机构和法学院校启动了这项工作,建议教育部统一部署推进加强党内法规的学科建设,把党内法规和国家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教学、研究融合起来,培养一批懂国家生态环境法律法规和党内生态环境法规的研究、教育人才,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政策和制度研究、教学新局面。
  在宣传教育的社会规范方面,生态环境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于2018年6月5日发布并实施《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 试行)》,这个指导性规范属于社会规范,在通过宣传教育和示范引领促进社会文明的发展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下一步,要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把行为规范的各项要求融入垃圾分类、人居环境整治的立法和指南之中。在此基础上,开展宣传教育和行为培训。
  对农民的生态文明教育要因地制宜
  记者: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众多,在农村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尤为重要,在这方面您有什么好的建议?
  常纪文:对农民的生态文明宣传教育,要因地制宜。村民是乡村生态文明的建设和维护、运营主体,应加强村民生态文明素质、绿色发展能力教育和职业培训,培育新型产业农民,可以防止“空心村”的蔓延。培训的对象不仅包括村委会和村党支部的干部,还应当包括全体村民。由于劳动力成本持续攀升,传统的农业经营方式土地增收功能大幅下降,农业支持空间有限,弊端逐渐显露,农村正经历生产方式、生产技术和工具的全方位变革。对村民进行绿色发展专业培训,既应当包括农业知识的培训,还应当包括民俗培训、服务培训、投资培训、信息培训、合作经营培训和村集体管理培训,使农民职业多元化、从业专业化、从业信息化。
  要发挥产业农民的作用,如整合农业生产要素,把农田适度集中到农业能手手中,大力发展连片的现代农业,生产绿色、有机和无公害农产品,既提高科技水平和产品附加值,也减少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再如发挥“互联网+”和现代物流的优势,村村建立淘宝站,让农村电子商务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有力抓手。只有农民看到了先行者的做法,有了盼头,才会效仿。这种现实的、感染式教育比课堂培训管用。对于村集体的带头人和乡贤,还可以组织他们到典型的美丽乡村考察,拓宽他们的视野,坚定他们的信心,使美丽乡村的建设由自发到自信、自觉,形成思想上和行为上的定力。
  在生态文明多元化宣传的支持政策方面,建议出台《生态环境保护社会共治办法》和《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办法》,对生态环境保护社会组织开展辅导,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鼓励各级党委和政府与生态环境保护社会组织合作,购买社会组织的培训和宣传服务。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0 | 帖子:908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