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块   产业振兴   喻唤平:宜丰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与思考
返回列表
查看: 7018|回复: 0
收起左侧

[产业策略] 喻唤平:宜丰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与思考

[复制链接]

5万

主题

5万

帖子

260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607876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19-9-6 10: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喻唤平(江西省宜丰县县委办主任科员)

致力打造乡村振兴样板

——宜丰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与思考

  近年来,宜丰县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紧扣“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目标,以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生活富裕为根本,以乡风文明为保障,全面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了农业提质增效、农村文明进步、农民增收致富,探索形成了乡村振兴的宜丰方案、宜丰模式。
  一、主要成效
  2018年,全县农业总产值39亿元,绿色有机原料基地达到32.5万亩,“三品一标”产品117个,率先在全省完成3.56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上图入库工作,新增耕地占补平衡指标排名全市第一。农民合作社642家,家庭农场191家,其中2家入选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全县建成秀美乡村示范点11个、美丽示范风景线3条,七彩炎岭被评为第二届中国秀美乡村百佳范例、江西省4A乡村旅游点,醉美平溪、禅境洞山成为江西省3A乡村旅游点。省市贫困村全部退出,全省脱贫攻坚绩效考核中进入“好”的方阵。先后荣获“中华蜜蜂之乡”、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示范县、省级绿色有机农产品示范县、全省农村清洁工程工作先进县、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先进县、全省现代农业发展先进县等荣誉称号,“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通过验收。中央电视台两次走进宜丰,深入报道乡村振兴典型经验。
  二、主要做法
  一是突出“四精”标准,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坚持精心规划,制定《宜丰县“整洁美丽,和谐宜居”新农村建设行动规划(2017-2020年)》,将人文厚重、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村纳入秀美乡村建设范围,对一般自然村列入新农村建设范围。坚持精致打造,不搞大拆大建、不挖山填塘,注重文脉传承和生态保护,以民俗文化馆、廊道游园、茶馆会堂、农家乐特色民宿加其它业态的“4+X” 模式推进秀美乡村建设,打造了宋风刘家、鱼乐新桥、七彩炎岭、醉美平溪等11个秀美示范村庄,“4+X” 秀美乡村建设模式成为各地竞相学习借鉴的“样板”。坚持精细管理,建立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的村庄人居环境管护长效机制,将农村的基础设施、服务场所等纳入日常管护范围,明确管护责任、资金来源、督查考核,实现管护无死角。强化精美呈现,按照“一村一景一主题”的要求,呈现各有千秋、各具特色美丽容颜,比如,宋风刘家以宋风集市、宋风小院、脚店驿站、县衙印象和古码头、老宗祠为文化主线,植入商贾小贩、民俗演出、特色小吃、渡船古玩,再现宋代村落繁荣景象;鱼乐新桥以鱼乐、鱼教、鱼业、鱼居为主题,建有渔趣花园、风情鱼巷、钓鱼基地、水上乐园等设施,呈现出江南鱼米之乡繁荣富庶景象。
  二是强化产业融合,创造脱贫致富新生活。强化绿色、优质、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形成了笋竹两用、油茶、清洁生态养殖等六大支柱产业。强化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发展,建成大片丹桂、葡萄、黄桃、火龙果等种植基地,大批秀美乡村村民在家门口卖起了杨梅、猕猴桃及其它土特产,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创业。突出产业、就业“两业”扶贫,设立扶贫车间、扶贫专岗、公益性扶贫岗位,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光伏产业,让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充分就业创业,建档立卡贫困户5089人脱贫,脱贫率73.6%,贫困发生率降至0.84%,2018年度考评全市第二名。
  三是优化人居环境,打造宜居宜业新家园。率先在全国“立规矩”保护天然阔叶林,率先在全省建成林区全覆盖“天网”,推行补植复绿生态补偿,全县林地面积达到21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71.9%。开展“净空、净水、净土”行动,首创生态警察中心,全域管控生态环境,依法关停取缔32处非法采砂场,全面拆除禁养区养殖场,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空气优良率稳定在90%以上。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推行农村垃圾第三方治理模式,在秀美乡村示范点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推进“厕所革命”,899个新农村建设点完成村庄整治,如厕难、环境脏、村容差等问题得到全面改善。
  四是推进农村改革,增添“三农”发展新活力。先行先试,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等方面的改革,不断破除传统农业生产经营理念束缚,释放发展新动力。率先在全国开展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创新试点,创建全国五星乡镇农技推广机构3个,农技机构及人员与龙头企业、创业主体、特色产业实现深度融合,推动农业生产走向精准化、自动化、标准化、规模化发展。推进了农村宅基地改革,依靠村集体组织和村民理事会,采取退出和有偿使用相结合的办法,严格执行农民建房“一户一宅”,全县拆除危旧房、空心房、违章房和“一户多宅” 5029宗24.6万平方米,既美化了环境,又为“三农”发展腾出了空间。推进了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全县2260处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和管护主体得到了明确,农村小型水利工程“重建轻管”难题得到破解,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后勤保障。在丰产水库灌区试点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促进农业用水方式由粗放式向集约化转变。
  三、几点建议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继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之后,我们党在农业农村发展理论和实践上的又一重大飞跃,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新旗帜、总抓手。当前,宜丰农业农村工作还存在农业不强、品牌不响、人才不兴等问题。因此,务必从组织、人才、产业、生态、文化五方面下功夫,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农村局部美向全域美、一时美向持久美、外在美向内在美、环境美向人文美、形象美向内涵美转变,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样板。
   (一)夯实“基”,推动组织振兴,让乡村的“堡垒强起来”。办好农村的事情,关键在党。党支部是集体经济运营创新的组织者、农民产业经营的组织者、党的政策的坚定执行者,是乡村发展与乡村民众的主心骨。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村庄里有一个强有力的党支部,才能把准方向,走对路子,带领群众在小康路上快步前进。应选好农村党组织的“领头雁”,把政治素养好、带富能力强、工作水平高的优秀党员选任到村支书的岗位,建设坚强有力的“村两委”班子,让他们在村集体经济发展、脱贫攻坚、扫黑除恶和新农村建设等工作中担当实干,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全面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全面消除“薄弱村”,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不断提高新时代党全面领导“三农”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二)留住“人”,推动人才振兴,让乡村的“人气旺起来”。在干部配备和使用上应树起“优秀干部到农业农村战线去,优秀干部从农业农村战场来”这个风向标,引导八方人才投身乡村振兴。乡村振兴的动能要靠农民这个内生动力来激发,特别是要靠对农村有感情、懂技术、会管理、熟悉市场的新型农民。富起来的农民,职业化的农民,正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要素。加快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家乐、民宿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激励各类他们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乡贤是乡村人才资源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广泛团结和引导更多根在农村、情系家乡的成功人士,包括从乡村走出去的干部、教师、医生、企业家等新一代乡贤,让他们在经济上带动大家,在思想上引领大家,在行为上影响大家,在参与乡村建设、农村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
  (三)培植“业”,推动产业振兴,让乡村的“经济活起来”。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只有产业振兴,才能增强乡村吸引力,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向乡村聚集。但传统土地家庭经营的耕作方式束缚了现代农业的发展,人力加牛耕生产方式肯定竞争不过机械化、电气化为代表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家庭小农生产下的农产品在市场经济中没有竞争力。所以,有条件的村可将村民承包地收回来,灵活采用集体经营、发包经营、合作经营等多种形式,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农户获得土地流转费或分红。积极探索以“三变”促“三变”,通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促进“农村变城镇、农业变产业、农民变市民”,让农村资源要素更高效率、更高效益地流动配置,让广大农民最大程度地分享改革红利。应加快绿色有机(富硒)、油茶、中药材、休闲农业等产业发展,培植更多农业龙头企业和田园综合体,推动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使农村从“种产品”向“卖产品”“卖风景”“卖文化”“卖服务”转变,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四)塑造“魂”,推动生态振兴,让乡村的“环境美起来”。文化是人们共同的精神记忆和情感纽带,是推动发展更深沉、更基本、更持久的力量,没有文化乡村振兴就没有内涵。振兴乡村文化,既要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保留乡土味道、乡村风貌,保留其乡村文化的精髓和内核,也要适应时代、需求变化,将现代精神、先进理念融入到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中。在推进秀美乡村建设过程中,不宜片面地追求“高大上”的花园洋房式建筑,一味地进行破旧立新建设,而应注重人与自然、产业与村庄、农民与经济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保持乡村建筑风格的原汁原味,比如,古建筑、古楼牌、古树、古井,这些都是农村群众的记忆依托所在,是承载着村民们乡愁情感的归依,亦是农耕文化的历史沉淀之根基,理应得到保护与提升,应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打造宜居住、宜养生、宜生活的新农村,让农民群众既“身有所栖”,也“心有所寄”。
   (五)涵养“神”,推动文化振兴,让乡村的“底蕴厚起来”。目前,一些乡村存在铺张浪费、婚丧大操大办以及赌博、迷信等不良风气,群众深恶痛绝。对这些不符合新农村建设要求、阻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旧风气,必须坚决破除和摒弃。应充分发挥“四会共治”和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 开展好人评议、移风易俗等活动,兴家风、淳民风,引导村民践行新风正气。运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阵地,加强乡风文明宣传,用当地百姓易于接受的文化形式和文化样态表现出来,把老百姓身边的好故事、好榜样讲出来、传起来,把好的风气种在农村、长到老百姓心里,让农民群众既 “富口袋”,也“富脑袋”,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乡村落地生根。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0 | 帖子:2386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