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闫慈(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三治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组成部分,不仅是基层治理理论逐步走向成熟的标志,更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要进一步实现自治、法治、德治“三治”有机融合,不断创新乡村治理实践,让乡村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持续走好乡村善治之路。
一是要推进政府管理与乡村自治有效对接。加强和创新乡村治理体系,本质就是改善政府与自治主体的关系,改变自上而下的管理体制,以主体间关系取代主客体关系,实现多元互动、社会共治。通过构建起以互助、合作为指导方针的乡村自治机制,不断提升乡村自治水平和自治能力。这需要持续转变政府职能,将自下而上的治理方式融入传统的乡村治理体系中,实现党组织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机统合,形成基层党组织和乡村各主体协同共建的“一核多元”治理格局。同时,还要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推动主体间协同合作,共同、依法参与乡村治理,绝不能出现一方管制另一方的现象,这也是加强和创新“三治结合”乡村治理体系的根本理念。再者,公共事务需要社会共治,没有公众的参与就不是完整的社会治理格局。社会共治归根到底是主体间的协同,政府与社会组织、社会群体、社会公众之间并非对抗关系,而是依理协同的关系。因此,构建“三治结合”乡村治理体系的首要任务,是实现政府管理与乡村自治的有效衔接。
二是要消除条块分割的体制性障碍。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就是要解决基层管理中存在的横向和纵向两方面问题。在横向层面上,分工不清、职责交叉、难以协调的问题越来越明显,不利于资源整合和快速反应。在纵向层面上,各级政府管理职责缺乏明确界定,结构僵化、体制性迟钝的问题突出。这一系列体制性障碍都严重制约了“三治结合”的效果。因此,必须破除条块分割问题,建立起整体性治理理念。一方面,要避免行政资源在条块化治理模式下,从分散走向集中过程中的重叠浪费;另一方面,要克服乡村治理中的碎片化问题,实现乡村“三治”的高效有机融合,在确立政社边界的同时实现贯通。多元治理主体各尽其分、共同治理,杜绝服务缝隙和管理空白。
三是要发挥乡规民约的法治作用。法治精神是现代社会秩序的主要支撑,推进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必须重视乡村法治建设,这也是建构“三治结合”乡村治理体系的重要一环。新形势下的乡村治理绕不开依法治理,必须坚持法治为本,不断实现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当前,乡村治理中的基本法律体系已经建立,但法规之外受文化惯习、人情、关系等因素影响,自发形成的乡规民约仍然在乡村社会治理中占据重要地位,影响乡村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因此,要进一步将乡规民约置于法治理念之下,不断赋予乡规民约法治价值引领性,引导村民善用法治思维解决纷争,维护民众的合法权益,强化乡村治理的法治保障。一方面,要不断完善乡村法律法规体系,强化法律在维护村民权益、规范市场运行、保护农业支持、治理生态环境、化解乡村社会矛盾等方面的权威地位。另一方面,要解决好法治缺失下的规则不约、秩序不制问题,不断将乡规民约建设纳入乡村法治建设,充分利用其社会基础深厚的优势,提高乡村法治实效,不断改进乡村治理理念、优化治理方式,补齐乡村社会治理的法治化短板。
四是要培育公共精神、增强社会活力。村民作为乡村治理的主体,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必须让群众唱“主角”。要尽快建立起以村民为基础的群众自治机制,不断培育公共精神,提升村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这不仅是建构“三治结合”乡村治理体系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我国乡村社会治理创新的现实要求。当然,村民作为乡村治理的主体,受历史、宗教、文化、环境及经济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在具体实践操作中,还不能自觉地担当起真正的自治主体。因此,要建立社会力量有序参与的体制机制,扩大社会力量参与“三治”的机会,增强社会活力,形成政府、社会、村民上下一体、融会贯通的有效整合,不断激发村民关注和参与乡村治理的热情和积极性。
五是要突出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德治功能。在乡土色彩更为浓重的地区,文化已然成为影响乡村成员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的重要精神内核,事关乡村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华文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治理资源非常丰厚。因此,在推进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德治功能,不断提升文化的软实力,自内而外、共生共荣。所谓“内”,就是发挥文化的化人作用。发掘历史积淀,将文化的一贯性发扬光大,将人文的本质、光明的性德彰显出来。所谓“外”,就是改进传播手段和表达方式,加强文化传播。通过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滋养和引导,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建构和谐社会。同时,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推进“三治结合”的乡村治理现代化进程影响深远,不仅传承文化根脉、展现文化自信、助推文化振兴,更是提升乡村居民的精神面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资源所在。
|
|